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竹茹" 的结果

找到 910 条相关结果

保健类药茶之除湿利水茶(八)
中医药茶 | admin | 2025-05-26 | 20 阅读

1、葶苈子茶 原料:葶苈子5g、绿茶3g。 用法:用2001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行水下气。 用途:肺壅喘急、痰饮咳嗽;水肿胀满。 2、葶母茶 原料:葶苈子3g、贝母1g、花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泻肺祛痰。 用途:肺失宣降所致痰壅咳嗽。 3、葶苈防己茶 原料:葶苈子5g、防己3g、花茶39。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

阅读全文
中药防寒养生五法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6 | 20 阅读

中医养生讲究“天人合一”,顺天守势,中医药自古就有许多简便易行、并且有效的传统防寒养生方法,下面介绍利用中药的五种防寒养生抗病方法。 防寒药茶多饮服 辨体选药、以药代茶非常简单方便,以沸水冲泡加盖闷热,待温时频频饮服,再以沸水续泡。此法对增强抵御风寒能力有一定的效果。例如: 痰湿体质:荆芥、陈皮、桔络、橘叶、苏叶,疏风温化寒痰; 血瘀体质:三七花、红花、降香、姜黄、玫瑰花,温阳疏通血络; 阳虚或...

阅读全文
养荣汤
中药方剂(S-Z) | admin | 2025-05-23 | 20 阅读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三:养荣汤 名称: 养荣汤 别名: 人参养荣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淳祜新添方》卷五)。 处方: 黄耆 当归 桂心 甘草(炙)橘皮 白术 人参各30克 白芍药90克 熟地黄 五味子 茯苓各X克 远志(去心,炒)15克 制法: 上锉为散。 功能主治: 补气益血,养心安神治脾肺气虚,营血不足,倦怠无力,食少气短,惊悸健忘,夜寐不安,虚热自汗,咽干口燥,咳嗽痰...

阅读全文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5-18 | 20 阅读

内经曰。肝脉大急沉。皆疝症也。心脉滑搏急为心疝。肺脉沉搏为肺疝。又三阳急为瘕三阴急为疝。夫疝者。由荣卫虚弱。寒湿不调。致令邪气乘虚入于心腹中。遂成诸疝。发则小腹疼痛或绕脐逆上抢心。甚则手足厥冷。或大小便闭结。其诸疝因邪气流滞。乃成积聚。令人羸瘦少气。洒淅寒热。嗜卧。饮食不养肌肤。或腹满呕吐。遇寒则痛。又有妇人小腹肿痛。攻击及二腿者。亦疝气也。一论疝气者。阴肿腹痛也。川楝子 小茴香 破故纸 青盐 山...

阅读全文
羚羊角散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16 | 20 阅读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羚羊角散 名称: 羚羊角散 处方: 羚羊角屑、桂心、茯神、麻黄(去根节)、葛根、附子(炮裂.去皮脐)、当归(炒)、酸枣仁、五加皮,各一两。升麻、枳壳(麸炒)、独活,各一两半。 功能主治: 治风痱,筋脉缓弱,言语蹇涩。 用法用量: 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拘时服。 《圣惠》卷三十二:羚羊角散 名称: 羚羊角散 处方: 羚...

阅读全文
漫话宋代诗词中的熟水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11 | 20 阅读

熟水是中国茶文化的衍生品,在两宋时期风靡一时。宋代著名的老年病学家陈直在养生学专著《寿亲养老新书·熟水》中说:“稻叶、谷叶、楮叶、橘叶、樟叶,皆可采。阴干,纸束悬之。用时火炙使香,汤沃幂其口。”当时的熟水品类繁多,饮材丰富,名称不一。宋代诗词吟咏和文献记载中所说的饮、汤、煎、水等,指的都是熟水这种知名度颇高的养生饮品。其与古代的礼仪文化结缘,迎宾用茶,送客用汤,成为当时约定俗成的待客方式。北宋词...

阅读全文
保健类药茶之清热泻火茶(六)
中医药茶 | admin | 2025-05-10 | 20 阅读

1、竹梅茶。 原料:竹茹5g、乌梅3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可加适量白糖。 功能:清热生津。 用途:伤暑烦渴不止。 2、竹甘茶。 原料:竹茹5g、甘草5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生津。 用途:热病呕叶伤津、口渴。 3、蒲苓茶。 原方:竹茹5g、蒲公英3g、十茯苓2g、绿茶3g。 用法:用蒲公英、十茯苓的煎煮液250ml,冲泡绿茶饮用...

阅读全文
败酱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5-04 | 20 阅读

《中药大辞典》:败酱 出处: 《本经》 实际拼音: Bài Jiànɡ 别名: 鹿肠(《本经》),鹿首、马草、泽败(《别录》),鹿酱(《药性论》),酸益(《日华子本草》),苦菜、苦蘵(《纲目》),野苦菜(《植物名实图考》),苦猪菜(《江西中药》),苦斋公(《四川中药志》),豆豉草、豆渣草(《重庆草药》),白苦爹、苦苴(《闽东本草》)。 来源: 为败酱科植物白花败酱、黄花败酱或其近缘...

阅读全文
彝医学常见儿科疾病(三)
彝医 | admin | 2025-05-19 | 19 阅读

(一)痄腮 彝医名称:蒲灯东 主证:开始以一侧耳垂为中心漫肿,继而见于另一侧,也有双侧同时肿大者,或仅局限于一侧者,边缘不清楚,外表皮肤不红,触之有疼痛感,张口不利,阻嚼困难、口颊内可见红肿,发病初期,可见恶寒、发热、头痛、呕吐、纳差、鼻塞、流涕等症。 治疗方一:蒲公英全草适量(5g),夏枯草适量(5g),水煎服。 方二:龙胆草全草适量(5g),金银花藤适量(5g),水煎服。 方三:金银花适量(...

阅读全文
诗词中的枇杷及其药用价值
医药诗词 | admin | 2025-05-16 | 19 阅读

枇杷隆冬开花,清香怡人;初夏果熟,甘酸可口;一身入药,清肺和胃,诗家因之传风雅,医家借此济世人。 清肺止咳枇杷叶 “枇杷叶果似琵琶,阴密经冬开白花。酸汁啖来真可喜,微净毛去始无差。胃家止呕姜堪入,肺部消痰蜜更加。犹记诗人杨万里,荔枝金桔共相夸。”(清代赵瑾叔《枇杷》)枇杷叶是常用的止咳平喘类中药,兼有和胃止呕之效,治疗肺燥咳嗽常用蜜枇杷叶,和胃止呕常用炒枇杷叶。枇杷与卢橘原本是两种不同的植...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