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伤津" 的结果

找到 483 条相关结果

小儿发热中医推拿疗法
小儿推拿 | admin | 2025-05-28 | 34 阅读

小儿发热是由于感受外邪,或脏腑功能失调而引起体温异常升高的一种常见病症。临床上许多急性传染病初起往往以发热为主要症状,应予注意,以防延误救治。 病因病机 1. 感受外邪多发生于气候突然变化,冷热失常的冬春两季。风寒、风热之邪从口鼻而入→客于肺卫→表卫调节失调→卫阳闭郁→发热2. 阴虚内热素体阴虚,久病热病伤阴,久泻久吐伤津,过食温燥之品→阴津亏损→阴不制火→发热3. 肺胃实热外感日久不愈,乳食停滞...

阅读全文
诗词中的四川道地药材及川药赏析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19 | 30 阅读

四川号称天府之国,钟灵毓秀,素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美誉。四川地处长江上游,系西南边陲与中原文化交流的前沿与通道,山川险峻秀美,气候多样,物产丰富,是中药材的重要产地。中医界素有“无川药不成方”的赞誉。本文从文化角度,以诗词歌赋的形式吟唱有代表性的道地川药,介绍川药之功。 西蜀成都聚药商 盛唐家国业辉煌,西蜀成都聚药商。车水马龙人鼎沸,藤花木草气幽香。大慈寺主慈悲事,玉局坛尊局药王。千...

阅读全文
秋三月 秋气之应 养收之道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9 | 24 阅读

秋季的三个月,谓之“容平”。 此时天气转凉,秋风肃杀劲急,地气清肃,万物凋落明净而成熟平定。在秋季,人们应该早睡早起,如同鸡的活动规律那样,天黑就回家睡觉,天亮睡醒就起床,使心志安定平静,以减缓秋天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让此前向外宣泄的神气收敛,以适应秋气并达到相互平衡,不使神思外驰,以保持肺气的清肃。这是适应秋季时令,保养人体“收敛”之气的养生方法。 秋季容平,养收之道 “秋三月”指秋季,即农...

阅读全文
养生佳品话茶饮 四季饮茶需变通
中医药茶 | admin | 2025-05-09 | 24 阅读

常言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茶叶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居于重要地位,无论文人墨客,还是普通百姓,大家都喜欢饮茶。茶叶是饮品,同时又是养生佳品,饮茶因此亦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方法。 中医养生讲究天人合一,即《黄帝内经》所谓“法于阴阳”,是说人们要效法天地自然阴阳变化规律,因时养生保健。根据春夏秋冬四季自然界与人体各自的阴阳之气盛衰变化,以及不同茶叶品类的性能,从因...

阅读全文
夏季调摄重在“心”,三个穴位可“祛湿”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6-01 | 23 阅读

天地万物都遵循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规律,人想健康长寿,就要应天顺时。一年四季,寒来暑往,炎炎夏季,是自然界阳气最盛的季节,人体则新陈代谢旺盛,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活跃于机体表面。夏季养生,重在精神调摄,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切忌大悲大喜。 孟夏防病 仲夏防雨 季夏防暑 夏季分三个阶段,即:孟夏、仲夏、季夏。如果按公历,孟夏大概是5月,仲夏是6月,季夏是7月。 孟夏时节,...

阅读全文
痰湿体质人群的四季养生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1 | 23 阅读

痰湿体质的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好,四季均可采取自己习惯的健康生活习惯。 春季万物复苏,天气转暖,痰湿体质的人以调畅情志精神为主,应当保持积极的心态,尝试领导组织一些户外运动,培养自己的组织领导才能。春季昼夜温差较大,应注意保暖,避免不慎感寒,衣着宜上薄下厚,遇大风天气应戴上口罩,避免感染流行性疾病。春季应当多吃绿色蔬菜,适当减轻体重。 夏季痰湿体质之人多难耐炎热,出汗过多时应注意补充水分,切莫贪...

阅读全文
细嚼砂仁治呃逆
消化系统偏方秘方 | admin | 2025-06-02 | 22 阅读

呃逆频频,扰人烦己,中医专家推荐细嚼砂仁有立竿见影之效。 验方 砂仁3克,放入口中嚼烂成糊状,缓缓咽下。病轻者当下即可止呃,病程长且顽固者,或症状缓解后呃逆又起的,依前法治之,需多服几次才能稳定。 评 呃逆一症无论何种原因引起,其病机总属胃气不降使然。我们多年在临床中单用砂仁治疗呃逆,疗效满意。考砂仁一药“味辛气香,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和中调气,行郁消满……和中之品,莫妙如砂仁,冲和条达,不...

阅读全文
滋阴中药养生法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6-02 | 22 阅读

凡是具有滋养阴液、生津润燥功效,能够治疗阴虚证的药物,即为补阴药,又称滋阴药。阴虚证主要发生于热病后期和诸慢性疾病,常见于肺阴虚、胃阴虚、肝阴虚、肾阴虚等。因此,补阴药各有专长,治疗时应根据阴虚的不同症状,给予对症应用。 应用补阴药的同时,应注意药物的配伍。例如:热病伤阴、热邪未退者,应给予补阴药与清热药;阴虚内热者,应给予补阴药兼顾清虚热药;阴虚阳充者,应给予补阴药兼顾潜阳药;阴血两虚者,应给...

阅读全文
金秋“燥邪”易伤津 试试清宫代茶饮
中医药茶 | admin | 2025-05-30 | 22 阅读

清代宫廷蕴含着丰富的养生保健、防治疫疾、美容养颜等方面的宝贵经验,其用药精当的医方、考究科学的饮食搭配,对当今的养生疗病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其中简便易行的代茶饮更是极具特色。 经过漫长炎热的夏天,到了秋季,人体内容易化热生火,积热于肠胃,部分人因此会出现胃中灼热、喜食冷饮、口臭、便秘等症状。秋气与肺气相通应,主气为燥。在中医病因学中,燥既为正常的自然界六气之一,又为外感病因中六淫之一,称为“...

阅读全文
舌绛
诊断 | admin | 2025-06-05 | 21 阅读

【舌绛】舌质深红色。多见于温病邪热传入营分。苔初起绛色尚有黄白苔,是邪在气分,未尽入营。舌质鲜绛,往往是心包络受邪。舌绛而中心干,属胃火伤津。绛而光亮,是胃阴大伤。若绛而有大红点,是热毒乘心。舌尖独绛是心火盛。若绛而干枯,是肾阴已涸。若舌络,望之似干,用棉签拭之而有津液的,是津液亏而湿热上蒸或有湿痰。舌络而有粘腻白苔,是“湿郁热伏”。近人从临床观察发现,重症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甲状腺机能亢进、严...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