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难经" 的结果

找到 477 条相关结果

《随园诗话》中的医家轶史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18 | 19 阅读

袁枚(1716—1797),清代著名文学家、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别号随园老人,晚年自号苍山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是中国文学史上乾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著有《小仓山房诗文集》82卷、《随园诗话》16卷及《补遗》10卷、《子不语》24卷及《续子不语》10卷、《随园食单》1卷等。 《随园诗话》以随笔式的写法,记载诗坛的掌故轶事,评论诗人的风格流派,鉴赏各家的作品风格,从诗学的角度再现...

阅读全文
治未病养生 先辨清体质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7 | 19 阅读

《黄帝内经》中“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后世对此多有发挥,目前一般认为“治未病”应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与“瘥后防复”等三个方面,其中“未病先防”更接近养生保健的真谛。 “治未病”的三个涵义 未病先防 是指在人们未患病之前采用预防的方法从而避免亚健康状态与疾病的发生,适用于未病的健康人群与亚健康人群。包括祛除影响健康的因素和主动养生、锻炼身体。影响健康的因素包括...

阅读全文
“儒医”的由来
医药典故 | admin | 2025-05-13 | 19 阅读

由于儒学在封建社会各学派中有至尊至高的地位,因而“儒医”是医家中最向往的目标及最高的称誉,尤其是在宋代发展到了顶点,医学被认为是实现儒家理想的级重要途径。范文正公(仲淹)在年轻尚未得志时,有一次去灵祠祷告求签,求得签后他问道:“日后能成为宰相吗?”得到住持否定的回答后,范文正公便回答说:“日后如果不能成为宰相的话,就作一个良医吧。”范文正公认为:作良相固然可恩泽天下,既然神灵不允,自己命运不济的...

阅读全文
《伤寒杂病论》简史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13 | 19 阅读

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凝聚毕生心血,写就《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医所说的伤寒实际上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它包括瘟疫这种传染病。该书成书约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在纸张尚未大量使用,印刷术还没有发明的年代,这本书很可能写在竹简上。 219年,张仲景去世。失去了作者的庇护,《伤寒杂病论》开始了它在人世间的旅行。在那个年代,书籍的传播只能靠一份份手抄,流传开来十分艰难。 时光到了晋朝...

阅读全文
五积_杂病
内科 | admin | 2025-06-03 | 18 阅读

【五积】“积”是指胸腹腔有形块的一类病证。《难经.五十六难》就它的发病病机、部位、形态等用五脏来区分,如心之积叫“伏梁”,肝之积叫“肥气”,脾之积叫“痞气”,肺之积叫“息贲”,肾之积叫“奔豚”,合称为“五积”。原文对五积所描述的各种症状,可能包括肝脾肿大,以及胸腹腔的肿块、积液、脓肿等病变。由于缺乏具体而实用的治法,故五积这类名称,现已少用,参见各条。...

阅读全文
七情学说的起源及发展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7 | 18 阅读

七情诊断和治疗是中医历史悠久的特色疗法之一。《黄帝内经》中把情志分类归纳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称作“七情”。中医学家在长期现象观察与临床实践中,通过对情志疾病现象的把握,将喜、怒、忧、思、悲、恐、惊与疾病之间建立相应联系,掌握了七情致病的病机和七情治病的原则,并灵活地运用从而治疗相应病症的方法。从先秦到清末七情学说的发展历史可以划分为萌芽、初步形成、成熟完善和确立地位四个阶段。 ...

阅读全文
中脘
经络腧穴 | admin | 2025-05-26 | 18 阅读

中脘 Zhōngwǎn《难经·四十五难》 中脘-体表图(点击放大)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上4寸。 【解剖】在腹白线上,深部为胃幽门部;有腹壁上动、静脉;布有第七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皮支。 【主治】胃痛,腹胀,呕吐,翻胃,吞酸,黄疸,癫狂。 【操作】直刺0.5~1.5寸。 【配伍】配百会、足三里、神门治失眠、脏躁;配膻中、天突、丰隆治哮喘;配梁丘、下巨虚治急性胃肠炎;配肝俞、太冲...

阅读全文
文人论医有灼见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5 | 18 阅读

宋代名相王安石自述:“读经而已,则不足以知经。故某自百家之书至于《难经》、《素问》、《本草》、诸小说,无所不读;农夫女工,无所不问。”显而易见,王安石阅读内、难、本草的目的不是为了当医生,而是为了扩大知识面,为了更好的“知经”。历史上,许多文人“寄余艺以泄神用”,兼习医道,虽非医林之人,所发议论却充满真知灼见,今日读来,犹令人心动。 苏东坡不以脉诊困医 长期以来,很多人对中医诊脉抱有神秘感,一些江...

阅读全文
经典伤寒派恪守《伤寒论》的陆九芝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09 | 18 阅读

陆九芝,名懋修,晚清江苏元和(吴县)人。由儒而医专意于《内经》《伤寒论》的研究,著有《世补斋医书》等书。他的文萃犀利,每切中时弊,颇有分量。又尝谓:“《内经》无论真不真,总是秦汉间书,得其片语,即是治法;《伤寒论》无问全不全,苟能用其法以治今人病,即此亦巳足矣”;“学医从《伤寒论》入手,始而难,既而易;从后世分类书入手,初若易,继则大难矣,”极力推崇秦汉医学。对诸温病学家颇多异议,而成经典伤寒派...

阅读全文
品《大国医》之美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05 | 18 阅读

掩卷《大国医》,北京中医药大学罗大伦博士为我们依次呈现了王孟英、朱丹溪、李东垣、缪希雍、钱乙5位大医家的精彩人生,简洁而不失内涵,通俗而不失典雅,诙谐而不失庄重,读完很受裨益。我从这些大国医身上发现了他们各自的美,现归纳如下。 王孟英——半痴之美 王孟英,我国清代著名的温病学家,著有《温热经纬》。14岁,其父因病故,遗言“必期有用于世”,遂始学医。众人皆云其呆傻,似半个痴儿,孟英不怒反笑,取号“...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