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腹大" 的结果

找到 449 条相关结果

刺疟—《黄帝内经·素问》第三十六篇
黄帝内经·素问 | admin | 2025-05-31 | 16 阅读

[主内容] 足太阳之疟,令人腰痛头重,寒从背起,先寒后热,熇熇暍暍然,热止汗出,难已,刺郄中出血。足少阳之疟,令人身体解(亻亦),寒不甚,热不甚,恶见人,见人心惕惕然,热多汗出甚,刺足少阳。足阳明之疟,令人先寒,洒淅洒淅,寒甚久乃热,热去汗出,喜见日月光火气,乃快然。刺足阳明跗上。足太阴之疟,令人不乐,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热汗出,病至则善呕,呕已乃衰,即取之。足太阴之疟,令人呕吐甚,多寒热,热多寒...

阅读全文
肾脏脉病虚实(五脏六腑脉病虚实 十一之五)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5-30 | 16 阅读

肾象水。旺于冬。其脉如石而沉。其候耳。其声呻。其臭腐。其味咸。其液唾。其养骨其色黑。其神志。足少阴其经也。与膀胱合。膀胱为腑主表。肾为脏主里。肾气盛。为志有余则病腹胀飧泄。体肿喘咳。汗出憎风。面目黑。小便黄。是肾气之实也。则宜泻之。肾气不足。则厥。腰背冷。胸内痛。耳鸣苦聋。是为肾气之虚也。则宜补之。肾病者腹大体肿喘咳汗出憎风。虚则胸中痛。于四时病在肾愈在春。春不愈。甚于长夏。长夏不死。持于秋。起于...

阅读全文
草部(三)
本草纲目 | admin | 2025-05-24 | 16 阅读

 附子 「释名」其母名曰乌头。「气味」辛、温、有大毒。「主治」1、少阴伤寒(初得二、三日,脉微细,但昏昏欲睡,小便白色)。用麻黄(去节)二两、甘草(炙)二两、附子(炮,去皮)一枚,水七升。先煮麻黄去沫,再加入其余二药,煮汁成三升,分作三次服下。令病人发微汗。引方名“麻黄附子甘草汤”。2、少阴发热(少阴病初得,反发热而脉沉)。用麻黄(去节)二两、附子(炮)去皮一枚、细辛二两,水一斗。先煮麻黄去沫,再...

阅读全文
蟾蜍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5-21 | 16 阅读

《中药大辞典》:蟾蜍 出处: 《别录》 实际拼音: Chán Chú 别名: 苦蠪(《别录》),蟾(《药性论》),虾蟆(《本草衍义》),蚵蚾(《全婴方论》),癞虾蟆、石蚌(《本草蒙筌》),癞格宝(《贵州民间方药集》),癞巴子、癞蛤蟆(《吉林中药手册》),癞蛤蚆(《药材资料汇编》),蚧蛤蟆、蚧巴子(《山东中草药手册》)。 来源: 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等的全体。夏、秋...

阅读全文
《石室秘录》对药巧配
中药基础 | admin | 2025-05-19 | 16 阅读

《石室秘录》为清代著名医家陈士铎编著。陈士铎,字敬之,号远公,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著名医家。陈士铎临证精于审证求因,辨证施治,处方用药多有独到之处。尤其应用对药,独具匠心。本文对《石室秘录》中以下药对试作如下分析: 白术伍车前   健脾利湿水泻止 “湿盛则濡泻”,大凡水湿多由湿困脾土、脾失健运、水湿杂下而致,治疗当健脾利湿为法。然利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故有利小便实大便之说,白术甘温补中,苦燥除湿,...

阅读全文
厚朴散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18 | 16 阅读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厚朴散 名称: 厚朴散 处方: 苍术(米泔浸一宿.去黑皮.焙)、厚朴(去皮.姜汁炙)、陈皮(去白),各一两;干姜(炮)三分,甘草(炙)半两。 炮制: 上件为细末。 功能主治: 治小儿外感风冷,壮热憎寒,头痛体重,中寒气逆,呕吐恶心,或手足厥冷,及脾胃不和,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 三岁小儿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生姜钱二片,枣子一枚,同煎至五分,滤去滓,热...

阅读全文
和气饮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14 | 16 阅读

《嵩崖尊生》卷十四:和气饮 名称: 和气饮 处方: 当归6分,川芎6分,白芍6分,人参6分,苏梗6分,陈皮6分,腹皮6分,甘草3分,木香2分。 功能主治: 妊娠心胃胀满。 用法用量: 《胎产心法》本方用法:水煎服。 《续易简》卷二:和气饮 名称: 和气饮 处方: 苍术1两4钱,桔梗1两2钱,枳壳(去瓤,麸炒)6钱,橘红6钱,白芍药3钱,白芷3钱,川芎3钱,当归3钱,赤茯...

阅读全文
化痞散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05 | 16 阅读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抚顺方):化痞散 名称: 化痞散 处方: 三仙9钱,使君子仁3钱,山药3钱,扁豆3钱,白术3钱,党参3钱,茯苓3钱,芜荑3钱,芡实3钱,鸡内金3钱,黄连2钱,清半夏2钱,陈皮2钱,厚朴2钱,胡黄连2钱,朱砂2钱。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健胃整肠驱虫。主胃肠不调,消化不良,痞满胀痛,腹大青筋,肌瘦发热,腹大颈细,虫积食积,腹痛恶心,寐而惊啼或成疳疾。...

阅读全文
大枣杏仁丸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03 | 16 阅读

方出《外台》卷二十引《崔氏方》,名见《鸡峰》卷十九:大枣杏仁丸 名称: 大枣杏仁丸 别名: 大枣葶苈丸 处方: 大枣40枚(饭蒸,剥去皮核),葶苈子5两(取苦者,熬令紫色),杏仁3两(熬令黄色)(1方加萤火虫粪)。 制法: 上3味,先捣葶苈子一万杵,泻出之;乃捣杏仁300杵讫,总和合枣膏,捣一万杵药成,为丸如枣核大。 功能主治: 大腹水病,身体肿,上气,小便涩赤,脐深,颈上有两...

阅读全文
大黄散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4-22 | 16 阅读

《外台秘要》卷四引《集验方》:大黄散 名称: 大黄散 处方: 大黄120克 黄连120克 黄芩120克 制法: 上三味,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 主黄疸,身体面目皆黄。 用法用量: 先食服3克,一日三次。亦可为丸服。 《圣济总录》卷一○六:大黄散 名称: 大黄散 处方: 川大黄(锉碎,炒),黄连11两,羖羊角屑1两。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肝肺大热,...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