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七情六欲" 的结果

找到 41 条相关结果

乍暖还寒时候 如何将息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6 | 21 阅读

宋代词人李清照《声声慢》词中写道: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春天,迈着轻盈的脚步,姗姗来到人间。然而,早春时节,阴寒尚未褪尽,常常时冷时热,气候变化无常,给春季养生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做好各项防病和保健工作十分重要。 春季避风如避箭 风是春天主气。《黄帝内经》中说:“风者,百病之长也。”在六淫病邪中,风是致病的首要因素。五行学说中有句话叫“避风如避箭”,意思是躲避风而不受寒,就如同躲避箭一样。 避...

阅读全文
惊悸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5-24 | 21 阅读

寸口脉动而弱。动为惊。弱为悸。心中惊悸。脉必大结。饮食之悸。沉伏动滑。夫惊悸即动悸也。动之为病。惕然而惊。悸之为病。心下怯怯。如恐人捕。皆心虚胆怯之所致也。又曰。惊者。恐怖之谓。悸者。怔忡之谓。怔忡、惊悸、健忘三症。名异而病同。又云。惊悸者。蓦然而跳跃惊动。如有欲厥之状。有时而厥者是也。属血虚。时觉心跳者。亦是血虚盖人之所主者心。心之养者血。心血虚。神气不守。此惊悸之肇端也。一人闻声即惊。医者令病...

阅读全文
天人合一的中医文化特点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15 | 19 阅读

中医药学和养生学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医疗原则。这些原则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与特点: 1.“人命至重,有贵千金”的救死扶伤精神。中医学家在千百年的行医实践中形成了良好的医德医风。他们把不为名利,全力救治,潜心医道,认真负责作为自己的医德标准。对此,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要方》 中作了全面总结。他指出,名利思想“此医人之膏育也”,是医生最应忌讳的,如果行医以收取绮罗财...

阅读全文
中药减肥方
中医减肥 | admin | 2025-05-25 | 16 阅读

小儿减肥方   厚朴花、代代花、枳壳、炒苍术各30克,小茴香、大黄各150克,樟脑30克(后入)。  制法 先将前6味煎煮,提取物烘干研细成粉,再加入樟脑共研极细粉,装入薄布内,制成6×6厘米的药蕊,外用彩缎或丝做成肚兜。用时将药蕊对准肚脐,贴紧勿使滑脱即可。  方解 小儿肥胖以6—12岁为多。主要病因是过食油腻、不喜活动。本方采用芳香化浊的厚朴花、代代花、小茴香醒脾祛湿、枳壳消积、苍术燥湿...

阅读全文
心平气和是一药
医药诗词 | admin | 2025-05-24 | 16 阅读

思无邪僻是一药,行宽心和是一药, 心平气和是一药,心静意定是一药。 ——《大藏经》 诗词赏析 《大藏经》中的这几句话,说的都是心在人生理中的重要作用和心理平衡与药物治疗的辩证关系,强调了心理疗法的独特功能。在这有限的几句话中,竟用了“无邪”、“宽”、“和”、“平”、“静”、“定”等一连串的词来突出对心境的要求,足见作者心目中“心”及心理疗法的地位之高了。 健康话题 关于心境在人的生理中的重要作用...

阅读全文
不良情绪对健康影响巨大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08 | 16 阅读

近日,一篇关于“生气一小时=熬夜6小时”的微博在网络上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足见不良情绪对健康的深远影响。工作生活不顺意,总爱抱怨生气,到底对身体有什么影响,听听中医怎么说。 经常生气 百病丛生 现实生活中,但遇到不愉快、不顺心时,明知“气大伤身”,还是会大发雷霆。其实,每一次生气,对身体来说都是一次“地震”,生气的瞬间对身体产生巨大影响,是不可逆的损伤。 有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生气1小时造成的...

阅读全文
五法养心构建宁静精神家园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9 | 15 阅读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日益激烈,人们的内心也越来越浮躁,甚至产生一系列心理和精神问题。如何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保持一份内心的宁静?学习中医养心知识,可滋养心灵,养心则养生。 何谓“养心”?《黄帝内经》认为是“恬惔虚无”,即保持平淡宁静、乐观豁达、凝神自娱的心境。“养心”就是拥有心理平衡的重要方法,是调适情志。人的情志变化是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客观反应,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情志变化是人主体活动的外在表...

阅读全文
中医五音疗疾患 体现养生整体观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3 | 15 阅读

国学即“六艺之学”,主要是指“大六艺”。不过,中国传统文化里除了大六艺(六经)外,还有小“六艺”。“小六艺”的目的是培养人格和技能,“大六艺”是培养情怀和精神。小六艺至今仍有很大养生价值,且为老年人较多应用的是“乐”和“书”。 乐的本义:先王作乐崇德 “乐”篆文的字形是上面是一种乐器,下面是木支架。清代大学者段玉裁认为,“乐”字篆文上面的那个字形,中间是鼓,两边的是小鼓。他还思考:乐器很多...

阅读全文
心平气和是一药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1 | 15 阅读

思无邪僻是一药,行宽心和是一药。心平气和是一药,心静意定是一药。《大藏经》中的这几句话,说的都是心在人生理中的重要作用和心理平衡与药物治疗的辩证关系,强调了心理疗法的独特功能。在这有限的几句话中,竟用了“无邪”“宽”“和”“平”“静”“定”等一连串的词来突出对心境的要求,足见作者心目中“心”及心理疗法的地位之高了。 关于心境在人的生理中的重要作用,中医学也有着相同的认识,在《黄帝内经》的第一...

阅读全文
情志--中医对心理学的论述
心理保健 | admin | 2025-05-29 | 14 阅读

所谓情志,即指喜、怒、忧、思、悲、惊、恐等人的七种情绪。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两重性,既能有利于人,也能有害于人。同样,人的情绪、情感的变化,亦有利有弊。正如《养性延命录》所说:“喜怒无常,过之为害。”《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则将喜、怒、忧、思、悲、恐、惊正式列为致病内因。但在正常情况下,七情活动对机体生理功能起着协调作用,不会致病。七情六欲,人皆有之,情志活动属于人类正常生理现象,是对外界刺激和体内刺...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