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经刺" 的结果

找到 37 条相关结果

脉象变动之病理方面认识(三)
诊断基础 | admin | 2025-05-22 | 11 阅读

分析脉象变化的程度亦是表得病机的重要方法,自然它亦会联系到生理、病理乃至预后等问题。例如《内经》中论述季节、五脏,六经的生理、病理,死证脉对就是用某些脉象结合胃气的有无多少,亦就是具体脉象的突出程度,来说明其机制的。 除此以外结合临床病证的例子亦很多。例如《素问·平人气象论》:“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日平人,平人者不病也。常以不病调病人,医不病,散为病人平息...

阅读全文
针灸直指·经刺
针灸大成 | admin | 2025-05-17 | 11 阅读

      歧伯曰:『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阴阳俱感,五脏乃伤,此邪之从皮毛而入,极于五脏之次也。如此则治其经焉。凡刺之数,先视其经脉,切而从之,审其虚实而调之,不调者,经刺之。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阅读全文
洋地黄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5-07 | 11 阅读

《全国中草药汇编》:洋地黄 别名: 毛地黄 来源: 玄参科洋地黄Digitalis purpurea L.,以叶入药。 生境分布: 上海、浙江、北京等地有栽培。 化学成分: 含强心甙类:①洋地黄毒甙(digitoxin,C[XB]41[/XB]H[XB]64[/XB]O[XB]13[/XB]),又称地芰毒甙;②芰毒甙(gitoxin,C[XB]41[/XB]H[XB]64[/XB]...

阅读全文
韩济生
名家名著 | admin | 2025-04-29 | 11 阅读

韩济生像 一、生平 韩济生,男,1928年7月出生于浙江省萧山县,1953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即分配到哈尔滨医科大学生理系工作。1962年到北京医科大学生理教研室工作。从1965年始,他长期从事针刺镇痛原理研究和针刺戒毒的研究。现任北京大学神经生物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他还先后担任中国博士后基金会理事、世界卫生组织科学顾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科学顾问、...

阅读全文
针灸大成
针灸大成 | admin | 2025-06-07 | 10 阅读

《针灸大成》目录 明·杨继洲著 后中十八届陈永诸谨制。 卷一 针道源流针灸直指 针灸方宜始论    刺热论        刺疟论         刺咳论刺腰痛论        奇病论        刺要论         刺齐论刺志论          长刺节论      皮部论         经络论骨空论          刺水热穴论    调经论         缪刺论经刺论        ...

阅读全文
九刺
黄帝内经太素 | admin | 2025-05-30 | 10 阅读

编者按:此篇萧氏未见,本次以仁和寺本为底本,参校盛文堂本补入。此篇见于《灵枢·官针第七》,又见《甲乙经》卷五第二。凡刺有九,以应九变:一曰输刺,输刺者,刺诸经荥输脏输也。取五脏经荥输之输,故曰输刺。编者按:“以”字,《灵枢》作“曰”,《甲乙经》亦作“以”。“荥”,盛文堂本作“荣”。注“之”字,仁和寺本残,今据盛文堂本补。二曰远道刺。远道刺者,病在上,取之下,刺腑输也。足三阳从头至足,故足三阳头之有...

阅读全文
内经针法之《官针》篇论刺法
针刺 | admin | 2025-05-29 | 10 阅读

《灵枢·官针》篇记载的各种刺法,主要是讨论如何使用九针来治疗不同病症。其中有以九针应九变的“九刺”。另根据病变部位的深浅、大小等不同,提出了刺浅、刺深和发针多少以及运用不同的针刺角度,以适应十二经的各种病症的“十二刺”。“五刺”是针对五脏有关病变而提出的。“三刺”是指毫针刺入皮肤后,分浅中深等三种不同深度的分层刺法,后世发展为烧山火、透天凉等综合补泻法。   《灵枢·官针》:“凡刺有九,以应九变。...

阅读全文
延髓麻痹针灸疗法
针灸临床 | admin | 2025-05-25 | 10 阅读

脑血管疾病致残率高,延髓麻痹(又叫球麻痹)就是一种中风后的并发症。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针灸二病房主任孙远征教授介绍说,延髓在大脑脑干的下端,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患有延髓麻痹的人通常发音困难,说话不清,不能轻易吞咽食物,以致于反被食物尤其是液体食物呛住。 延髓麻痹在中风(脑卒中)患者中发病率较高,病因包括多发性脑梗死、脑出血合并脑梗死、多发性硬化症、运动神经元病、脑干空洞症、颅底蛛网...

阅读全文
加减黄连解毒汤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15 | 10 阅读

《医学探骊集》卷四:加减黄连解毒汤 名称: 加减黄连解毒汤 处方: 元参3钱,生地黄4钱,黄芩3钱,山栀子3钱,黄连2钱,煅石膏4钱,川大黄6钱,芒消2钱,木通3钱,甘草2钱。 功能主治: 结热触动相火,客于咽嗌,咽喉肿痛,日复一日,水浆不能下咽,初起经刺少商出血及服药而肿仍不消、脉洪而数者。 用法用量: 原书治上症,并以锋针刺尺泽出血,泄其上焦之热。 各家论述: 此方用黄连、...

阅读全文
九刺
针灸疗法 | admin | 2025-05-13 | 10 阅读

【九刺】古代应用的九种针法。即:输刺;远道剌;经刺;络刺;分刺;大泻刺;毛刺;巨刺;焠刺(见《灵枢.官针篇》。各见本条。...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