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酿酒" 的结果

找到 336 条相关结果

草部(三)
本草纲目 | admin | 2025-05-24 | 16 阅读

 附子 「释名」其母名曰乌头。「气味」辛、温、有大毒。「主治」1、少阴伤寒(初得二、三日,脉微细,但昏昏欲睡,小便白色)。用麻黄(去节)二两、甘草(炙)二两、附子(炮,去皮)一枚,水七升。先煮麻黄去沫,再加入其余二药,煮汁成三升,分作三次服下。令病人发微汗。引方名“麻黄附子甘草汤”。2、少阴发热(少阴病初得,反发热而脉沉)。用麻黄(去节)二两、附子(炮)去皮一枚、细辛二两,水一斗。先煮麻黄去沫,再...

阅读全文
宋元时期的药酒
药酒文化 | admin | 2025-05-22 | 16 阅读

宋元时期,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制酒事业也有所发展,朱翼中在政和年间撰著了《酒经》,又名《北山酒经》,它是继北魏《齐民要术》后一部关于制曲和酿酒的专著。该书上卷是论酒,中卷论曲,下卷论酿酒之法,可见当时对制曲原料的处理和操作技术都有了新的进步。“煮酒”一节谈加热杀菌以存酒液的方法,比欧洲要早数百年,为我国首创。 此时,由于雕版印刷的发明,加上政府对医学事业的重视,使当时中医临床和理论得到了发展。因...

阅读全文
中国人的艾叶情怀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1 | 16 阅读

中国的艾叶文化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期就有记载。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有两个用艾的处方,分别治疗妇科病和吐血。东晋著名炼丹家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有用艾制作的酒。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所记载的用艾叶治病的单方及验方多达52个。 艾叶既是医家的宠儿,也是文人笔下的常客。如苏轼的《浣溪沙》云:“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

阅读全文
五月桑葚赛人参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8 | 16 阅读

桑葚,又称桑仁、黑武葚、桑实、桑果等,为桑科落叶乔木桑树的成熟果实,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每年4~6月,桑葚呈红紫色时采收,晒干或略蒸后晒干备用。成熟的桑葚质油润,富有糖性,味微酸而甜,入食以个大、肉厚,紫红色,糖性足者为佳,故民间有“五月桑葚赛人参”之说。 中医认为,桑葚性味甘而微寒,有滋阴补血,润肠通便之功,为中医常用的滋补强壮药,《本草纲目》言其“捣汁饮,解酒中毒。酿酒服,利水气,消肿”...

阅读全文
“叔谦乞藤”与丁公藤
医药典故 | admin | 2025-05-18 | 16 阅读

有个著名的中华美德故事叫“叔谦乞藤”。叔谦是人名,即解叔谦,字楚梁,一字仲恭;乞,求讨、遍寻之意;藤是一种植物,即中药丁公藤。 故事很感人,说的是六朝南宋时,雁门(今山西代县)有个叫解叔谦的人,对母亲百般孝顺,深受乡人称道。其母患瘫痪病多年,卧床不起,他精心伺候,并多方求医而不嫌烦,但母亲的病却始终无起色。 一天夜深人静之时,他虔诚地沐浴焚香,跪于庭院久久,求神赐方。或许是感动了天神,恍恍惚惚中...

阅读全文
诗词礼赞宋元明清时期四川医家
医药诗词 | admin | 2025-05-17 | 16 阅读

宋元明清时期,四川医家在多个领域拥有重要的学术地位,成就斐然,构成一幅瑰丽的中医药地域画卷。 唐慎微融汇百家著本草 西蜀蓉城唐慎微,专攻顽疾大名威。勤求博览集方验,继晷焚膏著药规。增品种,绘图徽。传承百载后人随。声播九域功无量,德惠千秋万世垂。(《鹧鸪天·医药学家唐慎微》) 唐慎微(1056—1136),北宋医学家,字审元,蜀州华阳(今四川成都)人。唐慎微出身于世医家庭,睿智明敏,医术精湛,医德...

阅读全文
十月金秋时 三款花儿来养生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4 | 16 阅读

金秋时节,气候变化较快、空气干燥,容易生咳嗽等肺部疾病,再有秋季之气肃杀,又容易催生“悲秋”之感,故秋季的养生原则主要是养阴、润燥、生津、疏通肝气。一些有养生功效花朵恰逢秋季前后盛开,能够安抚心灵、滋阴润燥、美容养颜,尤其适合女性服用。 温胃散寒属桂花 桂花,又称木樨,是食花界的“优等生”,可制糖、茶点、酿酒、入馔。桂花清香馥郁,多在秋季开放,民间不少百姓都喜爱用桂花酿酒或者做成桂花糕、桂花糖。...

阅读全文
年代悠久的保健酒酿造历史
药酒文化 | admin | 2025-05-10 | 16 阅读

人类最初的饮酒行为虽然还不能称之为饮酒养生,但却与保健养生有着密切的联系。最初的酒是人类采集的野生水果在剩余的时候得到适宜条件自然发酵而成的,由于许多野生水果本身就具有药用价值,所以最初的酒可以称得上是天然的“保健酒”,它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保护和促进作用。 酒有多种,其性味功效大同小异。一般而论,酒性温而味辛,温者能祛寒,辛者能发散,所以酒能疏通经脉、行气和血、蠲痹散结、温阳祛寒,能疏肝解郁、宣情...

阅读全文
南藤酒(痹证)
百病药酒 | admin | 2025-05-24 | 15 阅读

【来源】《本草纲目》 【配方】石楠藤1公斤,曲200克,糯米5公斤。 【制法】用石楠藤煎汁,同曲、米如常法酿酒。 【主治】风寒湿痹,腰膝无力,跌打瘀痛。 【用法】每服1-2杯,每日3次。 说明:本方源于《本草纲目》,其卷二十五附诸药酒条云:“治风虚,逐冷气,除痹痛,强腰脚。石南藤煎汁,同曲、米酿酒饮”。...

阅读全文
青蒿的功效及应用
中药基础 | admin | 2025-05-24 | 15 阅读

青蒿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黄花蒿的地上部分,又名蒿、臭蒿、黄花蒿、草蒿等。 中医认为,青蒿味苦、辛,性寒,归肝、胆经,主要有清虚热,解暑,截疟等功效,可治疗阴虚发热,骨蒸潮热,夜热早凉,疟疾寒热,湿热黄疸,风疹瘙痒,恶疮等病证。 青蒿的四大传统功效 青蒿是传统的清热药,其退热作用颇受历代医药家推崇。《图经本草》云:“青蒿,治骨蒸潮热,古方多单用之。”不过,青蒿与它药合用,收效更佳,其主要功效表现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