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三伏" 的结果

找到 310 条相关结果

立秋伏天热未尽 防暑降温莫放松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6-03 | 24 阅读

今年8月7号迎来立秋节气。立秋并非意味着真正秋天的到来。立秋后,炎夏的余热未消,尽管昼夜温差变大,但是白天仍然很热,暑气逼人,天气逐渐转向干热。所以,防暑降温还要继续,不能有丝毫怠慢。如何度过这炎热干燥的初秋季节,专家为大家介绍立秋养生小常识,一起来看看: 防暑降温不放松 中医认为,肺与秋季相对应,而秋季干燥,肺是喜润恶燥的脏器,燥易伤肺。肺之气阴不足,会对外界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出现鼻痒干...

阅读全文
二色蜀葵可入药 和血止血散毒结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6 | 24 阅读

炎热的三伏天,很多花朵经不住“烤验”,纷纷“躲”了起来。这个时节盛开的鲜花不多,阳台上的花卉更少,但是有一种花卉却在很多寻常人家怒放,它就是娇艳却不媚俗,华丽而不招摇的蜀葵,因其花茎瘦高,花多红色,又被唤作“一丈红”。值得一提的是,蜀葵的“蜀”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古代此花的原产地巴蜀,二是形容它的高大,中国辞书之祖《尔雅》中称它为菺,“菺,戎葵。”“戎、蜀皆大之名”。 五代南唐的张翊所著的《花...

阅读全文
《黄帝内经》中的暑天养生与防病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4 | 24 阅读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夏令三伏,自然界烈日炎炎,阳气旺盛,此时人体为了顺应天时,机体处于“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的境地,腠理开泄,汗液增多,加上暑气逼人,常常导致人体阳气宣发太过而出现体内阳气匮乏的夏令生理特征,此时更应注意机体的调摄和保健,正确把握夏季酷暑时机,注意未病先防、冬病夏治则能达到...

阅读全文
黄芪(耆)的典故
杏林诗话 | admin | 2025-05-15 | 24 阅读

中草药有很多怪名、怪字,有的很难从字面上理解它是什么意思。今天说的黄芪,它的名字就有点怪。芪是指什么?又是什么意思? 芪的本义是指一-种根须深入地底的草本植物,特指黄芪。黄民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茎是横卧在地面上,根须深入地下。黄芪既指植物,又指药。 芪在古代写作“耆”,专指六十岁的老人。按《黄帝内经》的说法,人年五十以上为老。《礼记● 曲礼》规定:五十岁叫艾,六十岁叫耆,七十岁叫老,八十九十岁叫...

阅读全文
三伏天乐享清爽凉拌菜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07 | 24 阅读

夏日炎炎似火烧,在三伏天里,闷热难耐的天气让不少人食欲降低、胃口变糟糕,又不太愿意汗流浃背地开火去烹调,这时一道简单爽口的凉拌菜便自然成了大家餐桌上的“清爽开胃佳肴”。 【芹菜蛋丝】 材料:芹菜500克,鸡蛋2只。 做法:1.芹菜用清水洗净,切成细丝。2.鸡蛋分别磕入碗中,搅匀,放锅内煎成饼,取出切成细丝。3.芹菜丝、蛋皮丝中调入白糖、白醋、香油,拌匀即食。 特色点评:甜酸适口,黄绿相衬。 【糖...

阅读全文
读书遣长夏,乐而忘暑热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4 | 23 阅读

“读书遣长夏,乐而忘暑热。” 已至三伏天,热浪滔滔,酷暑难耐,不妨携半卷诗书,寻一静谧之所,轻摇罗扇,读书消夏。读至精妙处,竟如沐清风,如饮甘醴,顿觉清爽空朗,心旷神怡,一时竟忘了身在炎夏暑热之中。 师古捧读,清心安神开茅塞 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有“聚精会神是养生大法”之说;西汉文学家刘向在《说苑》中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清末著名学者、经学家俞樾曾自撰一联:“读书养气...

阅读全文
清清白白大白菜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2 | 23 阅读

白菜,古称菘、白菘,是我国的原产蔬菜,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南朝宋齐时文人周颙有句:“春初早韭,秋末晚菘”;齐梁时期的陶弘景云:“菜中有菘,最为常食。”说明白菜从南方引至北方后,已经成为人们常食的大众菜了。明代李时珍引宋代学者陆佃《埤雅》说:“菘,凌冬晚凋,四时常见,有松之操,故曰菘,今俗谓之白菜。”可见白菜之名早就有之。 白菜被称为“菘”是恰如其分的,它耐霜冻、抗严寒,的确具有松柏品格。农谚云“三...

阅读全文
冬日“艾灸养阳”有诀窍 你必须了解的艾灸知识
中医艾灸 | admin | 2025-05-06 | 23 阅读

艾灸是一项普及性广、操作容易的中医传统技术,施灸于身体某些特定部位——穴位,能够达到怡和气血、通调经络、补养脏腑、益寿延年的目的,这种方法又称为保健灸法。 一、为什么选择艾灸? 《黄帝内经》认为,阳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人的一生就是阳气由强到弱,缓慢消耗的过程。宋代医家窦材认为,人体的衰老现象与阳气的消耗相联系:人到晚年会出现阳气虚衰而手足不暖、动作艰难;或出现下焦元气虚疲而影响夫妻生活...

阅读全文
冬藏养生与防病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8 | 22 阅读

张洪洲,男,75岁,大学文化,是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中医院第一任院长、主任中医师。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专家、河北省第二届名中医、河北省中医学会会员、中西结合基础委员会委员、省中西结合骨质疏松委员会委员,河北中医杂志特约编辑、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编委,省级重点脑病专科学科带头人,行医50多年,先后主持或参与省部级和厅局级科研课题4项,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

阅读全文
秋来防凉养脾胃 恬静淡然不贪嘴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3 | 22 阅读

阳历8月里包括两个节气:立秋和处暑。立秋是秋天的开始,从这天起,气温应该逐渐下降,但事实上,进入立秋后天气还是很热。不仅南方如此,就连北方地区也没有黄叶飘零的现象,只是昼夜温差加大而已。三伏中的第三伏是在立秋之后,说明立秋后还有一段高温的延续:这从处暑节气中也可以看出,“处”有止息的意思,就是说暑热的天气结束了。 木床厚褥穿软袜,早卧早起待鸡鸣 立秋过后,天气虽然炎热,但已是阳降阴生之季。...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