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脉微" 的结果

找到 794 条相关结果

《济阴纲目》调经门 调经门汇方
济阴纲目 | admin | 2025-05-30 | 17 阅读

  脉经曰:尺脉滑,血气实,妇人经脉不利。少阴脉弱而微,微则少血。寸口脉浮而弱,浮则为虚,弱则无血。脉来至状如琴弦,苦少腹痛,主月水不利,孔窍生疮。肝脉沉,主月水不利,腰腹痛。尺脉来而断续者,月水不利,当患小腹引腰痛,气滞,上攻胸臆也。经不通,绕脐寒疝痛,其脉沉紧,此由寒气客于血室,血凝不行,结积,血为气所冲,新血与故血相搏故痛。(滑为气血有余,故曰实。微弱为血不足,浮弱亦然。弦也,沉也,断续也,...

阅读全文
火神派崇尚仲景学说的李可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30 | 17 阅读

李可,1933年生,山西灵石县人,毕业于西北艺专文学部。自学考取中医大专学历,受命创建灵石县中医院并任院长,致力于中医临床研究50年,白天看病,晚上攻读医书, 几十年来从未在夜晚2时睡过觉。擅用附子、乌头类峻药救治重危急症,在国内颇有影响,为山西乃至国内颇具特色的名医,全国民间医药学术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 崇尚仲景学说,倡导难症痼疾,师法仲景,以此为一生座右铭。认为仲景方能治大病,救急痛,愈...

阅读全文
趣谈《红楼梦》中的汗出异常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9 | 17 阅读

中医认为,汗是人体五液(汗、涕、泪、涎、唾)之一,为津液代谢的产物。古代医学经典《黄帝内经·灵枢》中说:“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中医把汗出异常的表现称为“汗证”。《红楼梦》中就有不少关于“汗证”的描述。 自汗 “享福人福深还祷福,痴情女情重愈斟情”一回中,黛玉与宝玉争吵后,“脸红头胀,一行啼哭,一行气凑,一行是泪,一行是汗,不甚怯弱”。这种平时在清醒状态下,不因外界环境因素影响,而有汗液流...

阅读全文
中医分泌物辨病
中医望诊 | admin | 2025-05-26 | 17 阅读

古人说:“凡病必察其下”,也就是说,医生看病不但要查病人的“五脏”、“六腑”,也必须观察病人的大小便。古人的经验已得到了现代医学的承认。现在的医生通过化验病人大小便诊断疾病,在医疗过程中已成为一种常用的诊察手段。其实,不仅是大小便,人的其他很多分泌物、排泄物,如痰涎、呕叶物、带下、鼻涕、耳垢、汀液、气味等等,都能反应出人体的健康状况,只要留心观察它们的变化,就能对自己或别人的健康状况,做到胸中有...

阅读全文
辨瘀血吐衄下血疮痈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第二十七篇
伤寒杂病论 | admin | 2025-05-24 | 17 阅读

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嗽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言我满,此为有瘀血。病人如有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伏,是瘀血也,当下之,宜下瘀血汤。下瘀血汤方  大黄三两 桃仁二十枚 (庶虫)虫二十枚(去足)右三味,末之,炼蜜和丸,以酒一升,水一升,煮取八合,顿服之,血下如豚肝愈。膈间停留瘀血,若吐血色黑者,桔梗汤主之。桔梗汤方  桔梗一两 甘草二两右二味,以水三升...

阅读全文
木槿皮
中草药(M-R) | admin | 2025-05-21 | 17 阅读

《全国中草药汇编》:木槿皮 实际拼音: Mù Jǐn Pí 别名: 川槿皮 来源: 为锦葵科木槿属植物木槿Hibiscus syriacus L.的茎皮或根皮。春、夏砍伐茎枝,剥皮晒干;秋季挖根,剥皮晒干。 性味: 甘,微温。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杀虫止痒。用于痢疾,白带;外用治阴囊湿疹体癣,脚癣。 用法用量: 1~3钱;外用适量,研粉醋调或制成50%酊剂外搽患处。...

阅读全文
再作药名诗一首寄亶父
杏林诗话 | admin | 2025-05-20 | 17 阅读

再作药名诗一首寄亶父[北宋] 孔平仲     【并用本字,更不假借。此诸名布在本草中,虽或隐晦然以为不当。但取世俗之所知而遗其所不知,亦君子之用心也。至于搜索牵合,亦可以发人意思而消磨光景。请亶父同作】忆昔见子龙沙边,冰台玉壶气凛然。才薄人微辱取友,青蒿愧倚昆仑颠。诗锋利如立刀剑,谈经辨博森戈鋋[chán]。贤愚校我几百倍,预知子必转青天。别来喧卑共谁语,神游阆苑长思仙。京师再见空草草,琐细辛勤官...

阅读全文
寒凉药之知母
中药基础 | admin | 2025-05-13 | 17 阅读

知母味苦,性寒,属寒凉药范畴。主要有清热和滋阴降火的作用。知母苦寒清热,对由热邪盛所致的高热、出汗、口渴、心烦、面红等症,可用知母配生石膏、生甘草、天花粉、芦根、黄芩等同用。由肺热而致的咳嗽、痰黄、口渴、便秘等症,常以知母配合贝母、瓜蒌、黄芩、栀子、生石膏、桑皮、杏仁等同用。 一般苦寒药,如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等,都有化燥伤阴的缺点。知母则无此缺点,并且有滋阴降火的作用。对阴虚发热,骨蒸盗汗,...

阅读全文
理中汤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13 | 17 阅读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理中汤 名称: 理中汤 处方: 人参、干姜(炮)、甘草(炙)、白术,各二钱。 功能主治: 治五脏中寒,口噤失音,四肢强直;兼治胃脘停痰,冷气刺痛。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痘疹一贯》卷二:理中汤 名称: 理中汤 处方: 人参、白术、升麻、干葛、甘草。 功能主治: 痘疹吐泄,手足厥冷,腹胀自利。 用法用量: 加...

阅读全文
头针异常惰况的处理和预防
头针 | admin | 2025-05-10 | 17 阅读

相对来说,头针疗法一般是比较安全的,但如操作不慎,疏忽大意,或犯刺禁,或针刺手法不当,或对人体解剖部位缺乏全面的了解,临床也可能出现一些反应和意外,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治疗时应密切关注患者和各种变化,以防意外发生。在头针临床上,常见的反应有以下几种。 (一)晕针 晕针是在针刺过程中患者发生的晕厥现象,这是可以避免的,医者应该注意防止。 1.原因 患者体质虚弱,精神紧张,或疲劳、饥饿、大汗、大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