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腹痛泄泻" 的结果

找到 143 条相关结果

月见草油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4-25 | 13 阅读

《中华本草》:月见草油 实际拼音: Yuè Jiàn Cǎo Yóu 来源: 药材基源:为柳叶菜科植物月见草、黄花月见草等种子的脂肪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emnothera glaziouiana Mich 采收和储藏:7-8月果实成熟时,晒干,压碎并筛去果壳,收集种子,用CO2超临界萃取等方法取得月见草油。 原形态: 二年生草本,高约100cm。茎直立,被白色柔毛。叶互生,下...

阅读全文
地麻黄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4-21 | 13 阅读

《中药大辞典》:地麻黄 出处: 《贵州民间药物》 实际拼音: Dì Má Huánɡ 别名: 粟米草(《植物名实图考》),地杉树(《贵州民间药物》),鸭脚瓜子草(《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源: 为番杏科植物粟米草的全草。5~6月采收.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全体无毛。直根较细,黄白色。茎倾斜,有棱,多分枝,叶3~5片似轮生,根出叶倒卵形或长椭圆形;茎生叶披针...

阅读全文
水土不服
病因病机 | admin | 2025-06-04 | 12 阅读

【水土不服】初到一个地区,由于自然环境和生活习惯的改变,暂时不能适应的现象。如食欲不脉、腹胀、腹痛泄泻,或月经不调等。...

阅读全文
虚实(五)
景岳全书 | admin | 2025-06-03 | 12 阅读

齐氏曰∶疮疽之证,有脏腑气血上下,真邪虚实不同也,不可不辩∶如肿起坚硬,脓稠者,疮疽之实也;肿下软慢,脓稀者,疮疽之虚也;大便硬,小便涩,饮食如故,肠满膨胀,胸膈痞闷,肢节疼痛,口苦咽干,烦躁多渴,身热脉大,精神闷塞者,悉脏腑之实也;泻利肠鸣,饮食不入,呕吐无时,手足厥冷,脉弱皮寒,小便自利,或小便短少,大便滑利,声音不振,精神困倦,悉脏腑之虚也。凡疮疽,肿起色赤,寒热疼痛,皮肤壮热,脓水稠粘,头...

阅读全文
良姜粥主治胃痛、腹痛
中医药粥 | admin | 2025-06-01 | 12 阅读

【来源】《饮膳正要》。 【配料】高良姜15克、粳米100克。 【制作方法】将高良姜切碎,加水煮取药汁2大碗,去药渣,然后入米煮粥。 【功效】温中散寒止痛。 【适应证】胃寒冷痛,腹痛泄泻,消化不良,噎膈,呕吐。 【食法】每日2次,早晚空腹食用。 【食疗漫话】高良姜为姜科植物高良姜的根茎,产于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等地。药材以粗壮坚实、红棕色、味香辣者为佳品。陶弘景说:此姜始出高良郡,故得此名。又名...

阅读全文
长寿贵在气血行
老年健身 | admin | 2025-05-31 | 12 阅读

长寿与衰老均与气血息息相关,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起着营养脏腑的重要作用。气血流畅,循环周身,则脏腑和调,健康长寿。 生命在于流动: 气血畅通 百病不生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在与自然界和疾病斗争的过程中,各种因素均会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气血流通受阻,脏腑得不到濡养,必会导致脏腑功能衰退,机体衰老。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我认为平时应注意调情志、常运动、勤动脑、节饮食。 中医常说:“怒伤肝、喜伤心...

阅读全文
壮医学的疗效观察与验证
壮医 | admin | 2025-05-29 | 12 阅读

千百年来,尤其是在汉医、西医还未传人壮族地区的年代,壮族医药为壮族民众的健康、繁衍作出了重大贡献。近年来,诸多壮医药临床工作者对发掘出来的壮医单方、验方、秘方进行临床验证及疗效观察,并做了报道。如:龙锦良用壮医验方“四生汁”(生血见愁2份,生旱莲草、生车前草、生荷叶各1份,挤取其汁10毫升),加冰糖1克冲服,治疗药物性溶血7例,均获座愈。葛槐发运用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展医院民族医专家李才魁的经验方...

阅读全文
什么是提罐
拔罐基础 | admin | 2025-05-25 | 12 阅读

在坐罐基础上,为增强吸拔效果,再将罐体上提,尔后恢复原位,反复上提,拉动皮肤。提罐使肌肤上下移动,对相应内脏产生振荡,增强蠕动,促进血液运行。此手法常用于腹部疾患,如胃痛不适,腹痛泄泻,小儿食积,妇女痛经等,效果较好,对肝郁不舒胁痛,脘部腹闷等症也能治疗。 具体操作:先行坐罐,然后缓缓上提罐体,要有力,以不将罐体拉脱为合适。上提后稍停再放松。每次上提30-40次以上。 注意:提罐时,患者会有不同程...

阅读全文
自辨寒热虚实“十问歌”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2 | 12 阅读

“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中医讲究四诊合参、辨证论治,四诊就是望闻问切。说到中医的四诊,就不得不提及中医问诊《十问歌》即“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它很好地总结了中医问诊的要领,提示医生要通过全面的四诊合参,综合性...

阅读全文
豨莶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5-15 | 12 阅读

《中药大辞典》:豨莶 出处: 《唐本草》 实际拼音: Xī Xiān 别名: 稀莶草(《海上方》),火莶、猪膏莓、虎膏、狗膏、火枚草(《唐本草》),猪膏草(《本草拾遗》),粘糊菜(《救荒本草》),希仙、虎莶(《纲目》),黄猪母(《医林纂要》),肥猪苗(《分类草药性》),母猪油(《现代实用中药》),亚婆针(《国药的药理学》),黄花草、猪母菜(《福建民间草药》),棉苍狼、粘强子(《江苏植药...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