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疮毒" 的结果

找到 1540 条相关结果

罗裙带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04 | 21 阅读

《中药大辞典》:罗裙带 出处: 《纲目拾遗》 实际拼音: Luó Qún Dài 别名: 万年青(《生草药性备要》),秦琼剑、牛黄伞、千层喜、文兰树(《植物名实图考》),扁担叶(《分类草药性》),十八学士(《广州植物志》),郁蕉(《福建民间草药》),水笑草,裙带草(《广西中兽医药植》),水蕉(《陆川本草》),郁金叶(《四川中药志》),引水蕉(《泉州本草》),海带七、腰带七、玉带风(《湖...

阅读全文
甘草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4-26 | 21 阅读

《中国药典》:甘草 实际拼音: Gān Cǎo 英文名: RADIX GLYCYRRHIZAE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 Glycyrrhiza inflata Bat. 或光果甘草 Glycyrrhiza glabra L. 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性状: 甘草:根呈圆柱形,长25~1...

阅读全文
痘药正品(六十六)
景岳全书 | admin | 2025-06-13 | 20 阅读

人参:益元气,生精血,复元神,补五脏。凡痘疮表散、起胀、灌浆、收靥,始终皆赖之。黄 :固腠理,补元气,内托陷下皆用之。当归:生血、养血,活血止血,痘疮赖以调血,凡虚者能补,滞者能行。欲其升散,当佐以川芎;欲其敛附,当佐以芍药。熟地黄:痘疹之病,形质之病也,形质之本在精血。熟地以至静之性,以至甘至浓之味,实精血形质中第一品纯浓之药。凡痘疮起发灌浆收敛之用,以参 配之,其功乃倍。且其得升、柴则能发散,...

阅读全文
诗词中的兰花及其药用价值
医药诗词 | admin | 2025-06-01 | 20 阅读

空谷幽人。曳冰簪雾带,古色生春。结根未同萧艾,独抱孤贞。自分生涯淡薄,隐蓬蒿、甘老山林。风烟伴憔悴,冷落吴宫,草暗花深。 霁痕消蕙雪,向崖阴饮露,应是知心。所思何处,愁满楚水湘云。肯信遗芳千古,尚依依、泽畔行吟。香痕已成梦,短操谁弹,月冷瑶琴。 这首《国香》是宋代词人张炎的作品,通过描写兰花的雅致芬芳,抒发作者的爱国情怀。“国香”本意指兰花,调名本意即咏兰花的香气,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云:...

阅读全文
无花果:利咽清肠功效多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30 | 20 阅读

若给您出一个谜语,谜面是:“看似无花却有果,香甜美味皮又薄。”相信很多人会将谜底脱口而出:无花果。 利咽清肠功效多 很多人都以为无花果没有花,实际上是一个美丽的误会,这种植物因花小,藏于花托内,又名隐花果、天生子,是药食兼优的中药植物。 注重“排毒养颜”的女性都喜欢吃无花果。因为无花果有健胃清肠的功效。但是很多人却不知道,无花果的功效远不止这些。明代的《滇南本草》中记载,无花果“敷一切无名...

阅读全文
土茯苓简介
中药基础 | admin | 2025-05-26 | 20 阅读

土茯苓,善治湿热疮毒。阴痒是妇女常见的多发病,症见外阴及阴道瘙痒,甚则痒痛难忍,坐卧不宁,或伴带下增多者,亦称“阴门瘙痒”。因肝肾阴虚,精血亏损,外阴失养而致阴痒,属虚证;因肝经湿热下注,带下浸渍阴部,或湿热生虫,虫蚀阴中以致阴痒,为实证。临床上以后者多见。余常用燥湿止痒汤治之,多获立竿见影之效。方用:土茯苓30克、槟榔10克,苦参、忍冬藤、车前草、地肤子、当归、白芍、黄柏、苍术、白鲜皮、土槿皮、...

阅读全文
天胡荽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5-21 | 20 阅读

《全国中草药汇编》:天胡荽 实际拼音: Tiān Hú Suī 别名: 金钱草[江西]、满天星[四川]、破铜钱、明镜草、铺地锦[广东、湖南]、盆上芫茜、星秀草 来源: 为伞形科植物天胡荽Hydrocotyle sibthorpioides Lam.[H. rotundifolia Roxb.],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鲜用或秋季采收晒干。 性味: 甘、淡、微辛,凉。 功能主...

阅读全文
绵萆薢
中草药(M-R) | admin | 2025-05-21 | 20 阅读

《中国药典》:绵萆薢 实际拼音: Mián Bì Xiè 英文名: RHIZOMA DIOSCOREAE SEPTEMLOBAE 来源: 本品为薯蓣科植物绵萆薢Dioscorea septemloba Thunb.或福州薯蓣Dioscorea futschauensis Uline ex R. kunth 的干燥根茎。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切片,晒干。 性状: 本品为不规...

阅读全文
南天竹叶
中草药(M-R) | admin | 2025-05-19 | 20 阅读

《中药大辞典》:南天竹叶 出处: 《纲目拾遗》 实际拼音: Nán Tiān Zhú Yè 别名: 南竹叶(《百草镜》),天竹叶(《上海常用中草药》)。 来源: 为小檗科植物南天竹的叶片。 化学成分: 含微量木兰花碱,嫩叶含抗坏血酸((10毫克%)。 性味: 《广西中药志》:"味苦,性寒,无毒。" 功能主治: 治感冒,百日咳,目赤肿痛,瘰疬,血尿,小儿疳疾。 ①《广西中...

阅读全文
虎杖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17 | 20 阅读

《中国药典》:虎杖 实际拼音: Hǔ Zhànɡ 英文名: RHIZOMA POLYGONI CUSPIDATI 别名: 花斑竹、酸筒杆、酸汤梗、川筋龙、斑庄、斑杖根、大叶蛇总管、黄地榆 来源: 本品为蓼科植物虎杖 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 et Zucc.,的干燥根茎和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趁鲜切短段或厚片,晒干。 性状: 本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