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一阴煎" 的结果

找到 53 条相关结果

厥逆
景岳全书 | admin | 2025-06-13 | 16 阅读

经义(并附释义)《脉解篇》曰∶内夺而厥,则为喑俳,此肾虚也。少阴不至者,厥也。详本篇之言厥者,以其内夺,谓夺其五内之精气也。喑,声不能出也。俳,肢体偏废也。今人见此,必皆谓之中风,而不知由于内夺,由于肾虚。盖声出于肺而本乎肾,形强在血而本乎精,精气之本皆主于肾,故少阴不至则为厥。又《调经论》曰∶志不足则厥。《本神篇》曰∶肾气虚则厥。观此诸论,则非风之义可知矣。故凡治此者,当以前非风证治第三条等法主...

阅读全文
闭经的问诊
中医问诊 | admin | 2025-05-28 | 13 阅读

闭经是指女子年逾18 周岁月经尚未来潮,或月经周期已建立而又停止达6 个月以上者。前者又称为原发性闭经,后者则称为继发性闲经。《内经》称之为“女子不月”“血枯”。《金匮要略》称为“经水断绝”。《景岳全书》称为“血隔”。导致本病发生的病因病机有虚实之别。虚者因禀赋不足,肾气充而未盛;或久病伤肾,精血匮乏,冲任虚损;或因脾胃虚损,气血化源不足,血海空虚;或阴虚,虚火内生,煎灼营阴,血海枯竭,无血可下...

阅读全文
一阴煎
中药方剂(S-Z) | admin | 2025-05-03 | 13 阅读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一阴煎 名称: 一阴煎 处方: 生地黄 芍药 麦门冬 丹参各6克 熟地9克 牛膝5克 甘草3克 功能主治: 养阴清热。治阴虚发热,吐血、衄血;或疟疾、伤寒屡汗之后,取汗既多,阴亏津伤,烦渴不止,潮热不退,脉虚者。 用法用量: 水煎,空腹时服。 火盛躁烦者,加龟版胶9克,烦躁多汗不寐者,加酸枣仁、五味子;吐血衄血者,加茜草炭、山萸肉。 ...

阅读全文
补阵
景岳全书 | admin | 2025-05-29 | 11 阅读

大补元煎:治男妇气血大坏,精神失守危剧等证。此回天赞化,救本培元第一要方。本方与后右归饮出入互思。人参(补气补阳,以此为主,少则用一、二钱,多则用一、二两) 山药(炒,二钱) 熟地(补精补阴,以此为主,少则用二、三钱,多则用二、三两) 杜仲(二钱) 当钱(二、三钱,若泄泻者,去之) 山茱萸(一钱,如畏酸吞酸者,去之) 枸杞(二、三钱) 炙甘草(一、二钱)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温服。如元阳不足多寒者,...

阅读全文
郁证
景岳全书 | admin | 2025-05-20 | 11 阅读

经义《六元正纪大论》帝曰∶五运之气,亦复岁乎?岐伯曰∶郁极乃发,待时而作也。帝曰∶郁之甚者,治之奈何?岐伯曰∶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达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然调其气,过者折之,以其畏也,所谓泄之。王太仆曰∶木郁达之,谓吐之令其调达。火郁发之,谓汗之令其疏散。土郁夺之,谓下之令无壅碍。金郁泄之,谓渗泄解表利小便也。水郁折之,谓抑之制其冲逆也。滑氏曰∶木性本条达,火性本发扬,土性本冲和,金性本整肃...

阅读全文
清理类
景岳全书 | admin | 2025-06-06 | 10 阅读

清火诸方:抽薪饮(新寒三) 大寒 凡热邪内蓄之甚者宜此。徙薪饮(新寒四) 次寒 凡热邪内蓄,将甚未甚者宜此。黄连解毒汤(寒三) 大寒 凡热邪内盛,烦躁狂斑,口渴舌焦,喘满脉洪,热甚者宜此。白虎汤(寒二) 大寒 凡脉洪大渴,阳明热甚,或中暑虚烦等证宜此。人参白虎汤(寒三) 大凉 凡赤斑口燥,烦躁暑热,脉洪大浮虚者宜此。三黄石膏汤(寒十一) 大寒 凡疫瘟大热而躁者宜此。一六甘露散(新寒十五) 大寒 阳...

阅读全文
非风
景岳全书 | admin | 2025-05-23 | 10 阅读

论正名(共二条)非风一证,实时人所谓中风证也。此证多见卒倒,卒倒多由昏愦。本皆内伤积损颓败而然,原非外感风寒所致。而古今相传,咸以中风名之,其误甚矣。故余欲易去中风二字,而拟名类风,又欲拟名属风。然类风、属风,仍与风字相近,恐后人不解,仍尔模糊,故单用河间、东垣之意,竟以非风名之。庶乎使人易晓,而知其本非风证矣。凡诊诸病,必先宜正名。观《内经》诸篇所言风证,各有浅深脏腑虚实寒热之不同,前义已详,本...

阅读全文
小儿下论列方(三十七)
景岳全书 | admin | 2025-05-18 | 10 阅读

理中汤(热一) 理中丸(同上) 十全大补汤(补二十) 养中煎(新热四) 温胃饮(新热五) 六味地黄丸(补百二十) 理阴煎(新热三) 胃关煎(新热九) 八味地黄丸(补一二一) 四君子汤(补一) 五君子煎(新热六) 加减八味丸(补一二二) 六君子煎(补五) 归脾汤(补三二) 补中益气汤(补三十) 八珍汤(补十九) 白术散(和三十) 人参养营汤(补二一) 生脉散(补五六) 逍遥散(补九二) 人参养胃汤(...

阅读全文
疟疾
景岳全书 | admin | 2025-05-18 | 10 阅读

经义《疟论》帝曰∶夫咳疟皆生于风,其蓄作有时者,何也?岐伯曰∶疟之始发也,先起于毫毛,伸欠乃作,寒栗鼓颔,腰脊俱痛。寒去则内外皆热,头痛如破,渴欲冷冻饮料。帝曰;何气使然?曰∶阴阳上下交争,虚实更作,阴阳相移也。阳并于阴,则阴实而阳虚,阳明虚则寒栗鼓颔也。巨阳虚则腰背头项痛,三阳俱虚则阴气胜,阴气胜则骨寒而痛,寒生于内,故中外皆寒。阳盛则外热,阴虚则内热,外内皆热,则喘而渴,故欲冷冻饮料也。此皆得...

阅读全文
血证
景岳全书 | admin | 2025-05-16 | 10 阅读

经义《决气篇》帝曰∶何谓血?岐伯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血脱者,色白,夭然不泽。《痿论》曰∶心主身之血脉。《五脏生成篇》曰∶诸血者皆属于心。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凝于脉者为泣(涩同),凝于足者为厥。此三者,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为痹厥也。《调经论》曰∶肝藏血。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孙络外溢则经有留血。气血以并,...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