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中满" 的结果

找到 596 条相关结果

稀涎散
中药方剂(S-Z) | admin | 2025-05-15 | 25 阅读

《儒门事亲》卷十二:稀涎散 名称: 稀涎散 处方: 猪牙皂角(不蛀者,去皮、弦)30克(炙用)绿矾 藜芦各15克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涌吐顽痰。治膈实中满,痰厥失音,牙关紧闭,如丧神守者。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或3~6克,用浆水调下。牙关不开者,斡开牙关灌之。 《重订严氏济生方》:稀涎散 名称: 稀涎散 处方: 半夏14枚(生,切片)猪牙皂角1条(...

阅读全文
补气养荣汤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4-25 | 24 阅读

《重订通俗伤寒论》:补气养荣汤 名称: 补气养荣汤 处方: 党参、白术、归身、白芍、川芎、茯苓木、香豆蔻(初用香蔻7-8分至1钱)。 功能主治: 夹痞伤寒,气虚中满者。 《傅青主女科·产后编》卷上:补气养荣汤 名称: 补气养荣汤 处方: 黄耆1钱,白术1钱,当归4钱,人参3钱,陈皮4分,炙草4分,熟地2钱,川芎2钱,黑姜4分。 功能主治: 产后气短促,血块不痛。 用...

阅读全文
亢则害承乃制体用说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5-13 | 23 阅读

夫气淫太过。曰亢则害。物极而得复。则曰承乃制也。盖阴阳互藏平气以为和。五行偏胜而为眚。轩岐法则天地。把握阴阳。人禀太极全体至理而生成者也。故内经所言君火之下。阴精承之者。相火之下。水气承之。木气之下。金气承之。水气之下。土气承之。土气之下。木气承之。谓土必克水。以水之子木也。承于土之下。此乃先天和平之配偶耳。经言亢则害承乃制者。谓其亢之为害。必得受害者之子。以承其胜而制之也。即子复母仇之义耳。原夫...

阅读全文
鼓胀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5-25 | 21 阅读

经云。其脉大坚以涩者。胀也。关上脉浮则内胀。迟而滑者胀。脉盛而紧者胀。胀脉浮大者易治。虚小者难治。水病腹大如鼓。脉实者生。虚者死。脉洪者生。微细者死。中恶腹大。四肢满。脉大而缓者生。浮而紧者死。丹溪云。七情内伤。六淫外感。饮食不节。房劳致虚。脾土之阴受伤。转输之官失职。胃虽受谷。不能运化。故阴阳不交。清浊相混。隧道壅塞。郁而为热。热留为湿。湿热相生。遂成胀满。经云鼓胀者是也。以其外虽坚满。中空无物...

阅读全文
甘草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4-26 | 21 阅读

《中国药典》:甘草 实际拼音: Gān Cǎo 英文名: RADIX GLYCYRRHIZAE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 Glycyrrhiza inflata Bat. 或光果甘草 Glycyrrhiza glabra L. 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性状: 甘草:根呈圆柱形,长25~1...

阅读全文
虚证和实证鉴别要点
中医辩证 | admin | 2025-05-29 | 20 阅读

虚证和实证鉴别要点:同一症状,多有虚实之分。 鉴别项 虚  证 实  证  气 肺气虚 气喘息短,自汗言语无力 肺气实 胸痞头眩,痰多气壅不得卧 中气虚 四末微冷,腹胀时减,痛而喜按不欲食,便溏泻 胃气实 中满,嘈杂,懊憹嗳腐吞酸,呕吐呃逆     肠气实 腹胀满,绕脐痛,大便秘结,或下利赤白,潮热谵语   元气虚 多虚阳上浮,颧嫩红带白,耳鸣虚聋,头晕心跳,或两手发战,或气不接续 ...

阅读全文
民间医学派力倡汗吐下三法以攻邪的张子和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26 | 20 阅读

张子和(1156-1228)。名从正,自称戴人。金睢州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家世业医。他好读书,喜吟诗,爱饮酒,性格豪放。兴定年间(1211-1222)诏补太医,后又辞官隐退.著作《儒门事亲》为搜辑“平日闻见及尝试之效”,又经文人麻知几等整理润饰而成。 子和与金元刘完素、李东垣、朱丹溪诸家不同,理论较少且简单,以汗吐下为三大治法,临床不但长于内治,更多外治,每应用民间疗法而获效。可以认为,张...

阅读全文
当归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5-19 | 20 阅读

《中国药典》:当归 实际拼音: Dānɡ Guī 英文名: RADIX ANGELICAE SINENSIS 来源: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 的干燥根。秋末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待水分稍蒸发后,捆成小把,上棚,用烟火慢慢熏干。 性状: 本品略呈圆柱形,下部有支根3~5条或更多,长15~25cm。表面黄棕色至棕褐色,具...

阅读全文
白沙糖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5-12 | 20 阅读

《中药大辞典》:白沙糖 出处: 《纲目》 实际拼音: Bái Shā Tánɡ 别名: 石蜜(《唐本草》),白糖(《子母秘录》),糖霜(《日用本草》),白霜糖(《本草备要》)。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甘蔗的茎汁,经精制而成的乳白色结晶体。 性味: 甘,平。 ①《唐本草》:"味甘,寒,无毒。" ②《本草从新》:"甘,温。" ③《随息居饮食谱》:"甘,平。" 归经: 《本...

阅读全文
夏季节气养生药膳指南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08 | 20 阅读

立夏养生药膳 立夏后气温渐热,饮食应以养心为主,宜多吃些具有补血养心、调气活血、生津止渴作用的食物。北方长夏暑湿之气容易侵扰人体,使人出现疲倦乏力、食欲不振、口淡无味、身体嗜睡的“苦夏症”,所以饮食应以补心祛暑食物为主。南方立夏季节,机体因天热消化液分泌减少、饮食应以清补食物为主,辅以清暑解热、护胃益脾作用的食物。 栀子桔梗薄荷茶(北方) 材料:栀子0.3克,桔梗0.6克,薄荷0.3克,百...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