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胃热" 的结果

找到 840 条相关结果

秋食柚子好处多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4 | 19 阅读

每到中秋节前后,柚子树上就挂满了圆圆的果实——柚子。柚子外形浑圆,象征团圆之意,所以也是中秋时节的应景水果。更重要的是柚子的“柚”和庇佑的“佑”同音,柚子即佑子,被人们认为有吉祥的含义。吃柚子象征着金玉满堂,柚和“有”谐音,是大柚大有的意思,除去霉运带来来年好运势。 柚子清香、酸甜、凉润,是一种皮厚耐藏的水果,被称为“天然水果罐头”。它含有非常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C以及钙、磷、镁、钠等人体必需的...

阅读全文
诗词中的枇杷及其药用价值
医药诗词 | admin | 2025-05-16 | 19 阅读

枇杷隆冬开花,清香怡人;初夏果熟,甘酸可口;一身入药,清肺和胃,诗家因之传风雅,医家借此济世人。 清肺止咳枇杷叶 “枇杷叶果似琵琶,阴密经冬开白花。酸汁啖来真可喜,微净毛去始无差。胃家止呕姜堪入,肺部消痰蜜更加。犹记诗人杨万里,荔枝金桔共相夸。”(清代赵瑾叔《枇杷》)枇杷叶是常用的止咳平喘类中药,兼有和胃止呕之效,治疗肺燥咳嗽常用蜜枇杷叶,和胃止呕常用炒枇杷叶。枇杷与卢橘原本是两种不同的植...

阅读全文
海韭菜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12 | 19 阅读

《全国中草药汇编》:海韭菜 实际拼音: Hǎi Jiǔ Cài 来源: 水麦冬科水麦冬属植物海韭菜Triglochin maritimum L.,以全草入药。6~7月采收,洗净切段,晒干。 性味: 甘,平。 功能主治: 清热养阴,生津止渴。用于阴虚潮热,胃热烦渴,口干舌燥。 用法用量: 2~4钱。 《中华本草》:海韭菜 出处: 出自《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实际拼音:...

阅读全文
秋天气候干燥 慎防呼吸道疾病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1 | 19 阅读

“鼻为肺之窍”,秋天气候干燥,燥邪极易通过鼻腔而侵肺,从而导致呼吸道疾病。芦根为芦苇的根茎,入肺、胃二经,对于呼吸道疾病有很好的治疗及预防效果。此外经常按摩迎香穴,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对预防呼吸道疾病也有一定的效果。 “鼻为肺之窍”,秋季护肺把好第一关 有句话叫做“病从口入”,谈到疾病,人们往往更关注的是自己的嘴巴,要吃什么药,慎食什么食物,好像只要管好嘴巴,就会万事大吉了。其实,疾病是非常...

阅读全文
常流口水当心脾经出问题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09 | 19 阅读

口水,每个人都流过。小时候流口水也许是可爱,但长大了还流口水,就成了不可言说的苦恼了。尤其是有些人晚上睡觉流口水,第二天一早总是湿了枕头,人们通常认为这是因为睡姿不对。但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有可能是脾虚造成的呢? 《黄帝内经》中说的明白:“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意思是说,出汗异常可以从心脏上找问题,鼻涕多了要看肺有没有问题,眼泪不正常了从肝上找根源。相应的,口水和唾沫...

阅读全文
防暑常用药怎么用?怎么吃?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6-04 | 18 阅读

近期我国中部地区持续高温,为了预防中暑,很多人在家中准备了藿香正气水、夏桑菊颗粒、板蓝根等防暑常用药。这些药品虽都能防暑治暑,但针对的病症有所不同。如何对症下药?应注意些什么? 藿香正气只能治“湿暑” 不少人认为,藿香正气是中成药,没有副作用,感冒、中暑、肚子不舒服时,都可以服用。 中医把中暑分为阳暑、湿暑和阴暑三大类。阴暑是因夏天受寒引起的,如食用生冷食物或过度吹空调导致的感冒;阳暑则和西医对...

阅读全文
脾胃出现问题的四大警示信号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6-03 | 18 阅读

“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脾胃是根本,帮助我们消化食物输送营养,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如果脾胃不好,吃再多的食物,也吸收不了它们的营养,身体自然就不好了。当发现我们身体出现这些小信号时就要多留意了,可能是我们的脾胃出现问题了,下面一起来了解是哪些小信号吧。 要知道脾胃好不好,我们常看以下几个部位: 口唇 脾胃好的人嘴唇是红润的;而脾胃不好的嘴唇发白、没有血色。 口臭、龈肿痛等症状大多和脾胃消化能力不...

阅读全文
热疮
外科骨伤科 | admin | 2025-06-02 | 18 阅读

【热疮】高热过程中皮肤粘膜间出现水庖的症候。多发于上唇外围,水庖成群状,如芝麻或绿豆大小不等,周围有红晕,微痒,约一周左右消退,但有复发倾向。由风热外袭肌表或肺胃热盛熏蒸所致。类于单纯庖疹。...

阅读全文
产后三种常见病的中医调养
女性保健 | admin | 2025-06-01 | 18 阅读

中国的传统非常重视产后调养,讲究坐月子,但坐月子的方法很多都是老一辈传下来,有它的可取之处,但也有它一定的局限。新手妈妈及家庭成员在面对这些信息时,将信将疑者居多,因此急需一种权威的说法来指导产后调养。 恶寒身颤 羊肉补身助阳气 恶寒恶心、身体发抖、发热口渴,有许多产妇在生下孩子后会出现类似的症状。一直以来大部分的人认为这是产后伤寒。明代名医傅青主对于产妇所出现的这一病症加以辨证分析,得出产妇之...

阅读全文
胃痛脐疗方
中医脐疗 | admin | 2025-05-29 | 18 阅读

1方(麝香暖跻膏) 【药物】当归4克,白芷4克,乌药4克,小茼香4克,大茼香4克,香附4克,木香2克,乳香1克,没药1克,丁香1克,肉桂l克,沉香l克,麝香0.15克。 【制法】该膏为成药,制法略。 【用法】烘热,敷于神阙穴,适用于寒凝气滞引起的胃腹疼痛或胀满。 【出处】《中医外治法集要》。 【备注】也可用于腹泻。 2方(温中散寒散) 【药物】吴萸50克,小茼香75克,干姜50克,公丁香50克,...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