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疝气" 的结果

找到 1212 条相关结果

辛弃疾知医懂药会看病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3 | 19 阅读

提起辛弃疾(公元1140年~1207年),最先想到的就是他在诗词方面的贡献。他的词被归入豪放派,与苏东坡一起被尊称为“苏辛”,郭沫若先生以“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来称赞他。辛弃疾是一位能够领军打仗的人,他曾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还建立了一支能打仗、有威慑力的“飞虎军”。他有《美芹十论》《九议》《议练民兵守淮疏》等条陈战守之策,23岁那...

阅读全文
狗皮膏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22 | 19 阅读

《中国药典》:狗皮膏 名称: 狗皮膏 处方: 生川乌80g 生草乌40g 羌活20g 独活20g 青风藤30g 香加皮30g 防风30g 铁丝威灵仙30g 苍术20g 蛇床子20g 麻黄30g 高良姜9g 小茴香20g 官桂10g 当归20g 赤芍30g 木瓜30g 苏木30g 大黄30g 油松节30g 续断40g 川芎30g 白芷30g 乳香34g 没药34g 冰片17g 樟脑34g 丁...

阅读全文
马蔺花
中草药(M-R) | admin | 2025-05-21 | 19 阅读

《中药大辞典》:马蔺花 出处: 《纲目》 实际拼音: Mǎ Lìn Huā 别名: 剧荔花(《吴普本草》),蠡草花(《本草图经》),马楝花(《水东日记》),潦叶花(《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旱蒲花(《江苏药材志》)。 来源: 鸯尾科植物马蔺的花蕾,4月开花后,择晴天采摘,晒干或阴干。勿沾露水,以免变色。贮藏干燥通风处,以防霉烂。 生境分布: 产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江苏等地。 ...

阅读全文
九味蟠葱散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21 | 19 阅读

《张氏医通》卷十四:九味蟠葱散 名称: 九味蟠葱散 处方: 延胡索1两,肉桂5钱,干姜(炮)2钱,丁香1钱,茯苓6钱,甘草(炙)3钱,苍术(泔浸,炒)3钱,槟榔3钱,羌活3钱。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散寒开结。主疝因风寒湿气,睾丸肿痛。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加连须葱白2茎,水煎,食前热服。取微汗效,不愈再服。 腹胀便秘,有食积梗痛,去羌活、加三棱、蓬术、缩砂仁。 ...

阅读全文
诗词中的山东道地药材及其药用价值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1 | 19 阅读

渐亭皋叶下,陇首云飞,素秋新霁。华阙中天,锁葱葱佳气。嫩菊黄深,拒霜红浅,近宝阶香砌。玉宇无尘,金茎有露,碧天如水。 正值升平,万几多暇,夜色澄鲜,漏声迢递。南极星中,有老人呈瑞。此际宸游,凤辇何处,度管弦清脆。太液波翻,披香帘卷,月明风细。 宋仁宗时,教坊进新曲《醉蓬莱》,柳永制作了这首词,描写皇宫深秋景色,歌颂天下升平。蓬莱是传说中的仙山,盛产仙药,如唐代陆龟蒙《新沙》:“蓬莱有路教人到,应...

阅读全文
麻黄
中草药(M-R) | admin | 2025-05-20 | 19 阅读

《中国药典》:麻黄 实际拼音: Má Huánɡ 英文名: HERBA EPHEDRAE 别名: 色道麻、结力根[蒙古] 来源: 本品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 、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 A. Mey. 或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 Bge.的干燥草质茎。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

阅读全文
白居易巧用荔枝核治疝气
医药典故 | admin | 2025-05-20 | 19 阅读

荔枝核,就是吃荔枝剩下的果核,多数人都把它当作废物扔掉了,至于它如何成为一种中药,还有个脍炙人口的故事。 相传,一天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正在家中修改诗稿,有位南方的诗友来看望他,还带来一些刚成熟的荔枝。于是两人一面研究诗稿,一边品尝鲜美可口的荔枝,吃着吃着,白居易不由得诗兴大发,挥笔写下一首赞美荔枝的诗句:“嚼疑天上味,嗅异世间香,润胜莲生水,鲜逾橘得霜。”这时,他的妻子春兰进来,看见桌子上摆着许多...

阅读全文
衡州乌药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19 | 19 阅读

《中药大辞典》:衡州乌药 出处: 《本草图经》 实际拼音: Hénɡ Zhōu Wū Yào 别名: 矮脚樟(《中国药植图鉴》),木防己、十八症、九皮英、托食茶、消食树(《广西药植名录》)。 来源: 为防己科植物樟叶木防己的根或全株。春、冬采收。 原形态: 常绿灌木,高约3米。茎直立;有时枝条下垂攀援于其他树上;枝有条纹。叶薄革质,椭圆状矩圆形或矩圆状披针形,长4~10厘米,宽...

阅读全文
抗癌中药天葵子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基础 | admin | 2025-05-18 | 19 阅读

功效 清热解毒,散结消肿,利水通淋。主治痈肿疔疮,瘰疬,乳痈,目赤肿痛,咽痛,小儿惊风,哮喘,癫痫,各种癌症,蛇虫咬伤,水肿,疝气,热淋,砂淋。 1.《生草药性备要》:炒食消痰疮,浸酒内伤亦可。 2.《得宜本草》:主治热病劳复。 3.《医林纂要药性》:泻肝、胆、肾命相火之邪,解一切热毒,金石药毒。…'定小儿惊悸,治吐血、衄血,涂火疮热毒。 4.《百草镜》:清热,治痈疽肿毒,疔疮,疬瘴,跌扑,疯犬...

阅读全文
诗词中的枇杷及其药用价值
医药诗词 | admin | 2025-05-16 | 19 阅读

枇杷隆冬开花,清香怡人;初夏果熟,甘酸可口;一身入药,清肺和胃,诗家因之传风雅,医家借此济世人。 清肺止咳枇杷叶 “枇杷叶果似琵琶,阴密经冬开白花。酸汁啖来真可喜,微净毛去始无差。胃家止呕姜堪入,肺部消痰蜜更加。犹记诗人杨万里,荔枝金桔共相夸。”(清代赵瑾叔《枇杷》)枇杷叶是常用的止咳平喘类中药,兼有和胃止呕之效,治疗肺燥咳嗽常用蜜枇杷叶,和胃止呕常用炒枇杷叶。枇杷与卢橘原本是两种不同的植...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