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代赭" 的结果

找到 420 条相关结果

闲话古医籍中的煎药用水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9 | 21 阅读

古代中医煎药,对用水的认知和要求,高于煮茶酿酒。《医学源流论·煎药法论》曰:“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 玉泉 《医学入门》载“玉消为水,故名玉泉”“图经曰:玉泉生蓝田山谷”“其色白,其味甘淡,其性寒”。在这里,玉泉不仅是一种煎药用水,其本身也因融进了玉的精华而有“主五脏百病,柔筋强骨,长肉益气,利血脉,安魂魄,明耳目,耐寒暑,久服轻身不老”之功,可谓至精至纯。但玉泉到底在何处...

阅读全文
艾叶丸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19 | 20 阅读

《圣惠》卷五十九:艾叶丸 名称: 艾叶丸 别名: 伏龙肝丸 处方: 艾叶1两(微炒),黄连1两(去须,微炒),木香1两,地榆1两(锉),伏龙肝1两,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当归1两(锉,微炒),赤芍药1两,黄芩1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赤痢,腹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 伏龙肝丸(《圣济总录》卷七十五)。 《鸡峰》卷十五:艾叶丸 名...

阅读全文
龙骨散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14 | 20 阅读

《外台秘要》卷三十三引《广济方》:龙骨散 名称: 龙骨散 处方: 当归 白龙骨 干地黄各60克 地榆 阿胶 芍药 干姜各45克 熟艾30克 牛角鳃75克(炙令黄)蒲黄37.5克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治妊娠,因外伤下血不止。 用法用量: 食前粥饮调下6克。 备注: 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妇人大全良方》卷十三补。 《圣惠》卷五十九:龙骨散 名称: 龙骨散...

阅读全文
蛇含石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4-28 | 19 阅读

《全国中草药汇编》:蛇含石 实际拼音: Shé Hán Shí 别名: 蛇黄 来源: 为褐铁矿的结核。除去泥土。 性状: 略呈圆球形或不规则的长圆形,大小不一,直径约0.7~3厘米。黄棕色或深棕色,表面粗糙,凹凸不平,外被一层粉状物。质坚硬,不易砸碎,断面黄白色,有金属光泽,与自然铜相似,有的断面中央呈黄白色,有金属光泽(黄铁矿),边缘呈暗棕色或深黄棕色,最外层则为黄棕色,粉质(褐...

阅读全文
吃对生姜 才能赛过参汤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6-04 | 18 阅读

每天早上吃几片醋泡姜,是年近百岁的国医大师路志正保持了多年的习惯。养生之道,贵在后天,五谷养生,药食同用,这是《本草中国》第二季里关于生姜的剧情。一说到吃,大家的反响就不由得热烈起来。 吃对就是补 中医用药讲究对症,吃东西也讲究四气五味,并不是说一个东西好,就人人都适合、都去吃。甚至一样东西,即便是选对了,吃它的时间和方法也有讲究,这才是老祖宗的本意。 再回过来看国医大师路志正的养生习惯,...

阅读全文
1956年,我成为北中医首届大学生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15 | 18 阅读

1956年,时任卫生部部长助理郭子化在北京中医学院开学典礼上发表讲话 北中医第一届学生在简陋的教室里上课 1956年我高中毕业,时值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四市分别成立中医学院并开始招生,按照当时全国统一高考计划,我报名应试,幸运地被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简称“北中医”)录取,历经6年寒窗苦读,于1962年顺利毕业。这两张照片,分别记录了1956年北中医开学典礼及第一届学生上课...

阅读全文
潜阳熄风汤
中药方剂(M-R) | admin | 2025-05-12 | 18 阅读

《朱仁康临床经验集》:潜阳熄风汤 名称: 潜阳熄风汤 处方: 生熟地各15克 当归9克 何首乌9克 紫贝齿30克 磁石15克 生龙骨 生牡蛎各15克 代赭石15克 珍珠母30克 白芍9克 功能主治: 潜阳熄风,养血和营。治风燥日久,伤阴耗血,内风不熄所致的泛发性神经性皮炎,慢性荨麻疹,皮肤瘙痒不止,舌淡,苔净或光,脉弦细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

阅读全文
附录二:《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现存版本对比研究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 admin | 2025-06-11 | 17 阅读

作者:石琳王庆国 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中医文献杂志》2008年4月25卷2期文献综述 【摘要】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是一部重要的敦煌遗书。它的发现,以确切的资料证明《伤寒杂病论》是在《汤液经法》一书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给《伤寒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思路,是《伤寒论》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长期以来,关于它的文献资料十分稀少,极大地限制了研究的深入。经过近20年的搜集整...

阅读全文
壮医学打嗝的治疗方法
壮医 | admin | 2025-06-01 | 17 阅读

打嗝是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症的一种疾病。中医诊为“呃逆”。西医“隔肌痉挛”属此范时。 病因病机:由于饮食不节或情志不舒或身体虚弱导致谷道之气不顺降,上冲音户而致。 临床表现:主症:呃声连连,或时作时止,或昼夜不停,呃声或高亢或低弱,缓和。 兼症:胃部不适,或渴喜冷饮、口臭、尿黄、大便结,或形瘦体弱,脸色无华,食少困倦,手足冷,大便烂,或胸胁胀闷,急躁易怒。 治疗原则...

阅读全文
六 五脏泻方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 admin | 2025-05-28 | 17 阅读

陶曰:又有泻方五首,以救诸病误治,致生变乱者也 泻肝汤 救误用吐法,其人神气素虚,有痰澼发动呕吐不止,惊烦不宁方: 枳实(熬) 芍药 代赭石(烧,一方作牡丹皮) 旋覆花 竹叶(各三两,一方有生姜) 上方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分再服。 泻心汤 救误用清下,其人阳气素实,外邪乘虚陷入,致心下痞满,食不下,利反不止,雷鸣腹痛方: 黄连 黄芩 人参 甘草(炙) 干姜(各三两,一方有大枣) 上方五味,...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