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三棱" 的结果

找到 1992 条相关结果

猪蓼子草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5-21 | 73 阅读

《中药大辞典》:猪蓼子草出处: 《分类草药性》 实际拼音: Zhū Liǎo Zǐ Cǎo 来源: 为蓼科植物节蓼或钟花蓼的全草或根。夏、秋季抽穗时采收。 原形态: ①节蓼,又名:大马蓼。一年生草本,高0.2~1(~2)米。茎直立,粗壮,单一或多分枝,无毛,节部膨大。叶互生,长圆形或披针形,大小变化甚大,一般长约10厘米,宽约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上面具暗色斑,下面具腺点,主脉及边缘具伏生的...

阅读全文
中风的艾灸疗法
中医艾灸 | admin | 2025-05-23 | 33 阅读

技术一 艾灸穴位:人中、内关(双)、十宣、涌泉(双)。 操作规程:①用灯心草爆灸:不计壮数,直至苏醒为止。如无灯心草,可以用线香、火柴代替施灸。②艾炷灸:不计壮数,直至苏醒为止。③前两种方法无效时,可以用针刺十宣、人中、内关等穴,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主治:突然跌倒,不省人事,两手紧握,牙关紧闭,面红目赤,呼吸气粗,喉中痰鸣,大便团结,小便不通,苔厚腻,脉弦滑有力。 技术二 艾灸穴位:神阙、百会...

阅读全文
积聚脐疗方
中医脐疗 | admin | 2025-05-14 | 28 阅读

1方 【药物】铁棒锤1克,天南星0.6克。 【制法】研末摊在膏药上。 【用法】贴脐部。用于痞块、包积腹痛。 【出处】《陕西草药》。 2方 【药物】鳖鱼(团鱼)1个,苋菜1000克。 【制法】将苋菜煎水浓缩,再与鳖鱼熬成浓膏。 【用法】取适量摊纸上,贴脐眼或痛处。用于痞块。 【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 3方(化积膏) 【药物】香附2460克(半生半制),五灵脂2460克(半生半炒),黑丑、白丑各...

阅读全文
刺血疗法治颈椎病
针灸临床 | admin | 2025-05-29 | 27 阅读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中老年常见病,以眩晕为主要表现,其伴随症状有颈痛、头痛、头昏、耳鸣、恶心、呕吐、视力障碍、平衡障碍等。采用刺血疗法予以治疗,效果较好。取穴:百会、大椎、头维。患者取坐位,上述穴位用碘伏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挤压百会、头维穴,大椎穴加拔罐,使各穴出血1~3毫升。2~3日治疗一次,连续治疗7次。 中医认为,该病病机为气滞血瘀,颈部的长期慢性劳损及退行性变的骨质增生导致气机不畅,气滞日久...

阅读全文
南板蓝叶
中草药(M-R) | admin | 2025-05-21 | 26 阅读

《中华本草》:南板蓝叶 出处: 南板蓝叶历代本草未见收载。但陶弘景在《别录》中记载:"(蓝实)其茎叶可以染青,生河内。"又说"此即今染(纟禁)碧所用者,以尖叶者为胜"。这里的尖叶者即为本种。清代《植物名实图考》中图蓝二,据其形态特征亦与本种一致。 实际拼音: Nán Bǎn Lán Yè 别名: 蓝靛叶、靛叶、大青叶 来源: 药材基源:为爵床科植物马蓝的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阅读全文
中风三棱针疗法
三棱针 | admin | 2025-05-29 | 25 阅读

中风是临床常见的急性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或语言不利、口角歪斜、偏身麻木等为主证。因起病急骤,症见多端,变化迅速,与自然界之风善行数变特性相似而名中风,又因发病突然亦称“卒中”。古代文献又有称“厥证”、“偏枯"等名称者。 现代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病,如脑梗死、脑出血、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均归属中医的“中风”范畴。主要将本病划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类,高血压、动脉硬化...

阅读全文
锯齿草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21 | 25 阅读

《全国中草药汇编》:锯齿草 实际拼音: Jù Chǐ Cǎo 别名: 五月莲、齿叶泥花草 来源: 玄参科母草属植物齿叶母草Lindernia ciliata (Colsm.) Pennell [Ilysanthes serrata (Roxb.) Urban],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多鲜用。 性味: 淡,平。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祛瘀消肿,止痛。用于毒蛇咬伤,跌打损伤,产后瘀...

阅读全文
带状疱疹电针疗法
电针 | admin | 2025-05-28 | 24 阅读

带状疱疹指生于腰肋间的痀疹性皮肤病。亦名蛇串疮、火带疮、蛇缠疮、蛇丹。因该病在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疤;痛如火撩,每多缠腰而发,故而得名。如患本病,有时疼痛可持续1-2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或伴有轻度发热,疲乏,纳差等全身症状。 带状疱疹多因风热之邪侵犯心肝二经,或湿热困脾所致。 带状疱疹电针疗法一 取穴 患病局部。 操作规程 以疱疹分布密集部为中心。插入1针为正极,其余3或4针以等分圆的形式(直径≤5...

阅读全文
茴香散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22 | 24 阅读

《杨氏家藏方》卷十:茴香散 名称: 茴香散 处方: 京三棱(炮,切)蓬莪术(炮,切)金铃子(去核,麸炒赤)各30克 茴香(炒)青橘皮(去白)甘草(炙)各15克 木香 当归(洗,焙)30克 制法: 上药为细末。 功能主治: 治一切气疾,脐腹满,膀胱疝气,小肠气痛。 用法用量: 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2片,煎至100毫升,空腹时温服。如小肠撮痛,炒生姜,酒调下,如人行五七...

阅读全文
针灸穴位治疗各类痛证
针灸临床 | admin | 2025-05-29 | 23 阅读

针灸止痛的效果是有目共睹的,现介绍8个穴位,对缓解各类疼痛有显著效果。 针刺风池穴治疗偏头痛   取穴:风池穴。属足少阳胆经,为手足少阳、阳维脉的交会穴。在颈项部,当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操作方法:采取正坐位,直刺风池,针尖向对侧目内眦,深度0.5~1寸,用捻转平补平泻法,行针30秒钟,留针30分钟,每5分钟运针1次。每日1次,连续针刺1~2个疗程,每个疗程7天。根...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