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脉微" 的结果

找到 794 条相关结果

海韭菜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12 | 18 阅读

《全国中草药汇编》:海韭菜 实际拼音: Hǎi Jiǔ Cài 来源: 水麦冬科水麦冬属植物海韭菜Triglochin maritimum L.,以全草入药。6~7月采收,洗净切段,晒干。 性味: 甘,平。 功能主治: 清热养阴,生津止渴。用于阴虚潮热,胃热烦渴,口干舌燥。 用法用量: 2~4钱。 《中华本草》:海韭菜 出处: 出自《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实际拼音:...

阅读全文
中药成语典故●薪桂米珠(薪贵于桂,桂薪玉粒,食玉炊桂,炊琼爇桂) ... ... ...
杏林诗话 | admin | 2025-05-10 | 18 阅读

  成语“薪桂米珠”, 本指柴草贵得像桂木,大米贵得像珍珠,用以比喻物价昂贵。薪:柴草。珠:珍珠。典出《战国策·楚策三·苏秦之楚》:“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无如鬼,王难见如天帝,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 典故讲的是,东周战国时期,擅长辩论而凭一张嘴到处游说的苏秦在楚国求见楚王成功前的遭遇。西汉著名经学家、目录学家(我国“目录学”之父)、文学家刘向(约公元前77年-前6年,又名刘中垒,...

阅读全文
火神派医家范中林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10 | 18 阅读

范中林(1895-1989),四川郫县太和镇人,蜀中现代名医,曾师从潘竹均等名医。多年来潜心于《伤寒论》的研究, 善用经方,在掌握六经辨证规律治疗若千外感和内伤杂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深受火神派郑钦安的思想影响,对于虚寒证的疗效尤为显著。擅用大剂附子,而有"范火神"之誉。部分医案曾发表在《中医杂志》,后来由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选》,选编了范氏应用六经辨证诊疗的69个病例,其...

阅读全文
脱汗_杂病
内科 | admin | 2025-05-07 | 18 阅读

【脱汗】又称“绝汗”。指病情危重,阳气欲脱时,汗出淋漓不止如珠如油的症状。多伴有呼吸喘促、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危侯,是阳气将绝的征象,故称。可见于休克,心力衰竭等。...

阅读全文
罗汉松根皮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4-21 | 18 阅读

《中药大辞典》:罗汉松根皮 出处: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实际拼音: Luó Hàn Sōnɡ Gēn Pí 来源: 为竹柏科植物短叶土杉或土杉的根皮。全年可采。 功能主治: 治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鲜罗汉松根皮与苦参根等量,加黄酒捣烂敷患处,每日换一次。 《中华本草》:罗汉松根皮 出处: 出自《浙江天目山药植选》。 实际拼音: Luó Hàn Sōnɡ Gēn ...

阅读全文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伤寒杂病论 | admin | 2025-06-03 | 17 阅读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  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复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诸汤皆仿此。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若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葛根加半夏汤方 葛...

阅读全文
冬季已至 警惕脑卒中发作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6-02 | 17 阅读

冬季刚至,脑卒中发病率就悄悄抬头了。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目前我国每年约有250万人发生中风,150万人死于中风病,70%的生存者多具有偏瘫失语等残障,5年复发率大约在40%以上,而且目前发病率仍然以每年8.7%的速度迅猛增长。 早期识别三方法 专家指出,脑卒中最常见的诱发因素是高血压,同时还有糖尿病、高脂血症、房颤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

阅读全文
火神派崇尚仲景学说的李可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30 | 17 阅读

李可,1933年生,山西灵石县人,毕业于西北艺专文学部。自学考取中医大专学历,受命创建灵石县中医院并任院长,致力于中医临床研究50年,白天看病,晚上攻读医书, 几十年来从未在夜晚2时睡过觉。擅用附子、乌头类峻药救治重危急症,在国内颇有影响,为山西乃至国内颇具特色的名医,全国民间医药学术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 崇尚仲景学说,倡导难症痼疾,师法仲景,以此为一生座右铭。认为仲景方能治大病,救急痛,愈...

阅读全文
趣谈《红楼梦》中的汗出异常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9 | 17 阅读

中医认为,汗是人体五液(汗、涕、泪、涎、唾)之一,为津液代谢的产物。古代医学经典《黄帝内经·灵枢》中说:“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中医把汗出异常的表现称为“汗证”。《红楼梦》中就有不少关于“汗证”的描述。 自汗 “享福人福深还祷福,痴情女情重愈斟情”一回中,黛玉与宝玉争吵后,“脸红头胀,一行啼哭,一行气凑,一行是泪,一行是汗,不甚怯弱”。这种平时在清醒状态下,不因外界环境因素影响,而有汗液流...

阅读全文
辨瘀血吐衄下血疮痈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第二十七篇
伤寒杂病论 | admin | 2025-05-24 | 17 阅读

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嗽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言我满,此为有瘀血。病人如有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伏,是瘀血也,当下之,宜下瘀血汤。下瘀血汤方  大黄三两 桃仁二十枚 (庶虫)虫二十枚(去足)右三味,末之,炼蜜和丸,以酒一升,水一升,煮取八合,顿服之,血下如豚肝愈。膈间停留瘀血,若吐血色黑者,桔梗汤主之。桔梗汤方  桔梗一两 甘草二两右二味,以水三升...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