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酿酒" 的结果

找到 336 条相关结果

木通
中草药(M-R) | admin | 2025-05-04 | 17 阅读

《中药大辞典》:木通 出处: 《药性论》 实际拼音: Mù Tōnɡ 别名: 通草、附支(《本经》),丁翁(《吴普本草》),丁父(《广雅》),葍藤(《本草经集注》),王翁、万年、万年藤(《药性论》),燕蕧、乌蕧(《唐本草》)。 来源: 为木通科植物白木通或三叶木通、木通的木质茎。9月采收,截取茎部,刮去外皮,阴干。 原形态: ①白木通,又名:八月瓜藤、地海参。 落叶或半常...

阅读全文
果部
本草纲目 | admin | 2025-06-08 | 16 阅读

 李 「气味」果实:苦、酸、微温、无毒。核仁:苦、平、无毒。根白皮(树皮刮去外层皱皮后炙黄入药):大寒、无「主治」果实:肝病人宜食。核仁:利小肠,下水气,消浮肿。根白皮:煮汁服,止消渴,治赤白痢及赤白带;煎水含漱,治齿痛。  杏 「释名」甜梅。「气味」(核仁)甘、苦、温、冷、利,有小毒。「主治」1、咳嗽寒热。用杏仁半两,去皮尖,在童便中浸七日,取出,温水淘洗,研如泥,加童便三升煎如膏。每服一钱,熟...

阅读全文
诗词中的“松”及其药用价值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6-02 | 16 阅读

院静无声,天边正皓月,初上重城。群木摇落,松路径暖风轻。喜挹蟾华当松顶,照谢阁、细影纵横。杖策徐步,空明里,但襟袖皆清。 恍如临异境,漾风沿岸阔,波净鱼惊。气入层汉,疑有素鹤飞鸣。夜色徘徊迟宫漏,渐坐久、露湿金茎。未忍归去,闻何处,更吹笙。 这首《松梢月》是宋代词人曹勋的作品,描写冬季皓月下松树的唯美景色,词牌《松梢月》因词中“喜挹蟾华当松顶”而得名,调名本意即咏月上松树梢头。 苍松号为百木长 ...

阅读全文
秋菊药食诗话
医药诗词 | admin | 2025-05-29 | 16 阅读

清霜渐渐散银沙, 惊见芳丛阅岁华。 借暖定谁留翠被, 链颜端自有丹砂。 秋香旧入骚人赋, 晚节令传好事家。 不是西风苦留客, 衰迟久已过梅花。 这首诗是金代诗人元好问的《为鲜于产鲁赋十月菊》。菊花是我国的著名花卉,已有3000多年历史,并于东晋时经朝鲜传到日本,17世纪传入欧洲,现已遍布世界各地。 菊花,古有女华、日精、金蕊、甘菊、周盈等异名,为菊科植物菊的花序。菊花在唐代以前多为黄菊,《礼记...

阅读全文
菱实累累亦良药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6 | 16 阅读

秋高气爽时节,是采摘菱角的时节。菱角是我国著名特产之一,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药食两用佳品。嫩时皮脆肉美,有清香之味,可作水果生食;成熟后肉厚甘美,富含淀粉,可作粮食充饥。 成熟的菱角含有丰富的淀粉、葡萄糖和蛋白质,营养价值可与栗子媲美,故又雅称“水栗”。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如维生素、胡萝卜素及钙、磷、铁等,其营养价值堪与其他坚果媲美。菱角中还含有生物碱、黄酮类物质...

阅读全文
辨证食花调身体 做个迷人的女性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5 | 16 阅读

中医认为,药食同源、姹紫嫣红、五彩缤纷的花,对女人具有调经止痛、益气补血、养颜美容、抗衰防老、养阴清热、活血化瘀等方面的诸多作用,女人可以根据自己不同体质和症状,针对性地选择食用不同的花来调养身体,女人只有具备健康的体魄,才能拥有迷人的魅力。 玫瑰花 【性味】性温,味甘、微苦。 【功用】理气疏肝,活血化瘀,散结消痈,解郁安神。 【适应症】乳房胀痛,月经量少,行经腹痛,面部色斑,情志抑郁,少寐多梦...

阅读全文
诗词中的玉札及其药用价值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5 | 16 阅读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首《青玉案》是辛弃疾的作品,描写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词牌《青玉案》因东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句而得名。 美玉入药有乾坤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爱玉传统,延绵千年而兴盛不衰。在古人心中,玉是君子人格...

阅读全文
草部(三)
本草纲目 | admin | 2025-05-24 | 16 阅读

 附子 「释名」其母名曰乌头。「气味」辛、温、有大毒。「主治」1、少阴伤寒(初得二、三日,脉微细,但昏昏欲睡,小便白色)。用麻黄(去节)二两、甘草(炙)二两、附子(炮,去皮)一枚,水七升。先煮麻黄去沫,再加入其余二药,煮汁成三升,分作三次服下。令病人发微汗。引方名“麻黄附子甘草汤”。2、少阴发热(少阴病初得,反发热而脉沉)。用麻黄(去节)二两、附子(炮)去皮一枚、细辛二两,水一斗。先煮麻黄去沫,再...

阅读全文
宋元时期的药酒
药酒文化 | admin | 2025-05-22 | 16 阅读

宋元时期,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制酒事业也有所发展,朱翼中在政和年间撰著了《酒经》,又名《北山酒经》,它是继北魏《齐民要术》后一部关于制曲和酿酒的专著。该书上卷是论酒,中卷论曲,下卷论酿酒之法,可见当时对制曲原料的处理和操作技术都有了新的进步。“煮酒”一节谈加热杀菌以存酒液的方法,比欧洲要早数百年,为我国首创。 此时,由于雕版印刷的发明,加上政府对医学事业的重视,使当时中医临床和理论得到了发展。因...

阅读全文
中国人的艾叶情怀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1 | 16 阅读

中国的艾叶文化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期就有记载。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有两个用艾的处方,分别治疗妇科病和吐血。东晋著名炼丹家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有用艾制作的酒。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所记载的用艾叶治病的单方及验方多达52个。 艾叶既是医家的宠儿,也是文人笔下的常客。如苏轼的《浣溪沙》云:“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