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病下取" 的结果

找到 8 条相关结果

中医养人,书法养心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2 | 17 阅读

中医与书法乍看并没有交集,但细思之下却发现二者在许多方面确有相通之处。比如二者同属于中国国粹,文脉同宗同源,相互触类旁通,彼此影响发展。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都是世界各国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阴阳互根 阴阳五行作为中医基础理论之一,是有历史根据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载:“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中医认为疾病系人体内阴阳平衡失调...

阅读全文
上病下取
治则治法 | admin | 2025-05-19 | 14 阅读

上病下取】《素问.五常政大论》:「病在上、取之下。」疾病的症状表现在上部,用针刺下部的穴位。仞如:失眠可针刺足三里:头晕目眩可刺足部的太冲。疾病的症状表现在上部,用药物从下部治疗。例如:病人头目眩晕,耳鸣,自觉眼中如爆发火花,苔黄,脉洪数,用酒蒸大黄适量轻泻。...

阅读全文
整体观念
治则治法 | admin | 2025-06-02 | 13 阅读

【整体观念】是中医诊疗疾病的一种思想方法。把人体内脏和体表各部组织、器官之间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认为四时气候、地土方宜、环境等因素的变化,对人体生理、病理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既强调人体内部的协调、完整性,也重视人体和外界环境的统一性。用这种从整体出发,全面考虑问题的思想方法贯串于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而不是单从局部的变化着眼,这就叫“整体观念”。例如在变证方面,或从局部症状出发考虑全身:如头痛一...

阅读全文
敷贴法
自然疗法 | admin | 2025-05-08 | 13 阅读

敷贴法又称外敷法,是将药物研为细末,并与各种不同的液体调制成糊状制剂,敷贴于一定的穴位或患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此法历史悠久,远在春秋战国时期,敷贴法就已经出现。如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医学文献《五十二病方》中就载有用地胆等药外敷“牡痔”;《内经》也有用”白酒和桂,以涂风中血脉”的记载。晋、唐以后,随着针灸学的迅速发展,一些医家把外敷法和经络孔穴的特殊功能结合起来应用,创造了穴位敷药法,大大提高了临...

阅读全文
杵针的处方配穴
杵针 | admin | 2025-05-14 | 12 阅读

杵针治病,是通过杵针作用于人体经络腧穴来进行的,因此,处方配穴在治疗中有重要作用。处方配穴恰当与否,与杵针治疗效果密切相关。临床上处方配穴是根据中医基本理论,在辨证施治的原则指导下,结合腧穴的功能、特性,严密组织,进行配穴处方,做到有方有法,灵活多变。 由于杵针治病范围广泛,腧穴繁多,一穴可治数病,一病可用数穴,初学者难以掌握,我们以脏腑经络为指导,按照“病随经所在,穴随经而取”,“经脉所过,主...

阅读全文
内经针法之《官针》篇论刺法
针刺 | admin | 2025-05-29 | 10 阅读

《灵枢·官针》篇记载的各种刺法,主要是讨论如何使用九针来治疗不同病症。其中有以九针应九变的“九刺”。另根据病变部位的深浅、大小等不同,提出了刺浅、刺深和发针多少以及运用不同的针刺角度,以适应十二经的各种病症的“十二刺”。“五刺”是针对五脏有关病变而提出的。“三刺”是指毫针刺入皮肤后,分浅中深等三种不同深度的分层刺法,后世发展为烧山火、透天凉等综合补泻法。   《灵枢·官针》:“凡刺有九,以应九变。...

阅读全文
经络的标本、根结、气街、四海
针刺 | admin | 2025-05-21 | 10 阅读

——《针灸学》第一章 经络总论•(二)经络的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经络与全身各部的联系是复杂多样的,除了前面所介绍的内容之外,还有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等理论。这些理论是在论述经络的分布和气血运行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经络腧穴上下内外的对应关系,强调了人体四肢与头身、内脏与体表的特定联系,说明了四肢下端的特定穴与头、胸、腹、背腧穴的对应关系。掌握这些理论,不仅可以加深对经络分布的特殊规律和气血运行的...

阅读全文
腰部保健按摩
推拿手法 | admin | 2025-05-05 | 9 阅读

(1)搓腰:两手手掌分别放在两侧腰部的脊柱两旁,一上一下,不断搓擦,并配合以腰部活动。搓腰活腰可补肾健腰,用以防治腰腿痛,月经不调、遗精、阳痿。 (2)揉腰眼:两手握拳,以食指常指关节突起部按揉腰眼穴,有健腰益肾作用,用以防治腰腿酸痛。 (3)捶骶:手捏空拳,敲打骶部,两拳交替,一起落。用劲轻重适当,灵巧而有节奏,骶部正中线为督脉的起始段,捶之可振奋督脉有阳气,上病下取而有防治头痛,高血压的作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