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脘穴" 的结果

找到 18 条相关结果

冬季3穴护胃秘方
消化系统偏方秘方 | admin | 2025-06-02 | 18 阅读

遇到胃痛、胃酸、胃胀,许多人都会想到吃胃药,其实充分发挥好人体腹部上脘、中脘、下脘3个穴位的作用,即可解决胃部的许多烦恼。古人说:“胃为太仓,三皇五帝之厨府也。”为了保护太仓的正常运作,人体给胃部配备了护卫“三剑客”,即上中下三脘穴。如果平时让这“三剑客”站好岗,就可形成对胃的层层保护,让各种胃病无法侵入。 上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上5寸,和食管相对应,是食物进入胃的通道。按压上脘穴,...

阅读全文
小小运动健脾胃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2 | 17 阅读

如今,脾胃虚寒患者越来越多,大多因不善待脾胃造成,长期吃饭不规律、过度饮酒、暴饮暴食、喜食寒凉等,往往会出现胃痛、腹痛、腹胀、四肢发冷等症。脾胃虚寒,可以温中散寒、通络止疼为治则,用附子理中汤、小建中丸、黄芪健中汤等方。同时,日常也可做些简单的传统运动健脾胃,如仰卧起坐、俯卧撑等,具体运动如下:蹲马步:双脚打开两倍肩宽,双手扶膝微蹲马步,身体上下起伏,上半身保持挺直,弯膝蹲更深的马步,注意膝盖不超...

阅读全文
玉龙歌(杨氏注解)
针灸大成 | admin | 2025-05-19 | 15 阅读

    扁鹊授我玉龙歌,玉龙一试绝沉疴,玉龙之歌真罕得,流传千载无差讹。我今歌此玉龙诀,玉龙一百二十穴,医者行针殊妙绝,但恐时人自差别。 补泻分明指下施,金针一刺显明医,伛者立伸偻者起,从此名扬天下知。 凡患伛者,补曲池,泻人中;患偻者,补风池,泻绝骨。 中风不语最难医,发际顶门穴要知,更向百会明补泻,实时苏醒免灾危。 顶门即顖会也,禁针,灸五壮。百会先补后泻,灸七壮,艾如麦大。 鼻流清涕名鼻渊,...

阅读全文
太乙神针•正面穴道证治
中医艾灸 | admin | 2025-05-22 | 14 阅读

(图见前)      百会穴(从鼻直上入发际五寸,旋毛陷中,可容指处。督脉)。凡中风、头风,风癫、角弓反张、忘前失后、气绝、脱肛、目泪、耳聋,针此穴。      上星穴(从发际直上一寸,宜上可容豆处。督脉)。凡脑冷、鼻塞、脑漏、汗不出、目睛痛,针此穴。      神庭穴(从鼻上直入发际五分。督脉)。凡头疼、目眩、出泪、流涕,针此穴。      天突穴(结喉下二寸陷中,低首取之。任脉)。凡喉疮、喉风...

阅读全文
针灸闪罐治疗肠梗阻术后腹胀
针灸临床 | admin | 2025-05-21 | 14 阅读

患者,女,42岁,于2015年10月18日来诊。诉肠梗阻术后20天,反复腹胀、恶心、呕吐10余天。20天前因肠梗阻他院行手术治疗,术后恢复可,饮食二便正常,10天前行上腹CT造影后出现腹胀、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难以进食水,无发热、胸闷、停止排便等症状。现有上腹部胀满,上脘穴区有压痛,排气排便尚可,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等,腹软,未见明显压痛、反跳痛、墨菲征等;腹部叩鼓音,未见移动...

阅读全文
消化不良的药物贴敷疗法
药物贴敷 | admin | 2025-05-16 | 14 阅读

消化不良是一种临床症候群,是由胃动力障碍所引起的疾病,也包括胃蠕动不好的胃轻瘫和食道反流病。消化不良主要分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器质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中医的“脘痞”、“胃痛”、“嘈杂”等范畴。 消化不良药物贴敷疗法一 贴敷部位:神阙穴(图一)。 药物组成:莱菔子、枳实、麸皮、食盐各适量,金仙膏1贴。 制备方法:将金仙膏加温软化,将莱菔子和枳实混合共碾成粗末,加入食盐、麸皮,在锅内炒热。...

阅读全文
柴胡汤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20 | 12 阅读

《圣济总录》卷一一七:柴胡汤 名称: 柴胡汤 别名: 柴胡地骨皮汤(《宜明论方》卷一)。 处方: 柴胡(去苗)地骨皮各30克 制法: 上二味,粗捣筛。 功能主治: 主口糜生疮。 用法用量: 每服9克,水150毫升,煎至90毫升,去滓,取少许含咽之。 《圣济总录》卷九十一:柴胡汤 名称: 柴胡汤 处方: 柴胡(去苗)1两半,赤茯苓(去黑皮)1两半,枳壳(去瓤,麸炒...

阅读全文
麻黄栀子汤
中药方剂(M-R) | admin | 2025-04-26 | 12 阅读

《圣济总录》卷六十一:麻黄栀子汤 名称: 麻黄栀子汤 处方: 麻黄(去根节)半两,栀子仁7枚,甘草(炙)3分。 制法: 上各锉细。 功能主治: 阴黄。病人寒热并十指疼痛,鼻中煤生。 用法用量: 用水2盏,煎至1盏,去滓,食后分2次温服。服药前宜先烙上脘穴,更灸20壮,次烙气海、下廉、内乳等穴,不愈,灸气海、天窗100壮。 《麻症集成》卷三:麻黄栀子汤 名称: 麻黄栀子汤...

阅读全文
上脘
经络腧穴 | admin | 2025-05-04 | 11 阅读

上脘 Shàngwǎn《灵枢·四时气》 上脘-体表图(点击放大)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上5寸。 【解剖】在腹白线上,深部为肝下缘及胃幽门部;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七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皮支。 【主治】胃痛,腹胀,呕吐,癫痫。 【操作】直刺0.5~1.5寸。 【配伍】配丰隆治纳呆;配天枢、中脘治嗳气吞酸、腹胀、肠鸣、泄泻。 【附注】任脉与足阳明、手太阳经交会穴。...

阅读全文
按对三穴位冬季护好胃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6-01 | 10 阅读

遇到胃痛、胃酸、胃胀,许多人都会想到吃胃药,其实充分发挥好人体腹部上脘、中脘、下脘三个穴位的作用,即可解决胃部的许多烦恼。古人说:“胃为太仓,三皇五帝之厨府也。”为了保护太仓的正常运作,人体给胃部配备了护卫“三剑客”,即上中下三脘穴。如果平时让这“三剑客”站好岗,就可形成对胃的层层保护,让各种胃病无法侵入。 上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上5寸,和食管相对应,是食物进入胃的通道。按压上脘穴,对...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