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虚下实" 的结果

找到 31 条相关结果

什么是上虚下实
气功基础 | admin | 2025-05-26 | 21 阅读

关于虚实的概念,在中医八纲辩证中是指正气与邪气的比较,正气不足为虚,邪气有余为实。这里论及练功中的虚实,与八纲辩证中的虚实完全是两回事,不能混为一谈。 所谓“上虚”,是指身体上部(脐以上)轻松虚灵;“下实”,是指身体下部(脐以下)充实有力。不论练静功或动功,都应保持“上虚下实”的状态,这是各种练功方法的普遍要求。 练功时不仅姿势的重心要放在脐下,使整个身体稳如泰山,舒适自然。更重要的是意念意守的部...

阅读全文
上虚下实
诊断 | admin | 2025-05-08 | 17 阅读

上虚下实】指正气虚于上,邪气实于下的证候。如病人原有怔忡证,心悸无宁时,多由心血虚损而致,属于上虚;但又感染湿热痢疾,腹痛,大便下赤白,一日多次,苔黄腻,这是邪气实于下。因为上虚,所以治疗时不能一意攻伐。...

阅读全文
灸法的作用
中医艾灸 | admin | 2025-05-18 | 15 阅读

灸法是我国传统针灸医学的一个主要部分。从总体上看,灸疗法和针刺法一样都通过刺激腧穴或特定部位激发经络、神经、体液的功能,调整机体各组织、系统的失衡状态,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但是,灸疗法又有着自己较为独特的作用特点。和针刺法不同,灸疗法是通过温热、寒冷及其他非机械刺激的作用,来进行扶正劫邪,平衡阴阳,防治疾病,康复保健。尤其是灸法的防病保健作用在古代就得以十分重视。《备急千金要方》提到以灸疗预防...

阅读全文
脉要精微论—《黄帝内经·素问》第十七篇
黄帝内经·素问 | admin | 2025-06-09 | 14 阅读

[主内容] 黄帝问曰:诊法何如?岐伯对曰: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夫脉者血之府也。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烦心,大则病进。上盛则气急、下盛则气胀、代则气衰、细则气少、涩则心痛。浑浑革至如涌泉,病进而色弊;绵绵其去如弦绝死。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赤...

阅读全文
《素问》选录之五脏别论篇
黄帝内经·素问 | admin | 2025-06-03 | 14 阅读

诊病之始,五决为纪,欲知其始,先建其母。所谓五决者,五脉也。 夫脉之小大滑涩浮沉,可以指别,五胀之象,可以类推;五藏相音,可以意识;五色微诊可以目察。能合脉色,可以万全。 赤脉之至也,喘而坚,诊曰有积气在中,时害于食,名曰心病,得之外疾,思虑而心虚,故邪从之。白脉之至也,喘而浮,上虚下实,惊,有积气在胸中,喘而虚,名曰肺痹,寒热,得之醉而使内也。青脉之至也,长而左右弹.,有积气在心下支胠,名曰肝...

阅读全文
学气功必须掌握练功要领
气功基础 | admin | 2025-05-20 | 14 阅读

对于一个想学气功的人来说,面对繁多的气功功法以及各功法对呼吸、姿势、意念的不同要求,常常不知从何入手。或虽学练气功很长时间,但进展不大。更有甚者,还有人走火入魔,练出偏差。究其原因,往往是没有很好地掌握练功要领造成的。 俗话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学好气功,也必须掌握好相应的规矩。这个规矩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练功要领,其内容包括松静自然、意感相依、动静结合、上虚下实、练养结合、循序渐进等。 掌握好...

阅读全文
怎样练站功?
气功基础 | admin | 2025-05-14 | 14 阅读

站功即采用站式姿势练功,包括站式动功和站式静功。站式静功也称站桩功,对治疗某些疾病和保健强身具有良好效果。站式动功也有很多种:有套路动功和非套路动功,非套路动功中又有散手功和诱发功(也称自发功、引动功)。这里主要介绍站桩功的一些内容。 站桩功是“形、意、气、力”有机结合、相互作用的一种功法。它不仅有适合于各种需要的多样化的练功姿势,而且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如要求做到“内三合”和“外三合”。所谓“内三...

阅读全文
诊脉•总看三部脉法
医学入门 | admin | 2025-06-08 | 13 阅读

此即上古诊法其三也。决虚实,断死生,全在总看。故融会经意为歌,且引证什之。业者并小字读之,可也。脉会太阴决死生,寸关尺具阴阳情。《难》曰∶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动脉也。寸口,即寸关尺,五脏六腑之所始终也。他如冲阳,专应乎胃,太冲专应乎肝,太溪专应乎肾,岂能通乎十二经哉?故法取寸口也。脉本生于阴阳,但阳生于尺而动于寸,阴生于寸而动于尺,关则阴阳相半,界二者之中。阳脉常浮而数,病在头目胸膈;阴脉常...

阅读全文
色脉诊
黄帝内经太素 | admin | 2025-05-27 | 13 阅读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失神者亡。黄帝曰:善”,见《素问》卷四第十三《移精变气论篇》。自“黄帝曰:余闻揆度奇恒”至“诊要毕矣”,见《素问》卷四第十五《玉版论要篇》。自“诊病之始”至末,见《素问》卷三第十《五脏生成篇》,又见《甲乙经》卷六第九《五味所宜五脏生病大论》,又见《甲乙经》卷四第一下篇。黄帝问于岐伯曰:余欲临病人,观死生,决嫌疑,欲知其要,如日月之光,可得闻乎?闻决死生之要也。平按:《素问》无“...

阅读全文
七成病由心生 “入静养生”要调身、调息、调心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7 | 13 阅读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养生的终极目标,人归根到底要顺其自然。要想“法自然”,就要去掉心对身的干涉,去掉人的意识对身体的干涉,让脑子管得少一点。好的办法就是入静。 【七成以上的病由心而生】 现在的疾病已经被认定,七成以上属于“心身疾病”,这些病都是从“心”上得的,是想得太多导致的。 先来看婴儿的例子。儿科医生向来反对婴儿一哭父母就来抱,让婴儿多哭几声增加他们的肺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