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百脉" 的结果

找到 284 条相关结果

产后诸痛的推拿疗法
百病推拿 | admin | 2025-05-23 | 16 阅读

【概述】 产后诸痛是指产妇分娩后由于气血亏虚、感受外邪,或子宫收缩而出现的身痛、腰痛、腹痛诸症。子宫收缩引起的腹痛一般较多见,轻者可自行恢复,不须治疗。 妇女新产以后,亡血伤津较多,气血亏耗,经脉失养,此时若感寒受凉、坐卧湿地,以致风寒湿气乘虚而袭,邪遏经脉,则可引起腹痛和全身肢体关节酸痛;腰为肾之府,气血不足,百脉空虚,肾气虚弱故见腰痛;若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淤血内停,滞于胞脉则发...

阅读全文
好情绪 肺健康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0 | 16 阅读

一个人的情绪好坏直接影响这身体健康,心情通畅身体健康,无病患之忧;反之,心情不佳则健康会出现危险。那么引起伤肺的情绪有哪些呢?应该如何化解呢?下面就向大家一一介绍。 情绪伤肺三元凶 一是忧。中医认为,忧为肺之志。忧,即忧愁,也就是忧思不尽、沉闷不乐,一副杞人忧天的表现。忧愁不解引起情志郁闷,精神不振,必然导致肺气不利而发生病变。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在志为忧,忧伤肺。”忧能导致肺气闭塞,...

阅读全文
菟丝子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5-18 | 16 阅读

《中国药典》:菟丝子 实际拼音: Tú Sī Zǐ 英文名: SEMEN CUSCUTAE 别名: 豆寄生、无根草、黄丝、黄丝藤、无娘藤、金黄丝子 来源: 本品为旋花科植物菟丝子Cuscuta chinensis Lam. 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性状: 本品呈类球形,直径1~1.5mm。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具细密突起的小点,一...

阅读全文
寸口
诊断 | admin | 2025-05-18 | 16 阅读

【寸口】指两手桡骨头内侧桡动脉的诊脉部位。又称“气口”或“脉口”。按脏腑经络学说的观点,寸口属于手太阴肺经的动脉,肺主气而朝百脉,肺的经脉起于中焦脾胃,脾胃为脏腑气血营养的来源,所以全身脏腑经脉气血的情况,可从寸口脉上体现出来。...

阅读全文
火疗的历史及发展
火疗文化 | admin | 2025-05-18 | 16 阅读

早在远古时代,人们的祖先在烘火取暖的基础上,发现用兽皮、树皮包上烧热的石头或沙土做局部取暖的同时也可消除某些疼痛,通过反复实践和改进逐渐产生了热熨法和灸法。距今四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在劳动中发现,用石片之类的锐器刺激人体的某些部位(即“穴位”)能解除另一部位的疾痛,从而发现了经络,进而形成了经络腧穴学说。 中医典籍《黄帝内经》对火灸疗法有多处记载。《素问·异法方宜论》载:“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

阅读全文
梳头、香囊、药膳,老少皆宜的防病养生“三宝”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6 | 16 阅读

中医学历来重视疾病的预防,《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就生动地指出了治未病的重要意义,而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优势在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方面有着独特魅力和作用。日常看似简单的梳头、佩戴香囊、药膳,蕴含深奥的中医养生哲理,是老少皆宜的防病养生好方法。 日梳三遍百病除...

阅读全文
秋季养生 养肺为先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6 | 16 阅读

秋季是寒热交替的季节,气温变化较大,中午仍然很炎热,早晚凉爽,周围的环境也不再黏腻潮湿,人体也明显有了干燥的感觉,专家提醒大家,秋天到了,一定要注意养肺,小心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肺属金,通于鼻气,肺是人体最“娇嫩”的器官之一,其性喜润恶燥。而秋天又是一个干燥的季节,燥邪的特点是易伤津液,因此秋天常常感觉到口鼻或咽喉干燥、干咳无痰、皮肤干燥等。故防治秋燥对肺的养生保健有重要意义。“肺朝百脉”,肺的...

阅读全文
萆薢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5-14 | 16 阅读

《中药大辞典》:萆薢 出处: 《本经》 实际拼音: Bì Xiè 别名: 百枝(《吴普本草》),竹木(《雷公炮炙论》),赤节(《别录》),白菝葜(《日华子本草》),粉萆薢(《本草从新》),金刚、硬饭团(《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山田薯、土薯蓣(《泉州本草》),麻甲头(《广东中医》5(11):500,1960)。 来源: 为薯蓣科植物粉背薯蓣、叉蕊薯蓣、山萆薢或纤细薯蓣等的块茎。...

阅读全文
胃下垂针灸效果好
针灸临床 | admin | 2025-05-13 | 16 阅读

胃下垂是由于膈肌悬力不足,支撑内脏器官韧带松弛或腹内压降低,腹肌松弛,导致站立时胃大弯抵达盆腔,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降到髂嵴联线以下。胃下垂轻度者一般无症状,下垂明显者患者多可有腹部胀满、沉重、压迫等腹胀及上腹不适感,饭后腹部隐痛、恶心、呕吐(与食量有关。进食量愈大其疼痛时间愈长,且疼痛亦较重。同时疼痛与活动有关,饭后活动往往使疼痛加重),严重者可出现顽固性便秘及失眠、头痛、头昏、反应迟钝、抑郁等神...

阅读全文
按摩穴位 赶走失眠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1 | 16 阅读

失眠,中医称“不寐”。长期失眠多与心理因素相关。或工作生活压力大,急躁易怒;或情志不畅,忧虑过多;或惊恐过度,心神不宁等。治疗失眠除了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增强体育锻炼外,睡前进行穴位按摩,也可起到放松心情,安神定志,促进睡眠的作用。 在进行穴位按摩前,先温水泡脚15~30分钟,以全身微微出汗为度。泡脚过程中可以听一些轻松的音乐,阅读优美的诗歌或者散文。出汗后注意适度补充水分。泡脚之后,在床上取坐...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