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三关" 的结果

找到 158 条相关结果

小儿疳积中医推拿疗法
小儿推拿 | admin | 2025-05-28 | 39 阅读

疳积是疳证和积滞的总称,积滞与疳证是一病证的两种不同病理阶段,积滞轻,疳证重。积滞是小儿伤于乳食,损伤脾胃而致脾胃运化失司,积聚留滞于中焦,积而不消,气滞不行所形成的一种胃肠疾患。疳证是指小儿脾胃虚损,运化失职,吸收功能长期障碍,脏腑失养,津液干涸,形体羸瘦,饮食不为肌肤,影响生长发育,病程较长的一种慢性疾患。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1. 积滞伤脾(积滞)面黄肌瘦,神疲纳呆,腹痛胀满拒按,呕吐...

阅读全文
小儿发热中医推拿疗法
小儿推拿 | admin | 2025-05-28 | 34 阅读

小儿发热是由于感受外邪,或脏腑功能失调而引起体温异常升高的一种常见病症。临床上许多急性传染病初起往往以发热为主要症状,应予注意,以防延误救治。 病因病机 1. 感受外邪多发生于气候突然变化,冷热失常的冬春两季。风寒、风热之邪从口鼻而入→客于肺卫→表卫调节失调→卫阳闭郁→发热2. 阴虚内热素体阴虚,久病热病伤阴,久泻久吐伤津,过食温燥之品→阴津亏损→阴不制火→发热3. 肺胃实热外感日久不愈,乳食停滞...

阅读全文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小儿捏脊疗法
小儿捏脊 | admin | 2025-05-31 | 22 阅读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幽门环肌肥厚、增生使幽门管腔狭窄而引起的不完全梗阻,是新生儿常见的消化道畸形。临床以喷射状呕吐、胃蠕动波和右上腹肿块为主要特征。其发病率在我国约为1/(1000~3000)新生儿,男孩多于女孩,约为(3~8):1。足月儿多见,少见于早产儿。部分病例有家族发病史,父亲或母亲有本病史者,其子代发病率可高达6.9%。母亲有本病史的子代发病机会比父亲有本病史者高4倍。 中医文献无本...

阅读全文
儿科常见病的按摩疗法
百病推拿 | admin | 2025-05-27 | 21 阅读

小儿泄泻 排便次数骤增,粪便稀薄,谓之泄泻,又名腹泻或小儿消化不良。 小儿泄泻是儿科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胃肠道疾病,发病大多在夏秋两季,但冬春季也有发生。 病因 外感风寒:小儿脱、换衣服,擦身、洗澡不慎,睡觉踢被等受寒着凉以致泄泻。 内伤饮食:乳食没有规律,时饱、时饥或乳食过饱或吃了不洁的食物、不熟的瓜果等原因,均能引起泄泻。 症状 轻症泄泻:大便次数增多,一日几次...

阅读全文
疳病小儿捏脊疗法
小儿捏脊 | admin | 2025-06-03 | 20 阅读

疳病是由喂养不当或多种疾病影响,导致脾胃功能受损,气液耗伤而形成的慢性病证。以形体消瘦,面黄发枯,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饮食、大便异常为特征。本病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各年龄组皆可发病。其起病缓慢,病程缠绵,发病不受季节、地区的限制。病程愈长,病情愈重,严重影响小儿的正常生长发育,所以前人列为小儿痧、症、惊、疳四大要证之一。目前发病率有所下降,特别是重症病例已明显减少,但轻症仍常见。重症后期还可...

阅读全文
千金封脐膏脐疗方
中医脐疗 | admin | 2025-05-22 | 20 阅读

【药物】肉桂、熟地、川附子、金樱子、当归、甘草、巴戟、杜仲、干姜、胡椒、淫羊藿、独活、萆薜各9克,海马6克,鹿茸6克。 【制法】用香油740克,将上药熬枯去渣,入黄丹360克,收成膏;再入麝香、冰片各1.2克,儿茶、硫黄各6克,研细末入之。 【用法】贴脐。 【功用】此膏能镇玉池,存精固漏,通二十四道血脉,锁三十六道骨节,贴之气血流畅,阳事不衰,精髓充盈,神气完足。专补虚损,通三关,壮五脏,有返老...

阅读全文
中医脉象之动脉
中医切诊 | admin | 2025-06-02 | 19 阅读

动脉是具有复合因素的脉象,它有数,如豆(实际是滑而有力之感)与摇动不安的几种条件。由于主要是动摇不定所以叫做动脉。 动脉脉形的说解见于仲景《伤寒论·辨脉法》:“阴阳相搏名日动,阳动则汗出,阴动则发热,形冷恶寒者,此三焦伤也。若数脉见于关上,上下无头尾,如豆大,厥厥动摇者,名日动也。”这一条经文可以分为三部分,“阴阳相搏名日动”是说明动的形成与性质;“自阳动……三焦伤也”,是说明动脉的辨证;其后至...

阅读全文
小儿咳嗽推拿治疗
小儿推拿 | admin | 2025-05-24 | 19 阅读

小儿咳嗽临床多见,推拿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小儿肺常不足,腠理疏薄,六淫之邪侵袭肌表,肺失宜肃,气逆痰动发为咳嗽;或脏腑内伤;痰浊内生,阻碍肺司肃降之职,导致咳嗽,即所谓“咳嗽不止于肺,亦不离乎肺”。 咳嗽见于多种疾病,如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疾病及胸膜炎等其他系统疾病。多由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引起。 推拿治疗 1.治疗原则 该病的治疗原则为宣肺止咳。风寒咳嗽...

阅读全文
捏脊疗法常用胸腹部穴位
小儿捏脊 | admin | 2025-06-05 | 18 阅读

(1)天突 【部位】在胸骨上窝正中。 【操作】取患儿坐位;一手扶患儿头侧,另手中指端按或揉,称为按天突或揉天突。一般操作10-30次。 【功效】降逆平喘、理气化痰、止呕。 【主治】痰壅气急、咳喘胸闷、恶心呕吐等证。 【临床应用】由于气机不利,痰涎壅盛或胃气上逆所致痰喘、呕吐多与推揉腹中、揉中脘、运内八卦等合用。若用中指端微屈向下、向里按,动作宜快,可使之吐。 (2)膻中 【部位】在胸骨中线上,平...

阅读全文
脉指歌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6-04 | 18 阅读

儿科总论·脉指歌小儿食指辨三关。男左女右一般看。皆知初气中风候。末是命门易亦难。要知虎口气纹脉。倒指看纹分五色。红黄安乐五脏和。红紫依稀有损益。紫青伤食气虚烦。青黑之时症候逆。忽然纯黑在其间。好手医人心胆寒。若也直上到命关。粒米短长分两端。如枪冲射惊风至。分作枝叉有数般。弓反里顺外为逆。顺逆交连顺已难。叉头长短犹可救。如此医人仔细看。初看掌心中有热。便知身体热相从。肚热脚冷伤积定。脚热额热是感风。...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