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中药名" 的结果

找到 162 条相关结果

“甘受刑著芳名”的侠女严蕊与“永康学派”群首唐仲友“喜”对药谜结友 ... ...
杏林诗话 | admin | 2025-06-07 | 29 阅读

南宋中叶大名鼎鼎的女词人严蕊,原姓周、字幼芳。她出身低微,小习乐礼诗书,后沦为台州营妓、也称官妓 ,属于歌妓。在南宋淳熙九年即1182年,被台州知府唐仲友1(1136-1188年,字与政,号悦斋)落籍黄岩。 据载,绝色佳丽幼芳琴棋书画无有不善;歌舞管弦无所不通;古今故事无不博晓。善能诗词,多出新句,众皆推服。行事最有意气,待人常是真心。故四方闻名,不远千里慕名相访者众。 而著有《六经解》《帝王经世...

阅读全文
电视剧《老中医》中的稀有药材--龙涎香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08 | 24 阅读

中央电视台正在热播的电视连续剧《老中医》第九集中,主人公翁泉海根据患者久咳的症状,开出了一服中药,其中有一味中药名叫龙涎香。 龙涎香、麝香、沉香、檀香为中国古代四大香,龙涎香位于首位,最为稀有、珍贵。 龙涎香是外来药,多发现于沿海地区,主要集中在阿拉伯海及非洲海岸,拉丁语名称为Ambergris,古称俺八儿香(音译)。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中有“阿末香”之名,传说是龙的涎沫凝结而成,其...

阅读全文
药名作诗 由来已久
医药诗词 | admin | 2025-05-09 | 23 阅读

从前中医授徒,常用中药名缀成的对联,来帮助记忆中药名称。有些中药对联,不仅对仗工整,寓意也很深刻,如“一阵乳香知母至,半窗故纸防风来。” 中药能够用来防治疾病,主要是自然界赋予各种药物以特有的药性,于是它又被读书人信手拈来,藉以言志。这种方式以唐宋时尤为盛行。我国第一位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巨著《离骚》,在其三百七十三行诗文中,曾先后几十次提到了江离、泽兰、木兰、申椒、佩兰、白芷、香茅、木莲、荷花等...

阅读全文
贾治中:清代药性剧是中医药科普创举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13 | 22 阅读

贾治中 1990年前后,山西中医学院(现山西中医药大学)医古文教研室主任贾治中教授从太原旧货市场上淘回一本《群英会》钞本,内容是以中药药名为角色展开剧情演绎。那时教学任务繁忙,他并未细审这本书。1992年冬,贾治中将《群英会》与几种古代本草书籍逐条对勘,发现此书具有较大的科普价值,又是寓教于乐的戏曲形式,十分难得。于是他便开始校注此钞本,同时又展开了其他版本的收集、整理与研究,至今已20余载...

阅读全文
冠心病患者佳肴——小野蒜炒鸡蛋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06 | 21 阅读

小野蒜是一种分布甚广的野菜,山西晋中寿阳一带叫此名;而出了山海关就叫小根蒜。秧极似蒜苖,而根部很像独头蒜。东北三省民众喜食,吃法首推小野蒜炒鸡蛋;还可当馅包饺子、包子;凉拌,直接蘸酱吃更为方便。东北许多餐馆都有这道菜。为满足食客需求,大棚栽植,四季都有鲜货供应。 小野蒜中药名薤白,出自《神农本草经》。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小根蒜的地下鳞茎。别名:薤根、藠头、也白头、九白、泽蒜等。 其性味归经为辛...

阅读全文
明末清初·尤侗|南乡子·(其二) 病集药名 (其三)闺中除夕 ...
杏林诗话 | admin | 2025-06-07 | 20 阅读

南乡子·(其二) 病集药名明末清初·尤侗     弱骨怯天冬,满地黄花憔悴同。云母屏边休伫立,防风。乌头却似白头翁。     自笑寄生穷,愁脉难将草木通。泉石膏肓甘遂老,从容。领取云山药饵功。    按:尤侗(1618-1704年)为明末清初著名诗人、戏曲家,曾被顺治誉为“真才子”、康熙誉为“老名士”。字展成,一字同人,早年自号三中子,又号悔庵,晚号良斋、西堂老人、鹤栖老人、梅花道人等。    这...

阅读全文
辛弃疾知医懂药会看病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3 | 20 阅读

提起辛弃疾(公元1140年~1207年),最先想到的就是他在诗词方面的贡献。他的词被归入豪放派,与苏东坡一起被尊称为“苏辛”,郭沫若先生以“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来称赞他。辛弃疾是一位能够领军打仗的人,他曾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还建立了一支能打仗、有威慑力的“飞虎军”。他有《美芹十论》《九议》《议练民兵守淮疏》等条陈战守之策,23岁那...

阅读全文
《尚书·禹贡》中的动植物药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1 | 20 阅读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之一,是公认的先秦古文,记载了虞、夏、商、周的重要历史,如尧舜的禅让、夏禹治水和统一中国、商汤伐桀、盘庚迁殷、武王伐纣、周公东征和统治东方各囯等。同时也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的天文、地理、哲学思想、治国方略、教育、卫生、刑法、典章制度等,对我国的历史文化产生很大的影响。 禹是舜的大臣,夏朝的开国君主。《史记·五帝本纪》谓:“唯禹之功为大,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

阅读全文
《吴医汇讲》对处方中生僻药名和难辨字的批判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10 | 20 阅读

《吴医汇讲》是我国最早的医学期刊,为清代名医唐笠山所编辑。其中有两段关于中医处方用中药异名和处方字迹潦草的记述。 文章说国家征收赋税,通知单要写清楚,好让人看懂;良将带兵打仗,兵法上要求以神速为贵。作者曾经看见一张中医处方上有小草,一般人不知道小草就是远志,而认为是细小的甘草。又有一张医生开的处方上有蜀漆,市场上商人不知道蜀漆就是常山之苗,而叫加上干漆。诸如此类的例子不少,如把玉竹写成萎蕤,乳香...

阅读全文
苏东坡的中药诗
医药诗词 | admin | 2025-06-03 | 19 阅读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东坡熟谙医理,通养生之道。苏东坡关心百姓疾苦,在杭州设立公立医院,为民治病,搞饮水工程,清洁水源,保护人民健康,还建议他的好友广州太守筹集基金,仿杭州做法建立公立医院。 苏东坡平时喜欢阅读医学书籍,为药草写诗词,说明药性、品质,宣传药理知识,一生写了不少有关中药的诗词。他懂医通药,尤擅长食疗,把收集的方剂著成方书《苏学士方》《圣散子方》,并有精彩故事流传下来。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