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乌梅丸" 的结果

找到 125 条相关结果

花椒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11 | 21 阅读

《中国药典》:花椒 实际拼音: Huā Jiāo 英文名: PERICARPIUM ZANTHOXYLI 别名: 香椒、大花椒、椒目 来源: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青椒(香椒、青花椒、山椒、狗椒)Zanthoxylum schinifolium Sieb. et Zucc.或花椒(蜀椒、川椒、红椒、红花椒、大红袍)Zantho xylum bungeanum Maxim.的干燥成熟...

阅读全文
国医大师张静生:良术济世治痿证
杏林诗话 | admin | 2025-05-16 | 19 阅读

张静生,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曾任辽宁省中医研究院副院长、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他积极探索重症肌无力的治疗,提出用“补脾益肾法”,同时研发出“复方黄杞颗粒”,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病情,提出“补气血祛痰瘀”治疗冠心病,并研制“冠心康”,使患者大受裨益。 每周二和周四上午,走进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一间诊室,都会看到一位老人在聚精会神地为患者进行诊治,望闻问切,一丝不苟。从早上7时...

阅读全文
中药方剂的变化规律
中药基础 | admin | 2025-05-11 | 19 阅读

组织药方既有一定的原则性,又要有随证加减变化的灵活性,所谓“病有千变,方亦有千变”,但方剂的组成,又是极为严密的。同一方剂,如果有一味药的加减或者剂量有所变更,整个方剂的作用也就不同。如清热的黄连,配半夏则止呕,合木香则止痢,伍吴莱萸则治吞酸。又如黄芩,配猪胆汁能泻肝火,配桑皮能泻肺火,合白术则安胎,伍白芍能止痢。 方剂的变化形式,约有以下四种: 1.药味增减的变化 即指增减方中次要的药物,使该...

阅读全文
杂病•外感•腹痛(附腹中窄狭)
医学入门 | admin | 2025-05-12 | 18 阅读

腹痛大小分阴阳,大腹痛,多食积外邪;脐腹痛,多积热痰火;小腹痛,多瘀血及痰与溺涩;脐下卒大痛,人中黑者,中恶客忤,不治。阴证,满腹牵痛,自利或呕,喜按少食,绵绵不减,宜温之。阳证,腹中觉热,甚则大便闭涩,胀满怕按,时痛时止,宜下之。寒痛绵绵热不常;旧以虚痛喜按,实痛怕按,但寒热邪有浅深,不可太泥。经谓∶寒气入经,客于卫分,则血涩急痛,按之热则止;寒气客于荣分,则气郁满痛,甚怕按;寒气客肠胃募原,血...

阅读全文
火神派医家范中林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10 | 18 阅读

范中林(1895-1989),四川郫县太和镇人,蜀中现代名医,曾师从潘竹均等名医。多年来潜心于《伤寒论》的研究, 善用经方,在掌握六经辨证规律治疗若千外感和内伤杂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深受火神派郑钦安的思想影响,对于虚寒证的疗效尤为显著。擅用大剂附子,而有"范火神"之誉。部分医案曾发表在《中医杂志》,后来由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选》,选编了范氏应用六经辨证诊疗的69个病例,其...

阅读全文
厥阴病状第三
千金翼方 | admin | 2025-06-13 | 16 阅读

五十六证 方七首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甚者则欲吐蛔,下之不肯止。厥阴中风,其脉微浮为欲愈,不浮为未愈。厥阴病,欲解时,从丑尽卯。厥阴病,渴欲饮水者,与水饮之即愈。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虚家亦然。伤寒先厥,后发热而利者,必止。见厥复利。伤寒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下利。厥利当不能食,今反能食,恐为除中。食之黍饼,不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恐暴热来出而复去也,后日脉之,其热续...

阅读全文
丹砂乌梅丸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21 | 16 阅读

《鸡峰》卷十四:丹砂乌梅丸 名称: 丹砂乌梅丸 处方: 乌梅10分,恒山10分,知母6分,犀角6分,丹砂5分,龙胆6分,甘草6分,人参6分,苁蓉6分,桂6分,鳖甲8分,香豉1大合,桃仁49个,虎骨8分,升麻8分。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五疟不愈。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酒送下。 ...

阅读全文
辨证伤寒派擅用仲景方治杂病的余听鸿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31 | 15 阅读

余听鸿(1847-1907),名景和,江苏宜兴人。童年在孟河当药店学徒,而入孟河名医费兰泉门下。业成后悬壶家乡,中年赴常熟,时有“余仙人”之美誉。 余氏私淑柯韵伯之学,尝谓时医治医不读《伤寒》《金匮》汉唐诸书,反读浅近之书以为捷径,仲圣之法废之日久,遂注释柯韵伯《伤寒论翼》一书,意欲为初学之士遵《伤寒》之范围。余听鸿十分强调《伤寒论》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他说:“余读仲景原序曰勤求古训、博采众...

阅读全文
黄柏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13 | 15 阅读

《中国药典》:黄柏 实际拼音: Huánɡ Bò 英文名: CORTEX PHELLODENDRI 别名: 黄檗、元柏、檗木 来源: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或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的干燥树皮。前者习称“川黄柏”,后者习称“关黄柏”。剥取树皮后,除去粗皮,晒干。 性状: 川黄...

阅读全文
伤寒•伤寒用药赋
医学入门 | admin | 2025-06-08 | 14 阅读

太阳无汗寒伤荣,腊月麻黄汤为最;太阳有汗风伤卫,腊月桂枝(汤)可先。易老冲和(汤即九味羌活汤)治风寒而发于三季,陶氏冲和(汤)分阴阳以救乎双传。此方以两感必死,但阳先受病多者,以此汤探之,中病即愈。如不愈者,看表里阴阳多少用药。是以用九味羌活汤去苍术加柴胡、干葛,石膏、黑豆,皆三阳经药也。阳明之本宜解肌,审葛根白虎于寒热;伤风有汗表虚者,桂枝汤。伤寒无汗表实者,葛根汤。不恶寒反恶热,二便不闭者,白...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