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夏枯草" 的结果

找到 586 条相关结果

加味藿香散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12 | 18 阅读

《外科正宗》卷二:加味藿香散 名称: 加味藿香散 别名: 加味藿香饮 处方: 藿香、甘草、桔梗、青皮、陈皮、柴胡、紫苏、半夏、白术、茯苓、白芷、厚朴、川芎、香附、夏枯草各等分。 功能主治: 气毒瘰疬,外受风邪,内伤气郁,以致颈项作肿,肩膊强痛,四肢不舒,寒热如疟,及胸膈不利。 用法用量: 加味藿香饮(《嵩崖尊生》卷六)。 ...

阅读全文
草部下
雷公炮制药性解 | admin | 2025-06-07 | 17 阅读

 灯心 味淡,性寒无毒,入心小肠二经。主胸腹邪气,清心定惊,除热利水,烧灰敷金疮止血,疗小儿夜啼,吹喉中治急喉痹甚捷。按∶灯心味淡,五脏无归,专入小肠利水。诀曰∶小肠受盛与心应,故又入心经。烧灰性凉,宜治疗如上。  石斛 味甘,性平无毒,入胃肾二经。补虚羸,暖水脏,填精髓,强筋骨,平胃气,逐皮肤邪热,疗脚膝冷痹,久服浓肠胃,定志除惊。去根,酒浸一宿,曝干酥炙用,陆英为使,恶寒水石巴豆,畏僵蚕、雷丸...

阅读全文
饮茶的注意事项与药茶的辩证饮用
中医药茶 | admin | 2025-05-31 | 17 阅读

茶,既平凡而又神奇之物。说它平凡,是因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就有它;说它神奇,是因为我国古代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传说。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茶,古写作“荼”,虽然到了唐代才有茶字,但早在神农时期,茶及药用价值已被发现。陆羽《茶经》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茶的功效 茶道亦应该是养生之道,饮茶即是食疗。我国的饮食治疗,有古老的医学文化背景,有...

阅读全文
中药熏洗治尖锐湿疣
皮肤病偏方秘方 | admin | 2025-05-25 | 17 阅读

尖锐湿疣又称生殖器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好发于男女生殖器及肛周、仅次于淋病后第二位高发的性传播疾病。发病前多有不洁性接触史或配偶有感染史。潜伏期1~8个月不等,平均3个月。临床上偶可见儿童发病,一般系通过接触污染的用具如毛巾等而传染。男性患者好发于冠状沟、龟头、系带、尿道口、肛周和阴囊;女性患者好发于大小阴唇、会阴、阴道口、阴道内、尿道内、宫颈、肛周等处。患者中偶有发于口腔、咽喉、气...

阅读全文
内消腺瘤汤
中药方剂(M-R) | admin | 2025-05-23 | 17 阅读

黄斯盛方:内消腺瘤汤 名称: 内消腺瘤汤 处方: 土茯苓30克,苦参10克,天花粉10克,角刺10克,半夏10克,陈皮6克,桔梗10克,夏枯草10克,郁金10克,柴胡10克,甘草6克。 功能主治: 涤痰清热,理气散结。主痰气郁结。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

阅读全文
孟河医派传人王道平膏方学术特色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22 | 17 阅读

孟河医派传人王道平(1896—1971年),江苏省武进前黄漳湟村人。18岁师从孟河医派马培之的弟子钱厚甫,尽得真传。抗日战争前在沪开业,抗战胜利回到武进前黄行医,名噪乡里,先后带徒70余人。1947年10月,武进(常州)中医师公会举行第二届会员大会改选,王道平任监事。 王道平日常工作繁忙,无暇著述,仅留有喉症散、提脓拔毒散等验方和临证记录《膏滋方》一册。王道平122首膏滋药共治疗32种病证,包括...

阅读全文
板蓝根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22 | 17 阅读

《单验方》:板蓝根 名称: 板蓝根 处方: 板蓝根18克,夏枯草、金银花、甘草各10克。 制法: 水煎2次,混合后分3次服。 功能主治: 据报道,用本方治疗流行性腮腺炎50多例,一般3天治愈。 用法用量: 连服3日,每日1剂。 ...

阅读全文
中医“茶疗法”治疗高血压
中医药茶 | admin | 2025-05-20 | 17 阅读

  中医认为,高血压病多由精神紧张,忧思郁结,嗜食肥甘,饮酒过度等使肝肾阴阳失调,脾胃不和所致。治疗原则以平肝清热,育阴潜阳,滋肾涤痰等为主。下面介绍一些有助于降压强身的药茶方。 橘皮茶:橘皮、杏仁、老丝瓜各10克,白糖少许。老丝瓜、橘皮洗净,杏仁去皮一同入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煮20~30分钟,稍凉去渣,加入白糖拌匀。当茶喝。 功效:祛痰除湿,适用于高血压病,头晕目眩,动则加剧,头...

阅读全文
七里香
中草药(M-R) | admin | 2025-05-19 | 17 阅读

《中药大辞典》:七里香 出处: 《修订增补天宝本草》 实际拼音: Qī Lǐ Xiānɡ 别名: 满山香(《民间常用草药汇箱》)。 来源: 为马钱科植物醉鱼草的根。8~9月采挖,晒干。 生境分布: 产四川、湖南。 性状: 根长30~90厘米,粗1~2厘米,外表灰棕色,断面内心淡棕色,较坚硬。 性味: ①《修订增补天宝本草》:"味酸辛。" ②《四川中药志》:"性温,味辛苦...

阅读全文
保健类药茶之清热泻火茶(五)
中医药茶 | admin | 2025-05-14 | 17 阅读

1、夏星茶。 原料:夏枯草5g、胆南星3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熄风。 用途:肝风内动之口眼歪斜、头晕。 2、夏冰茶。 原料:夏枯草5g、冰糖10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利头目。 用途:头目眩晕。 3、夏蜜茶。 原料:夏枯草5g、蜂蜜20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降...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