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面风" 的结果

找到 110 条相关结果

蔓荆子
中草药(M-R) | admin | 2025-04-22 | 14 阅读

《中国药典》:蔓荆子 实际拼音: Màn Jīnɡ Zǐ 英文名: FRUCTUS VITICIS 别名: 白背木耳、白背杨、水捻子、白布荆 来源: 本品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Vitex trifolia L. var. simplicifolia Cham. 或蔓荆Vitex trifolia L.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 本品呈球形...

阅读全文
白背叶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4-22 | 14 阅读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背叶 实际拼音: Bái Bèi Yè 别名: 野桐、叶下白、白背木、白背娘、白朴树、白帽顶 来源: 为大戟科野桐属植物白背叶Mallotus apelta (Lour.) Muell.-Arg.以根及叶入药。根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叶多鲜用,或夏、秋采集,晒干研粉。 性味: 微苦、涩,平。 功能主治: 根:柔肝活血,健脾化湿,收敛固脱。用于慢性肝炎...

阅读全文
赤箭散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4-22 | 14 阅读

《圣惠》卷二十五:赤箭散 名称: 赤箭散 处方: 赤箭1两,乌蛇肉2两(酒浸,炙微黄),犀角屑1两,藿香1两,槟榔1两,麻黄1两(去根节),干蝎半两(微炒),晚蚕蛾半两(微炒),蚕蚁半两(微炒),麝香半两(细研),龙脑半两(细研),朱砂半两(细研),牛黄半两(细研),芎?半两,防风半两(去芦头),白术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茯神半两,当归半两,木香半两,牛膝半两(去苗),蔓荆子半两,白僵...

阅读全文
本草分类•治寒门|治上焦寒:附子 川乌 天雄 生姜 桂枝
医学入门 | admin | 2025-06-07 | 13 阅读

治寒门即汤液热浮长也。古庵云∶治寒以热。热药属阳,故治寒多阳药。外寒宜汗散,宜用风门药,寒从汗解也。夫寒湿皆属阴,宜与治湿门通看。附子附子辛甘咸热毒,虚寒风湿行经速,咳逆厥冷腹心疼,霍乱呕痢筋蜷缩。附子、乌头、乌喙、天雄、侧子,五物同出异名。似乌鸟头者为乌头,俗名川乌;两歧相合如乌之嘴者为乌喙;细长至三四寸者为天雄;附根而生者为附子;小者为侧子。补虚多用附子,风家多用天雄、川乌。东垣云∶附子有大毒...

阅读全文
大黄汤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20 | 13 阅读

《证治准绳·疡医》卷二:大黄汤 名称: 大黄汤 处方: 大黄(锉,炒)牡丹皮 消石(研)芥子 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各)5克 制法: 上药锉碎。 功能主治: 主肠痈。少腹坚硬,肿大如掌而热,按之则痛,局部或赤或白,小便稠数,汗出憎寒,其脉迟紧者来成脓,如脉数则脓已成。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以利下脓血为度,未利再服。...

阅读全文
面痛三棱针疗法
三棱针 | admin | 2025-05-19 | 13 阅读

面痛是以面颊、眼部出现放射性、烧灼样抽掣疼痛为主症的疾病,又称“面风痛”、“面颊痛”。多发于40岁以上,女性略多于男性,多数为单侧性。 面部主要为手、足三阳经所主,特别是当各种内外因素使面部手、足阳明及手、足太阳经脉的气血阻滞时,不通则痛,易导致本病发生。 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三叉神经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神经痛。三叉神经分眼支(第1支)、上颌支(第2支)和下颌支(第3支),第2支、第3支同时发病...

阅读全文
淡竹叶药话
医药典故 | admin | 2025-05-18 | 13 阅读

相传,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操独揽大权,在朝中威势日甚,此时刘备已取得了汉中,羽毛渐丰,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发兵声讨曹操。先锋即是张飞与马超。兵分二路,张飞一路兵马到巴西城后,即与曹操派来的大将张郃相遇。张郃智勇双全,筑寨拒敌。猛张飞急攻不下后,便指使军士在阵前骂阵。张郃不理,在山寨上多置檑木炮石,坚守不战,并大吹大擂饮酒,直气得张飞七窍生烟,口舌生疮,众兵士也多因骂阵而热病烦渴。 诸葛亮闻知...

阅读全文
正容膏
中药方剂(S-Z) | admin | 2025-05-14 | 13 阅读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正容膏 名称: 正容膏 处方: 蓖麻子15克(去皮)冰片1.8克 制法: 共捣成泥。 功能主治: 治面风。(中风) 用法用量: 敷于患处,左歪敷右,右歪敷左。 ...

阅读全文
三叉神经痛头针疗法
头针 | admin | 2025-05-13 | 13 阅读

三叉神经痛是以三叉神经分布区出现放射性、烧灼样抽掣疼痛为主症的疾病,是临床上最典型的神经痛。多发于40岁以上的女性,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属于中医学“面痛”、“面风痛”、“面颊痛”等范畴。 病因:本病多与外感风邪、情志不调、外伤等因素有关。 病机:筋脉气血痹阻,运行不畅。 病位:面部。 病性:本病多属实证。 【主穴】顶颞后斜线下2/5(同侧)、额旁3线(同侧)、颞前线(同侧)。 【配穴】风寒袭络...

阅读全文
牛屎树
中草药(M-R) | admin | 2025-05-11 | 13 阅读

《中药大辞典》:牛屎树 出处: 《贵州民间药物》 实际拼音: Niú Shǐ Shù 别名: 桤木皮(《天宝本草》),罗拐木、菜壳蒜(《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 为桦木料植物桤木的嫩叶及树皮。全年可采。 原形态: 落叶乔木,高至40米。树皮平滑,灰色;小枝幼时具短柔毛,最后无毛,有皮孔。叶倒卵状长椭圆形或椭圆形,长6~15厘米,宽2.8~8厘米,先端短尖,基部狭尖,边缘有不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