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主导思想" 的结果

找到 8 条相关结果

锻炼大腿肌肉防膝关节病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31 | 18 阅读

近年来,膝关节疾病如骨性关节炎、髌骨软化症、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等越来越多见,患病人群也逐渐趋于年轻化,除外先天遗传性因素,膝关节损伤病因常见有:因高强度工作和家务频繁行走上下楼及提重物(女性居多);超重致关节压力过大(青少年居多);运动中膝部外伤和频繁跳跃落地如羽毛球篮球等(健身族居多)。膝关节损伤疼痛、屈伸受限影响生活工作,如不能做到早重视、早发现和治疗导致病情进行性发展,关节病后期的最终结果...

阅读全文
经典杂病派强调医归醇正的临床家费伯雄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23 | 16 阅读

费伯雄(1800-1879年),号晋卿,清末江南名医。家居武进孟河,世代业医,自幼敏颖过人,时人以神童目之。后承家业,颇具医名。《清史稿》谓:“咸同间以医名远近,诣诊者踵相接,所居遂成繁盛之区”。又谓:“清末江南诸医,以伯雄为最著”。著有《医醇賸义》四卷,《医方论》等。 医必归于醇正,立法务求和缓,这是费氏的重要学术思想。他说:“因思医学至今芜杂巳极,医者病家,目不睹先正典型,群相率而喜新厌...

阅读全文
通俗伤寒派的集大成者俞根初及其“绍派伤寒”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08 | 15 阅读

在通俗伤寒派中最值得推祟和研究的,是著名的《通俗伤寒论》的作者俞根初。 俞根初,清代乾嘉年间绍兴名医,人称俞三先生,擅伤寒专科,日诊百数十人,一时大名鼎鼎少妇孺咸知。其学本于仲景,参朱肱、方中行、陶节庵、吴又可、张景岳诸家,著有《通俗伤寒论》(1835)一书,皆其勤求古训,博采众法,加以荟萃多年临床经验而成。以后,同郡名医何秀山选按,何廉臣逐条勘证,并加发挥,曹炳章续完之。近人徐荣斋重订之。...

阅读全文
中医养生长寿的理论是什么
老年健身 | admin | 2025-06-03 | 13 阅读

医学有两个目标,一是治病,二是防病。目前的趋势,正由指向疾病的医学转向指向人的健康的医学。这正契合了中医养生“治未病”的思想。 中医学从《黄帝内经》开始就把养生防病作为主导思想,讲“上医治未病”。“养生”最早见于《庄子·内篇》,所谓“生”,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保养、调养、补养、护养之意。“养生”的内涵,一是如何延长生命的时限,二是如何提高生活的质量。 养生学是一门管理的学问,是对我...

阅读全文
春风不解风情 吹歪多少脸颊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7 | 12 阅读

春季乍暖还寒,此时也是人体血液和激素的旺盛时期,加上昼夜的温差大,特别容易导致机体失衡,许多人开窗通风、江边散步……殊不知,一不小心,面瘫就找上了您。 中医认为,“正气内存,邪不可干也”,“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意思就是说,当人们休息不好或太疲劳,导致机体正气不足,免疫功能低下时,若再加上面部、耳后受风寒之邪侵占,就特别容易诱发的面瘫。那么,如何预防春季面瘫的发生呢? 防寒保暖避免面瘫发生 古人...

阅读全文
《四时经》与《脉法赞》
中医切诊 | admin | 2025-05-30 | 11 阅读

《脉经》成书于西晋,辑录了许多脉学著述,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四时经》、《脉法赞》就是其中的两篇,虽其著者已不可考,但能留传至今,则成为早期脉学的珍贵文献。 《四时经》 该篇收录在《脉经·卷一》之中,与《内经》、《难经》及王叔和自己的撰述并列,显然是内难之外、别传之脉学文献。以“四时经”作为篇名,即已标明著者的主导思想。这就是:脉与五脏互关,应四时而变化。这种认识,早在《内经》、扁鹊等脉法中,就...

阅读全文
回医主导思想及理论体系
回医 | admin | 2025-05-09 | 11 阅读

回医学是以人天浑同与有机整体思想为主导;以元气一无论与阴阳七行学说为基础;以动态和谐与过程论的观念,探索人的生命活动中身体和心性健康的整体规律,及其与疾病失序的关系;以辨质为主。结合辨证、辨病、辨经,论证养生、预防、治疗、康复为特点的一门综合性实用学科。为了便于分析回医理论的内涵,用以下“公式”来表述:真一(单另独一,绝对实体)——元气(第一物质,万有之始) ——阴阳(阴“静”阳“动”,生化依据)...

阅读全文
中医脉象之兼脉介绍
中医切诊 | admin | 2025-05-18 | 10 阅读

兼脉是一种以上的脉象同时并见的脉象,它可以多至三种以上的综合,临床上由于病情的复杂性,兼脉是多于单脉的。对于兼脉首先是要在对单脉有了明确的认识,对单脉的性质,脉形、界限都非常清楚亦即掌握了可靠的指标、在指感技术方面确能掌握无误的条件下,才能对兼脉正确的认识和使用。 兼脉的出现是有条件的,某些性质相反的脉象不能形成兼脉,如浮与沉、迟与数、短与长、洪与细等等。在兼脉中亦存在相兼各脉的程度条件问题,它...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