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便涩" 的结果

找到 562 条相关结果

芹菜食疗八大功效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8 | 25 阅读

芹菜为四季应令之蔬菜,其香气浓郁,口感鲜嫩,食疗价值高,故有“香芹”、“药芹”之美誉。中医和现代研究证实,芹菜食疗突出8大作用: 清热生津 芹菜味甘苦而性凉,故有清热解毒生津之功,可明显缓解气候干燥、上火等引起的口干舌燥,气喘心烦、头痛、食欲不振等不适,而且可辅治热病烦渴、小便涩痛、疔疮肿毒以及醉酒等病证。 平肝降压 明《本草推陈》载芹菜治疗“肝阳头昏,面红耳赤,头重脚轻,步行飘摇”,所描述的应...

阅读全文
菠菜春天格外鲜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6-02 | 24 阅读

春蔬中,素有“红嘴绿鹦哥”之称的便是柔嫩可口的菠菜。菠菜不仅色靓,营养更佳。据研究,菠菜叶中含有一种类胰岛素样物质,其作用与哺乳动物体内的胰岛素非常相似,对保护糖尿病人,尤其是稳定Ⅱ型糖尿病人的血糖有较好效果。国外学者研究还发现,菠菜提取物具有促进培养细胞的增殖作用,既延缓衰老,又增强青春活力。 中医视菠菜为良药,入药始见于唐代《食疗本草》,其性甘凉,有养血止血、润燥通肠、清热除烦、生津止渴、养...

阅读全文
野灯草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5-21 | 23 阅读

《中华本草》:野灯草 实际拼音: Yě Dēnɡ Cǎo 来源: 药材基源:为灯心草科植物小灯心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Juncus bufonius L.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 小灯心草 一年生草本,高5-20cm。须根细弱。茎直立或斜升,基部常红褐色。叶基生和茎生;叶片多少扁压,线状,长2-5cm,宽约1mm。花在小枝顶排成疏松或紧密的二歧来聚花序...

阅读全文
葶苈子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5-21 | 22 阅读

《中国药典》:葶苈子 实际拼音: Tínɡ Lì Zǐ 英文名: SEMEN LEPIDII/SEMEN DESCURAINIAE 来源: 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独行菜Lepidium apetalum Willd. 或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 (L.)Webb ex prantl的干燥成熟种子。前者习称“北葶苈子”,后者习称“南葶苈子”。夏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

阅读全文
车前子利水通淋又祛痰
中药基础 | admin | 2025-05-06 | 22 阅读

车前子为车前草的种子。种子与全草均入药,而车前子的作用较为突出。它具有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明日与祛痰的功效。其性味甘寒,对于热结膀胱引起的小便淋沥涩痛者,常与木通、滑石、瞿麦等同用;由于它能分清浊、利小便,所以能止泻,即“利小便以实大便”之意,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配伍使用。由于它还能清肝热、明眼目,所以对目赤肿痛、目暗昏花亦有疗效,还用于肺热咳嗽等病症;但肾虚滑精者慎用。车前子入汤剂宜包煎。车前...

阅读全文
鼓胀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5-25 | 21 阅读

经云。其脉大坚以涩者。胀也。关上脉浮则内胀。迟而滑者胀。脉盛而紧者胀。胀脉浮大者易治。虚小者难治。水病腹大如鼓。脉实者生。虚者死。脉洪者生。微细者死。中恶腹大。四肢满。脉大而缓者生。浮而紧者死。丹溪云。七情内伤。六淫外感。饮食不节。房劳致虚。脾土之阴受伤。转输之官失职。胃虽受谷。不能运化。故阴阳不交。清浊相混。隧道壅塞。郁而为热。热留为湿。湿热相生。遂成胀满。经云鼓胀者是也。以其外虽坚满。中空无物...

阅读全文
参耆汤
中药方剂(S-Z) | admin | 2025-05-23 | 21 阅读

《朱氏集验方》卷二引《梁氏总要方》:参耆汤 名称: 参耆汤 处方: 人参 桔梗 天花粉 甘草各30克 白芍药 绵黄耆(盐汤浸)各60克 白茯苓 北五味各45克 制法: 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 主消渴。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80毫升,日进四服。留滓合煎。 《回春》卷四:参耆汤 名称: 参耆汤 处方: 人参(去芦)1钱,黄耆(蜜水炒)1钱,茯苓...

阅读全文
车前子草散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22 | 21 阅读

方出《圣惠》卷五十八,名见《普济方》卷二一五:车前子草散 名称: 车前子草散 处方: 车前草2两,榆白皮1两(锉),乱发(如鸡子大,烧灰)。 制法: 上锉细。 功能主治: 石淋,小便涩痛,频下沙石。 用法用量: 以水2大盏,煮取1盏半,去滓,入乱发灰,更煎2-3沸,食前分为3服。 ...

阅读全文
茯苓散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22 | 21 阅读

《太平圣惠方》卷十一:茯苓散 名称: 茯苓散 别名: 赤茯苓汤(《类证活人书》卷十八)。 处方: 赤茯苓30克 半夏15克(汤洗七遍去滑)陈橘皮30克(汤洗,去白、瓤,焙)芎藭15克 白术15克 人参30克(去芦头) 制法: 上药捣粗罗为散。 功能主治: 治伤寒后呕哕,心下痞满,胸膈间宿有停水,头眩心悸。 用法用量: 每服9克,以水300毫升,入生姜4克,煎至180毫升,去...

阅读全文
保健类药茶之除湿利水茶(八)
中医药茶 | admin | 2025-05-26 | 20 阅读

1、葶苈子茶 原料:葶苈子5g、绿茶3g。 用法:用2001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行水下气。 用途:肺壅喘急、痰饮咳嗽;水肿胀满。 2、葶母茶 原料:葶苈子3g、贝母1g、花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泻肺祛痰。 用途:肺失宣降所致痰壅咳嗽。 3、葶苈防己茶 原料:葶苈子5g、防己3g、花茶39。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