搜索 "便脓血" 的结果

找到 130 条相关结果

赤石脂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5-19 | 20 阅读

《中国药典》:赤石脂 实际拼音: Chì Shí Zhī 英文名: HALLOYSITUM RUBRUM 来源: 本品为硅酸盐类矿物多水高岭石族多水高岭石,主含含水硅酸铝 [Al4(Si4O10)(OH)8.4H2O]。采挖后,除去杂质。 性状: 本品为块状集合体,呈不规则的块状。粉红色、红色至紫红色,或有红白相间的花纹。质软,易碎,断面有的具蜡样光泽。吸水性强。具黏土气,味...

阅读全文
茶饮发展史简介
中医药茶 | admin | 2025-05-06 | 18 阅读

中国是世界茶饮的发源地,在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具有种茶、制茶、饮茶的历史最悠久,早在四五千年前即已认识到茶饮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从最初的粗浅认识到系统地研究和利用茶饮,并逐步形成茶文化、茶艺术、茶习俗、茶医药,这期间经历了数千年的漫长发展过程。茶饮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情趣,为人类的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茶饮的医疗保健应用是伴随着中国传统医药的发展而发展的。 茶饮的起源 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神农...

阅读全文
再作药名诗一首寄亶父
杏林诗话 | admin | 2025-05-20 | 17 阅读

再作药名诗一首寄亶父[北宋] 孔平仲     【并用本字,更不假借。此诸名布在本草中,虽或隐晦然以为不当。但取世俗之所知而遗其所不知,亦君子之用心也。至于搜索牵合,亦可以发人意思而消磨光景。请亶父同作】忆昔见子龙沙边,冰台玉壶气凛然。才薄人微辱取友,青蒿愧倚昆仑颠。诗锋利如立刀剑,谈经辨博森戈鋋[chán]。贤愚校我几百倍,预知子必转青天。别来喧卑共谁语,神游阆苑长思仙。京师再见空草草,琐细辛勤官...

阅读全文
肉桂
中草药(M-R) | admin | 2025-05-02 | 17 阅读

《中国药典》:肉桂 实际拼音: Ròu Guì 英文名: CORTEX CINNAMOMI 来源: 本品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 的干燥树皮。多于秋季剥取,阴干。 性状: 本品呈槽状或卷筒状,长30~40cm,宽或直径3~10cm,厚0.2~0.8cm。外表面灰棕色,稍粗糙,有不规则的细皱纹及横向突起的皮孔,有的可见灰白色的斑纹;内表面红棕...

阅读全文
厥阴病状第三
千金翼方 | admin | 2025-06-13 | 16 阅读

五十六证 方七首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甚者则欲吐蛔,下之不肯止。厥阴中风,其脉微浮为欲愈,不浮为未愈。厥阴病,欲解时,从丑尽卯。厥阴病,渴欲饮水者,与水饮之即愈。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虚家亦然。伤寒先厥,后发热而利者,必止。见厥复利。伤寒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下利。厥利当不能食,今反能食,恐为除中。食之黍饼,不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恐暴热来出而复去也,后日脉之,其热续...

阅读全文
小儿门(附∶小儿病机)•痘证
医学入门 | admin | 2025-06-05 | 16 阅读

痘证不过气血毒,毒乃胎家淫火食秽,停蓄脏腑,生后啼声一发,悉归命门。遇岁火运,时行传染∶或冬暖遇春夏而发;或因伤寒热病失汗,下而变成∶或因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而发;或因跌仆惊恐蓄血而发,发则命门火动,煎熬左肾,夹脊逆流自头额而下克丙火,不聚于面,令散四肢,所禀气血实则胜毒,为顺;气血虚则毒胜,为逆;气血与毒相等则险。凡言顺者,不必药治;逆者,治之无效;险者,必用药救。首尾一十二日间。除初热三日不算,...

阅读全文
狼毒丸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04 | 16 阅读

《博济》卷四:狼毒丸 名称: 狼毒丸 处方: 天南星、狼毒、海桐皮、黑附子(炮)各等分(1方加牛膝焙,酒浸1宿)。 制法: 上药各用童子小便浸,安着盏子4只内浸1宿,漉出控干,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妇人血风攻注,腰脚及背膊疼痛,四肢烦倦麻痹;丈夫元脏风攻,遍身痛,筋脉拘急,腰脚无力。 用法用量: 每日20丸,空心以豮猪胆汁10余滴,炒葱1根煎,酒送下,只酒亦...

阅读全文
肉豆蔻
中草药(M-R) | admin | 2025-05-01 | 16 阅读

《中国药典》:肉豆蔻 实际拼音: Ròu Dòu Kòu 英文名: SEMEN MYRISTICAE 别名: 肉果、玉果、顶头肉 来源: 本品为肉豆蔻科肉豆蔻属植物肉豆蔻Myristica fragrans Houtt. 的干燥种仁。 性状: 本品呈卵圆形或椭圆形,长2~3cm,直径1.5~2.5cm。表面灰棕色或灰黄色,有时外被白粉(石灰粉末)。全体有浅色纵行沟纹及不规...

阅读全文
脉要精微论—《黄帝内经·素问》第十七篇
黄帝内经·素问 | admin | 2025-06-09 | 14 阅读

[主内容] 黄帝问曰:诊法何如?岐伯对曰: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夫脉者血之府也。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烦心,大则病进。上盛则气急、下盛则气胀、代则气衰、细则气少、涩则心痛。浑浑革至如涌泉,病进而色弊;绵绵其去如弦绝死。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赤...

阅读全文
玉石部上品
千金翼方 | admin | 2025-06-08 | 14 阅读

二十二味  玉泉 味甘,平,无毒。主五脏百病,柔筋强骨,安魂魄,长肌肉,益气,利血脉。疗妇人带下十二病,除气癃,明耳目。久服耐寒暑,不饥渴,不老,神仙,轻身长年。人临死服五斤,死三年色不变。一名玉札。生蓝田山谷,采无时。  玉屑 味甘,平,无毒。主除胃中热,喘息烦满,止渴。屑如麻豆服之。久服轻身长年。生蓝田,采无时。  丹砂 味甘,微寒,无毒。主身体五脏百病,养精神,安魂魄,益气明目,通血脉。止烦...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