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脉论" 的结果

找到 62 条相关结果

虚劳脉论(三之二)
医门法律 | admin | 2025-05-22 | 12 阅读

陈藏器诸虚用药凡例 虚劳头痛复热,加枸杞、葳蕤。虚而欲吐,加人参。虚而不安,亦加人参。 虚而多梦纷纭,加龙骨。虚而多热,加地黄、牡蛎、地肤子、甘草。虚而冷,加当归、川芎、干姜。 虚而损,加钟乳、棘刺、苁蓉、巴戟天。虚而大热,加黄芩、天冬。虚而多忘,加茯苓、远志。 虚而口干,加麦冬、知母。虚而吸吸,加胡麻、覆盆子、柏子仁。虚而多气兼微咳,加五味子、大枣。 虚而惊悸不安,加龙齿、沙参、紫石英、小草。若...

阅读全文
水肿脉论(二之一)
医门法律 | admin | 2025-05-15 | 12 阅读

喻昌曰∶诸病辨脉,以浮沉迟数四脉为纲,而水病之精微要渺,莫不从此四字参出。其及于弦紧微涩伏潜之脉者,愈推愈广之节目耳。风水脉浮,此定法也。然有太阳脉浮之风水,有肝肾并沉之风水,有勇而劳汗之风水,有面 庞郁壅害于言之风水,治法同一开鬼门,而标中之本,则微有分矣。抑且当汗之证,渴而下利,小便数,皆不可发汗,可不辨而犯其戒乎?脉沉曰水,此定法也。而肝肾并沉为石水,沉伏相搏名曰水,少阴脉紧而沉,紧则为痛,...

阅读全文
宋元以降医书、医案、方书中脉法的位置与应用
诊断基础 | admin | 2025-05-05 | 12 阅读

宋以来医学专著与专科著作日多,但是此时方书、脉书分成两个系列的形式已经定型,其中尤其是脉书以脉为主列出病证的形式的影响所及,在医书著作里亦多是论列证候治治疗而不及脉,亦以两个系列的形式出现。我们看朱元以下的综合性临床医学著作中,往往都单有脉学的一部分专篇专题等,某些专科书亦有这种情况,如元·齐德之的《外科精义》就有专篇的脉诊著作,它与一般脉书没有什么两样,只是更重视有关外科问题而已。明后叶王肯堂...

阅读全文
心脏脉论第一
备急千金要方 | admin | 2025-06-08 | 11 阅读

(论一首)论曰∶心主神。神者,五脏专精之本也。为帝王监领四方,夏旺七十二日,位在南方,离宫火也。有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所以任物谓之心神者,心之藏也。舌者,心之官。故心气通于舌,舌和则能审五味矣。心在窍为耳。夫心者火也,肾者水也,水火相济,心气通于舌,舌非窍也。其通于窍者,寄见于耳,左耳丙,右耳丁,循环炎宫,上出唇口知味,荣华于耳外主血,内主五音。心重十二两,中有三毛七孔,盛精汁三合,神名...

阅读全文
中医脉象之浮脉
中医切诊 | admin | 2025-05-25 | 11 阅读

浮脉是单因素并具独立意义的脉象之一,脉位浅在。浮脉亦为出现于医籍中最早的脉象之一。在《内经》中屡见。浮、沉、大、小、滑、涩,叉为最主要之脉象。如《索问·五脏生成篇》:“夫脉之小、大、滑、涩、浮、沉可以指别;五脏之象,可以类推;五脏相音,可以意识;五色微诊,可以目察;能舍色脉,可以万全。“浮又称为“毛”,可能是由于以“浮、“毛”两字来形容这种脉象的关系,因而浮毛亦往往互称。 浮脉在早期,如《内经》...

阅读全文
中医脉象之洪脉
中医切诊 | admin | 2025-05-24 | 11 阅读

洪脉亦是具有单因素的一个脉象,它的特点是脉体大,洪脉与细脉是相对的,洪脉大细脉小是脉象在大小方面变化的两种表现。各具程度上的不同。 洪脉名称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在《内经》上它如果表现在季节脉上叫做“钩”,是夏季的季节脉,同时亦是作为代表“心脉”的脉象。例如:“夫平心脉来,累累如连珠,如循琅开,日心平,病心脉来,喘喘连属,其中微曲,日心病,死心脉来,前曲后居,如操带钩,日心死。”(《素问·平人气象论...

阅读全文
中医脉象之伏脉
中医切诊 | admin | 2025-05-24 | 11 阅读

伏脉是单一因素的脉象,它的性质就是沉脉,只不过在沉的程度上更加重于沉,即所谓“沉极而伏”。所以古人说沉脉要按至筋骨之间乃得,而伏则须推筋著骨,说明它与{冗是个程度上的差别,从脉形的性质讲是一类,所以在分类上将伏归于沉沉脉一类。 最早讲论伏脉脉形的是《难经》,在“十八难”上说:“人病有沉滞久移聚可切脉而知之耶?……右手脉沉伏……伏者脉行筋下也。……”按此段经文,举右胁有积气脉象变化之例,前面说脉沉...

阅读全文
医门法律
医门法律 | admin | 2025-05-20 | 11 阅读

《医门法律》目录     《医门法律》为清代喻昌(字嘉言)于公元 1658 年着,共六卷。依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及诸杂证而分门别类。每门分论、法、律三项。论是总论病证,法是治疗法则,律是指出医生在治疗上的过失。自序卷一         一明望色之法     ■望色论(附律一条)                一明闻声之法     ■闻声论(附律二条)         一明辨息之法     ■...

阅读全文
中医脉象之微脉
中医切诊 | admin | 2025-05-16 | 11 阅读

微脉亦是一个具有复合因素的脉象。它具有细、无力与模糊不清若有若无的几种条件,仲景书言微脉之处已经不少,但对脉形亦未正式涉及,后人以《伤寒论·辨脉法》有“脉瞥瞥如羹上肥者,阳气微也”,认为就是微脉,但寻绎文义这是说病理是阳气微,不能即以此作为微脉,但《伤寒论·平脉法》又说:“寸口诸微亡阳,诸濡亡血……”对勘两段经文,可以将瞥瞥如羹上肥作为微脉的参考条件。仲 景所言之微脉未必都是极危重之证(文不录)...

阅读全文
中医脉象之短脉
中医切诊 | admin | 2025-05-12 | 11 阅读

短脉亦具有单因素的一个脉象,它的特点是脉体短绌。它与长脉是相对的。短脉见于古医籍亦很早,它与长脉可以说是同时,它与长脉是有相同重要意义的。 《内经》、《难经》所提到短脉的经文见于长脉所引,虽然没有提出短脉脉形,但一些联系和论述,尤其是与长脉对比(长脉亦是如此)亦给后人以启发,《脉经》的二十四脉中设有短脉的问题解释及看法见长脉。《中藏经》开始记载长短二脉的脉形,对短脉说是:“短人脉短。”这还不能算...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