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伏龙肝" 的结果

找到 324 条相关结果

喉痹 (声哑 痄腮)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5-14 | 28 阅读

喉痹(声哑 痄腮)两寸脉浮洪而溢者。喉痹也。脉微而伏者死。内经曰。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一阴者。手少阴君火。心主之脉气也。一阳者。手少阳相火。三焦之脉气也。二脉并络于喉。气热则内结。结甚即肿胀。肿胀甚则痹。痹甚则不通而死矣。夫推原十二经。惟足太阳则下项。其余皆凑于喉咙。然内经何独言一阴一阳结为喉痹。盖君相二火独胜而热。中络故痛者速也。余谓一言可了者。火也。故十二经中。言嗌干、嗌痛。喉肿、颔肿。舌本...

阅读全文
吹鼻散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22 | 24 阅读

《圣济总录》卷十五:吹鼻散 名称: 吹鼻散 处方: 芦荟 龙脑(研)瓜蒂(捣)消石(研)各等分 制法: 上药研末。 功能主治: 主脑风头痛。 用法用量: 每用少许,吹于鼻中。 《圣济总录》卷一○六:吹鼻散 名称: 吹鼻散 处方: 枸杞白皮、鸡子白皮各等分。 制法: 上为极细散。 功能主治: 眼风肿。 用法用量: 每日3次吹鼻内。 《寿世保元》卷八:...

阅读全文
当归胶艾汤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09 | 21 阅读

《穷乡便方》:当归胶艾汤 名称: 当归胶艾汤 处方: 川芎8分,当归8分,白茯苓8分,白术8分,人参8分,杜仲8分,阿胶8分,北艾8分,熟大黄8分,伏龙肝8分,甘草3分。 功能主治: 劳损冲任,胎被触动,腰腹痛,经渗漏。 ...

阅读全文
赤石脂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5-19 | 20 阅读

《中国药典》:赤石脂 实际拼音: Chì Shí Zhī 英文名: HALLOYSITUM RUBRUM 来源: 本品为硅酸盐类矿物多水高岭石族多水高岭石,主含含水硅酸铝 [Al4(Si4O10)(OH)8.4H2O]。采挖后,除去杂质。 性状: 本品为块状集合体,呈不规则的块状。粉红色、红色至紫红色,或有红白相间的花纹。质软,易碎,断面有的具蜡样光泽。吸水性强。具黏土气,味...

阅读全文
羚羊角散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16 | 20 阅读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羚羊角散 名称: 羚羊角散 处方: 羚羊角屑、桂心、茯神、麻黄(去根节)、葛根、附子(炮裂.去皮脐)、当归(炒)、酸枣仁、五加皮,各一两。升麻、枳壳(麸炒)、独活,各一两半。 功能主治: 治风痱,筋脉缓弱,言语蹇涩。 用法用量: 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拘时服。 《圣惠》卷三十二:羚羊角散 名称: 羚羊角散 处方: 羚...

阅读全文
龙骨散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14 | 20 阅读

《外台秘要》卷三十三引《广济方》:龙骨散 名称: 龙骨散 处方: 当归 白龙骨 干地黄各60克 地榆 阿胶 芍药 干姜各45克 熟艾30克 牛角鳃75克(炙令黄)蒲黄37.5克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治妊娠,因外伤下血不止。 用法用量: 食前粥饮调下6克。 备注: 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妇人大全良方》卷十三补。 《圣惠》卷五十九:龙骨散 名称: 龙骨散...

阅读全文
独圣散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10 | 20 阅读

《圣济总录》卷九十八:独圣散 名称: 独圣散 处方: 黄蜀葵花(炒)30克 制法: 上一味,捣为细散。 功能主治: 利尿通淋。主沙淋,石淋。 用法用量: 每服3克,空腹时用米饮调下。 《解围元薮》卷三:独圣散 名称: 独圣散 处方: 蓖麻子肉2两(碎者不用),黄连2两。 功能主治: 鼓槌风,手指挛,瘸足,趾肿烂脱落,腿肘曲折,肿痛难忍。 用法用量: 同贮瓶内...

阅读全文
洪迈笔下的中医药文化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6-03 | 19 阅读

南宋著名文学家洪迈,公元1123年出生,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人,字景卢,号容斋,又号野处,是宋朝爱国名臣洪皓的第三子。官至翰林院大学士、资政大夫、端明殿学士,宰执,封魏郡开国公、光禄大夫。主要作品《容斋随笔》《夷坚志》属于笔记集,考据精确、议论高简、涉猎广泛,被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推崇为南宋笔记小说之冠。 纵览书中有关中医药的经典摘论、史实记载、医家轶事,涉及医学史、本草学、炮制学、方剂...

阅读全文
艾叶丸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19 | 19 阅读

《圣惠》卷五十九:艾叶丸 名称: 艾叶丸 别名: 伏龙肝丸 处方: 艾叶1两(微炒),黄连1两(去须,微炒),木香1两,地榆1两(锉),伏龙肝1两,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当归1两(锉,微炒),赤芍药1两,黄芩1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赤痢,腹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 伏龙肝丸(《圣济总录》卷七十五)。 《鸡峰》卷十五:艾叶丸 名...

阅读全文
《吴医汇讲》对处方中生僻药名和难辨字的批判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10 | 19 阅读

《吴医汇讲》是我国最早的医学期刊,为清代名医唐笠山所编辑。其中有两段关于中医处方用中药异名和处方字迹潦草的记述。 文章说国家征收赋税,通知单要写清楚,好让人看懂;良将带兵打仗,兵法上要求以神速为贵。作者曾经看见一张中医处方上有小草,一般人不知道小草就是远志,而认为是细小的甘草。又有一张医生开的处方上有蜀漆,市场上商人不知道蜀漆就是常山之苗,而叫加上干漆。诸如此类的例子不少,如把玉竹写成萎蕤,乳香...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