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面神经麻痹" 的结果

找到 116 条相关结果

面神经麻痹脐疗方
中医脐疗 | admin | 2025-06-05 | 15 阅读

1方 【药物】胆南星8克,明雄3克,醋芫花50克,马钱子总碱0.01毫克。 【制法】共烘干研末,再喷入白胡椒挥发油0.05毫升,混匀,密闭保存备用。 【用法】将脐部洗净擦干,取上药200毫克敷于脐中,按紧,胶布固定,2~5天换药1次。 【疗效】治疗15例,痊愈5例,显效7例,改善l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6.6%。一般用药2~7天即可起效。 【验案】患者,女,60岁,工人,1977年4月7日初...

阅读全文
温热药之附子
中药基础 | admin | 2025-05-31 | 15 阅读

附子味辛甘,性热,有毒,属温热药。有回阳救逆,逐寒燥湿,温助肾阳的作用。其性走而不守,能内达、能外彻,能升能降,凡凝寒痼冷(“痼冷”指寒气久伏于身体某一经络、脏腑,形成局部的寒证,经久不愈。多见于脾胃虚弱,内有寒饮或寒湿久痹的患者),痹结于脏腑,筋骨、经络、血脉者,皆能开、通、温、散,凡阳气将脱,四肢厥逆冰冷,凉汗淋漓或绝汗如油者,皆可回阳救逆,立挽危亡。 1、回阳救逆:由心肾阳虚欲绝或大吐,大...

阅读全文
白附子的鉴别方法
中药鉴别 | admin | 2025-05-29 | 15 阅读

白附子为少常用中药。始载于《名医别录》。具有祛风痰、镇惊、止痛的功能。用于中风口眼斜、面神经麻痹、偏头痛、破伤风、淋巴结核、痈肿等病症。 来源 1.禹白附: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聊Typhonium giganteum Ensl.的块茎。 2.关白附:为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Aconitum coreanum(L eveil.)Leveil的母根和子根。 产地与分布 1.禹白附:主产河南禹县、长葛...

阅读全文
面瘫腹针疗法
腹针 | admin | 2025-05-20 | 15 阅读

面瘫,即“一侧口眼歪斜",是一种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以突发面部麻木,病侧面部肌肉松弛、纵缓不收,口眼歪向健侧为主症,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为多见,本病发病急速,为单纯性一侧面颊筋肉迟缓,无半身不遂、神志不清等。现代医学将其归于面神经麻痹。祖国医学文献中称作“口眼咽斜”、“口僻”。 面瘫又有周围性和中枢性之分,周围性面瘫是面神经损伤最常见的类型,其中,又以面神经麻痹为临床所多见...

阅读全文
百病膏药--香蓖膏
百病膏药 | admin | 2025-05-18 | 15 阅读

[主 治]清热、消肿、吊斜风(中风面神经麻痹)[处 方]香油120毫升   红蓖麻子7粒   官粉少许   漳丹60克 [制 法]将香油熬热,放入蓖麻子,炸枯后取出,先下官粉 ,后下漳丹,炼成膏药。 [用 法]右歪左贴,左歪右贴,要病人少许出汗,勿受风寒。...

阅读全文
一叶荻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4-30 | 15 阅读

《中药大辞典》:一叶荻 出处: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实际拼音: Yí Yè Dí 别名: 叶屈珠、小粒蒿、花扫条、马扫帚牙、小孩拳、叶下珠(《中国药植志》),狗舌条(《东北木本植物图志》),八颗叶下珠(《浙江天目山药檀志》),山帚条条(《吉林中草药》)。 来源: 为大戟科植物一叶荻的嫩枝叶及根。嫩枝叶,春末至秋末均可采收,割取连叶的绿色嫩枝,扎成小把,阴干;根全年可采,除去泥沙,...

阅读全文
鳝鱼血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4-21 | 15 阅读

《中药大辞典》:鳝鱼血 出处: 《本草拾遗》 实际拼音: Shàn Yú Xuè 来源: 为鳝科动物黄鳝的血。 性味: ①《本草汇言》:"味咸甘,气平,无毒。" ②《医林纂要》:"咸,温。" 归经: 《本草汇言》:"入足厥阴、少钥经。" 功能主治: 祛风,活血,壮阳。治口眼歪斜,耳痛,鼻衄,癣,瘘。 ①《本草拾遗》:"主癣及瘘,断取血涂之。" ②《纲目》:"疗口眼歪斜,同...

阅读全文
一叶荻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基础 | admin | 2025-05-29 | 14 阅读

功能主治 活血舒筋,健脾益肾。治风湿腰痛,四肢麻木,偏瘫,阳痿,面神经麻痹,小儿麻痹后遗症。 ①《广西药植名录》:治妇女白带。 ②《湖南药物志》:补肾壮阳,强筋骨,通血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 附方 ①治小儿疳积:一叶荻根五至六钱,紫青藤(即鼠李科牯岭勾儿茶)、白马骨根(即茜草科六月雪)、野刚子根(即马钱科醉鱼萆)、倒压刺根或茎(即豆科云实)各五至六钱,炒黑大豆(半生半熟)十四粒,...

阅读全文
针炙为什么能治疗疾病
针灸常识 | admin | 2025-05-25 | 14 阅读

针和灸是两种不同的治病方法。针法是用金属制成的针,刺人人体一定的穴位,运用适当的手法,以疏经活络,调和气血。灸法一般是指用艾柱或艾卷点燃后, 熏灼穴位的皮肤,达到温通气血、散寒止痛的目的。二者都是通过穴位、经络调节人体脏腑气血,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其治病原则与内服药物一样,虚证用补,实证用泻。针灸具有的治疗作用包括: (1) 调整作用。针灸治病,就是根据病证的属性来调节机体的“偏盛偏衰”,...

阅读全文
硬骨藤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5-21 | 14 阅读

《全国中草药汇编》:硬骨藤 别名: 绿花崖豆藤、白跌打、水苦楝、羊药头、老京藤 来源: 豆科硬骨藤Millettia championi Benth.,以根或根皮入药。 生境分布: 福建、江西、广东、广西。 性味: 苦,凉。 功能主治: 凉血散瘀,祛风消肿。 主治跌打扭伤,风湿关节痛:鲜根皮捣烂,酒炒外敷,或用根皮浸酒外搽。 面神经麻痹:鲜根捣烂,调醋外搽患侧。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