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丹阳" 的结果

找到 64 条相关结果

免疫学先驱葛洪(古代中医开创者■三十六名医谱之七)
名医大作 | admin | 2025-06-07 | 27 阅读

[主内容] 葛洪传染病学专家    免疫学先驱——葛洪(公元284~364年) ,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汉族,晋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他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为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   他开创儒道合流,著有《抱朴子》;他是汞与丹砂还原变化实验和制药化学第一人;他著《肘后备急方》,全球最早记载天花(“天行斑疮”)、结核(“尸注”)、恙...

阅读全文
堆盘红缕细“茵陈”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09 | 24 阅读

茵陈蒿赶春赶得早,刚过年不久,一场“沾衣欲湿杏花雨”之后,它那枯枝败叶已感知“吹面不寒杨柳风”了,急不可耐地萌发出嫩嫩的绿芽。用不了多久,一丛丛茵陈蒿灰白中泛出绿意来,在冷寂的原野上显出勃勃生机。这时节,乡里娃子挎着小竹篮,手拿小铲子,在田垄沟畔寻寻觅觅,开始采摘茵陈芽了。 南朝梁时医家、文学家陶弘景云:“今处处有之,似蓬蒿而叶紧细。秋后茎枯,经冬不死,至春又生。”《本草纲目拾遗》载:“茵陈...

阅读全文
孟河医派三百年之继承发扬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6-03 | 22 阅读

著名中医药学家章次公在上世纪20年代就提出 “发皇古义,融会新知”的主张。发皇古义就是继承,融会新知则是创新,“继承不泥古,弘扬不离宗”,既要搞好继承,又要不断创新,但不能丢了传统,要按照中医的体系与标准去评价,走自己的路。同时也要看到,中医药的创新必须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在体现临床疗效的前提下,通过临床实践进行研究,又要回归到临床实践中去,达到继承和创新两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丁甘仁在《诊余集》序...

阅读全文
杨博良:秉承马派各科特色 本于效用择善而从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11 | 22 阅读

杨博良(1880—1952),大名尔厚,常州市武进县(今为武进区)横山桥镇西崦村人。他是孟河医派第三代传人,马氏医术全面继承者。父杨桂亭为清左宗棠手下大将,母亲旗人,为清宗室之女。杨博良自幼聪颖过人,熟读四书五经,经史功底深厚。他目睹了清廷朝纲不振,戊戌变法失败,科举渐废,深感仕途艰险,遂绝意功名,恪守庭训,“不为良相,当为良医”,锐志学医。时孟河名医马培之尚在,杨博良欲拜其为师,马老辞曰年迈体...

阅读全文
藿香入药易耗气 气虚之人需注意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9 | 20 阅读

藿香是大众比较熟悉的一味药材,甚至有的家中已经成为夏季佐餐的健康伴侣,烹饪鱼汤的时候放上一点,不但能提鲜,吃后还能祛除口臭,那淡淡的清香吃过的人都知道。藿香花冠呈淡紫蓝色,花期6~9月,果期9~11月。由于藿香比较容易家庭种植,而且经常用到,所以也不失为一种药食两用的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阳台绿植。 一些时尚的女性乃至男性在出席一些社交场合的时候会在自己身上提前喷一些香水,尤其是容易出汗的夏季。...

阅读全文
针灸文化--宋金元时期
针灸文化 | admin | 2025-05-05 | 19 阅读

宋代针灸文献特点主要体现在腧穴文献方面。首先于宋初太平年间,在系统整理前代针灸腧穴文献的基础上,编成《针经》、《明堂》各一卷,载于大型官修医书《太平圣惠方》中。之后,于天圣年间,王惟一又奉敕编成《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三卷,铸成针灸铜人模型两具,宋代的针灸学朝向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针灸腧穴的国家标准,统一了腧穴归经、定位,规范了腧穴主治病症,成为当时针灸教育和临床的依据;绘制了最典...

阅读全文
吴门医派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30 | 18 阅读

吴门医派是中医学一个重要学术流派,起源于元末明初,发展于明代,鼎盛于清代,是吴中医学的精华所在,在国内久负盛名,世称“吴中医学甲天下”。吴门医派借以“吴中多名医,吴医多著述,温病学说倡自吴医”特征,在我国医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影响广泛。纵观中医学发展史,学术流派层出不穷,但很少有流派像吴门医派这样,对社会和医学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吴医的历史源流 (1)吴医的区域范围 吴,最早为古国名,世...

阅读全文
杨博良按脉而终
医药典故 | admin | 2025-05-30 | 18 阅读

杨博良,名尔厚,字博良。生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卒于1952年,经历晚清、民国、共和国三个时代,世居江苏武进横山桥西崦村。毕生精力,致力岐黄,刀圭济世,活人无算,是“孟河医派”中佼佼者。 他的父亲曾为清左宗棠手下大将,镇守嘉峪关,辅助抬榇出关的左宗棠收复新疆。母亲旗人,为清宗室之女。他自幼聪颖过人,熟读四书五经。戊戌变法以降,学堂日兴,科举渐废,遂绝意功名。恪守庭训,“不为良相,当为良医”...

阅读全文
葛洪与《肘后救卒方》
名家名著 | admin | 2025-05-29 | 18 阅读

【生平】 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丹阳句容县(今江苏省句容县)人。约生于晋太康四年(公元238年),卒于东晋兴宁元年(公元364年)。 【佚事】 举凡名医,必有一段艰难的求学历程,以其超人的毅力去探索和学习。葛洪自幼十分好学,沉着稳重,从不与别人嬉戏贪玩,经常写字、抄书直到深夜。13岁时,他父亲去世了,家境败落,十分贫苦,就靠上山砍柴换取文具,用来学习。 他在行医、游历的过程中收集和筛选了大量救急...

阅读全文
张泽生巧对药名结姻缘
医药典故 | admin | 2025-05-21 | 17 阅读

张泽生(1895~1985年),江苏丹阳人,年少习医,先受业于当地名医张伯卿,后师从孟河马培之嫡传贺季衡先生。出师后,张泽生在丹阳行医30余载。1956年,张泽生赴江苏省中医院工作,擅于诊治温热时病和内科杂症,对脾胃病的治疗有独到见解。这里介绍一则张泽生青年时巧用中药名对对联而喜结姻缘的故事。 张泽生17岁那年,母亲托媒人为他向金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一吕姓人家的小姐吕仪芳求婚。张泽生早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