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中医针灸" 的结果

找到 99 条相关结果

秋季咽炎频发 中医护咽有法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1 | 27 阅读

咽喉,上与鼻腔口腔相通,下为呼吸食道入口,是呼吸道和消化道共同必经之径,既有吞咽及呼吸功能,又有保护与防御作用,所以咽喉所处的位置非常重要,素有“要塞”之称。 除了本身的炎症以外,若是鼻部、胃食管及肺气管等处患病,都可以引起咽喉不适。 比如,慢性鼻炎鼻窦炎、胃食管反流、肺炎、支气管炎等疾病,可以引起口腔异味、咽部异物感、咽痒咳嗽、咽敏感干呕等不适,时间长了,可以发展为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脾胃虚...

阅读全文
皇甫谧与《针灸甲乙经》
医药典故 | admin | 2025-05-25 | 25 阅读

皇甫谧(公元215~282年),字士安,幼名静,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肃灵台县)人。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学者,在文学、史学、医学诸方面都很有建树。古人曾赞云:“考晋时著书之富,无若皇甫谧者。” 出身名门家道衰落 皇甫谧出身于东汉名门世族,六世祖皇甫棱为度辽将军,五世祖皇甫旗为扶风都尉,四世祖皇甫节为雁门太守。节之弟皇甫规文武全才,时为安羌名将,官至度辽将军、尚书,封寿成亭侯,为凉州四明之一。...

阅读全文
毛泽东:中西医一定要结合起来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6-02 | 23 阅读

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迎来了毛泽东1958年10月11日为《卫生部党组关于西医学中医离职班情况成绩和经验给中央的报告》做出重要批示(以下简称“批示”)及我国开创中西医结合研究六十周年纪念日。同庆同贺! 重温毛泽东彪炳史册的重要“批示” 1958年10月11日,毛泽东对《卫生部党组关于西医学中医离职班情况成绩和经验给中央的报告》做出批示。全文如下: 尚昆同志:此件很好。卫生部党组的建议在最后一段...

阅读全文
灸法概述
中医艾灸 | admin | 2025-06-05 | 19 阅读

灸法,是指应用高温(主要是艾药或其他物质燃烧后产生的温热)或低温,或者以某些材料(对皮肤有剌激作用的药物或其他物质)直接接触皮肤表面后产生的刺激,作用于人体的穴位或特定部位,从而达到预防或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是针灸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重要的传统非药物疗法之一。灸法属于温热疗法,与火的关系密切,火的历史在我国可以追溯到50万年前的“北京人”或80万年前的“蓝田人”时代,乃至更远。据考古学的研...

阅读全文
经络穴位图的传承印迹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6-03 | 19 阅读

《环中图》中的十二经脉图(之一),引自《中国针灸史图鉴》 元代滑寿《十四经发挥》中的经脉图(之一),引自《十四经发挥》 临床经典读本版。 针灸学中的经络循行、腧穴定位和人体的体表形态、内脏定位等密切相关。准确表示出腧穴体表定位、腧穴与经络关系、经络循行规律,实现经络、腧穴内涵的可视化,十分关键。对此,古代医家发明了各种针灸图谱,以便增强直观印象,加强针灸教学培训和临床操作的准确性。针灸图...

阅读全文
国外灸法概况
中医艾灸 | admin | 2025-05-23 | 19 阅读

   一、西方灸法概况西方的灸法,至少是现代意义上的灸法,是由中国传入的。灸疗法,在西方称 Moxa 或 moxibustion,据文献记载,该词是荷兰人旁特(Dane Jacob Bontl)及赖尼(William Ten Rhyne)等人创造,并由他们将灸疗于17世纪中叶经由日本介绍至欧洲的。赖尼在其1693年出版的《论关节炎》一书中对艾灸疗就有明确的记载:“采集艾的头和嫩叶,阴干后在手中揉搓...

阅读全文
妇科圣穴三阴交 配穴使用增疗效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4 | 19 阅读

三阴交穴是中医针灸十分常用的“妇科圣穴”,对许多妇科疾病均有很好的治疗作用,除了痛经之外,月经不调、子宫肌瘤等妇科疾病也常用该穴治疗。三阴交穴还是重要的保健要穴,民间有“拍击三阴交,胜吃老母鸡”“女子要不老,常按三阴交”等说法。那么三阴交穴为什么能治疗妇科疾病呢?它的保健作用又是怎么实现的呢?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应该对三阴交穴有更多的了解。 取穴 三阴交穴的“三阴”是指足三阴经,也就是足太阴...

阅读全文
三春养生各不同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09 | 19 阅读

春天的脚步渐行渐近,“倒春寒”、“春困”、“春发”、“春愁”,正是这类疾病多发的季节,如何保健养生,春季养生,也分孟仲季,即早、中、晚,不能一概而论,这样人体更能适应节气变化,防病强身。 孟春:乍暖还寒 做好春捂 孟春主要包括立春、雨水两个节气,虽然阳气初升,气温有所回升,但是突如其来的冷空气亦较强,乍暖还寒,正是心脑血管等各类疾病的多发期,因此要做好“春捂”。 “春捂”就是做好保暖,不宜过早脱...

阅读全文
学习中医要诀
医药诗词 | admin | 2025-05-27 | 18 阅读

学习中医基础要诀 中医文化数千载,继承发扬称国粹; 中华儿女树信心,师徒互尊译古文; 简便廉验土单方,广大群众最欣赏; 望闻问切是基本,表里虚实辨病因; 切脉握准寸关尺,弦浮沉细论归经; 左须分清心肝肾,右必理清肺脾命; 六淫七情内外因,卫气营血三焦通; 十二经脉六经病,冲任督脉诊妇情。 中药常识要诀 药煎三遍度适中,开水凉水论药性; 君臣佐使掌分寸,四气五味各有因; 十八反来十九畏,牢记心间别乱...

阅读全文
孙思邈针灸“阿是穴”
医药典故 | admin | 2025-05-10 | 18 阅读

中医学有一个特别的穴位叫阿是穴,名字听着深奥,其实道理很简单。很多人在生病时都有体会:体内疼痛,体表也会出现一两个压痛点,对疼痛特别敏感。手按着压痛点,感觉就像吃了特效药一样,疼痛顿时会好很多。这个压痛点,就是阿是穴。作为一个穴位,它没有固定的位置,但按着它,疼痛症状会缓解很多。阿是穴的发现据说和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有关。 相传孙思邈约70岁那年,一天清晨,他正在屋里编写《千金要方》。突然有一个...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