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产后缺乳" 的结果

找到 63 条相关结果

拔罐的适应症
拔罐基础 | admin | 2025-05-28 | 23 阅读

1.内科疾病:感冒、咳嗽、肺痈、哮喘、心悸、不寐、多寐、健忘、百合病、胃脘痛、呕吐、反胃、呃逆、痞满、泄泻、便秘、腹痛、胃下垂、饮证、痿证、眩晕、胁痛、郁证、水肿、淋证、癃闭、遗尿、遗精、阳痿、男性不育、阳强、风温、暑湿,秋燥。 2.外科疾病:红丝疔,丹毒,有头疽,疖病,乳痈,脱肛,急性阑尾炎,急性胆绞痛,急性胰腺炎,急性输尿管结石。 3.骨科疾病:落枕、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

阅读全文
产后缺乳中医有妙招
女性保健 | admin | 2025-05-16 | 17 阅读

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开放,“产后缺乳”已成为妈妈们想急切解决的问题之一。新生儿的生长发育与喂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相较于奶粉,母乳中的营养素齐全,能全面满足婴儿的生长发育,其中母乳中的免疫物质还能提高婴儿的抗感染能力,同时,母乳喂养还可以增加母亲和婴儿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婴儿生长发育。因此,母乳是全球公认的最佳的喂养方式。 产后缺乳的原因 中医认为身体因素导致的缺乳有虚实之分,产后缺乳的...

阅读全文
母乳喂养最适合婴儿需要
中医育儿 | admin | 2025-05-07 | 17 阅读

母乳就像是联系母亲与婴儿的一条纽带,为母亲的气血所化。中医认为,胎儿在母体中依靠母亲的气血提供营养,出生后则需要依靠乳汁来滋养。明代医学家万全著有《育婴家秘》一书提到:“乳为血化美如饴。”“饴”的本义是指麦芽糖,这里用来比喻乳汁的甘美。其中“乳为血化”点出了乳汁的来源,那就是由产妇的气血所化生。可见,母乳是为婴儿量身设计的天然食源。甘甜的乳汁是上天的馈赠,带着母亲的营养和情感,滋润着每一个宝宝的...

阅读全文
秋葵利咽润肠食疗方
中医食疗 | admin | 2025-05-25 | 16 阅读

黄秋葵,又名秋葵,为锦葵科植物咖啡黄葵的果实,其根、叶、花等均可入药,分布于我国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和云南等地,其脆嫩多汁,滑润不腻,有蔬菜之王之称。 秋葵性味淡、寒,入肺、脾、肝经,有利咽通淋,下乳调经之功,适用于咽喉肿痛,小便淋涩,产后乳汁分泌不足或缺乳,月经不调等。《台湾药用植物志》言:秋葵“果实治喉痛,淋病,小便困难”。《新编中草药图谱》言其...

阅读全文
药粥的主要功能
中医药粥 | admin | 2025-05-10 | 16 阅读

药粥是在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饮食疗法,因此包含了粥的所有功能。自古至今,粥的用途有四: 1.果腹止饥《左传》说“饘于是,鬻于是,以糊余口。”在温饱未解决的地方,粥常为主食。封建社会遇到灾荒饥困时,官府、士绅设粥厂以赈饥民。 2.易于消化 由于煮粥可使米粒完全糜烂,人体胃肠容易消化吸收。正常人食粥后劳动,有不耐饥饿的感觉。但老人齿落纳差,幼儿缺乳,或病后调养者,或患有发热、吐泻诸病,食欲不振,...

阅读全文
中药粥治疗产后缺乳
中医药粥 | admin | 2025-05-07 | 16 阅读

通乳粥 原料:党参、生黄芪、当归、麦冬、木通、桔梗各10g,七孔猪蹄150g,大米100g,调味品适量。 做法:将诸药择净,猪蹄去毛,同放锅中水煎取汁,同大米煮为稀粥,待烹时加入调味品,再煮一二沸即可,每日2次。 功效:可补益气血、通络下乳。适用于产后缺乳、甚或全无、乳汁清稀,乳房柔软无胀感,神疲少食,舌淡少苔,脉虚细。 下乳涌泉粥 原料:当归、川芎、天花粉、白芍药、生地黄、柴胡、青皮、漏芦、桔...

阅读全文
产后缺乳 试试药粥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07 | 16 阅读

红薯粥 材料:红薯200克,粳米100克。 做法:将红薯洗净去皮,切成块,粳米淘洗净,同入锅内加水煮成稀粥。 用法:温热服食。 功效:健脾养胃,益气通乳,润肠通便。 适用:脾胃虚弱,产后乳汁不通,便秘,夜盲症。 鲤鱼汁粥 材料:鲤鱼1尾约500克,粳米100克,姜末少许,葱2根,香油少许,料酒数滴,盐微量。 做法:将活鲤鱼剖肚,去内脏,勿去鱼鳞,洗净后以文火煮汤,同时加入姜末、料酒煮至鱼肉脱骨刺为...

阅读全文
淮扬菜中的养生经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08 | 15 阅读

漫步中国美食大观园,淮扬菜就像奔流在淮河、大运河与长江交织水系流域中的一首清新抒情诗,用匠心和智慧告白着大自然最深情的馈赠。五味之始,以淡为本。为了守护食材的本味初真,淮扬菜用指尖刀工奏响了味道的序曲,用水火功夫演绎出同气相求的鼎中之变,用“贫而乐,富而好礼”的精神气质浸润着祖祖辈辈的心田。淮阳美食制作精良,来自大自然的食材,在勤劳聪慧的人们手中让五味调和百味香,呈现出一个个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

阅读全文
皂角刺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5-07 | 15 阅读

《中国药典》:皂角刺 实际拼音: Zào Jiǎo Cì 英文名: SPINA GLEDITSIAE 别名: 天丁、皂丁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 的干燥棘刺。全年均可采收,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 性状: 本品为主刺及1~2次分枝的棘刺。主刺长3~15cm或更长,直径0.3~1cm;分枝刺长1~6cm,刺端锐尖。表面紫棕色...

阅读全文
产后乳少的中医调理
女性保健 | admin | 2025-06-04 | 14 阅读

产后乳少指产后乳汁少或全无,不能满足哺乳的需要,又称产后缺乳。多发生在产后数天至半个月内,也可发生于整个哺乳期。产后缺乳的发病率约为20%~30%,且有逐渐上升趋势。 中医学对该病的认识较为丰富和全面,早在隋《诸病源候论》中就有“产后无乳汁候”,首先提出了津液暴竭,经血不足可导致无乳。《千金要方》列出了“治妇人乳无汁共二十一首下乳方”,其中有至今临床上仍沿用的几种药物,如通草、漏芦、瓜蒌根,以及猪...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