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生气通天论" 的结果

找到 101 条相关结果

火神派重视阳气,肾阳为本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10 | 16 阅读

郑钦安根据《素问·生气通天论》中“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之义,提出火神派最重要的学术观点就是重视阳气,崇尚扶阳。也就是说,在阴阳两纲中,他并非等量齐观,而是特别看重阳气,阳主而阴从。在人身各种阳气中,他又特别推重肾阳即元阳,认为是人身立命之根本,当然也是人体疾病善恶转化的关键。 1.阳统乎阴,阳主阴从 郑钦安认为元阴元阳是人身立命之根本,但是在阴阳两纲中,表面上看...

阅读全文
阴阳离决
阴阳五行 | admin | 2025-05-10 | 16 阅读

【阴阳离决】即阴阳的关系分离决裂。指由于阴阳失调,此消彼长发展到一方消灭另一方、或一方损耗过度而致另一方失去依存,无法再继续保持阴阳两者能动的相互关系,用以表示死亡的病理。如“亡阴”“亡阳”等进一步发展就可能导致阴阳离决的严重恶果,故《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阅读全文
固护一身阳气葆活力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09 | 16 阅读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说明阳气在人生中何其重要,比作天与日,贯穿始终,主宰命运,有阳则生、无阳则死。因此,固护一身之阳气,可永葆生命活力。 四步固护阳气 一要从饮食中吸收阳热之性。多食高热量、高蛋白等甘温补阳之食物或药物。如鸡、鸭、鱼、虾、羊肉、狗肉、蚕蛹等食品和栗子、南瓜、姜、葱、芜荽、大蒜、洋葱、韭菜、刀...

阅读全文
《内经》饮食养生之顺时辩证选食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07 | 16 阅读

结合体质 辨证选食 《内经》花费了大量的笔墨,从生理、病理等多个角度,对因人选食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描述。《素问·藏气法时论》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点论述了五味对五脏产生的不同影响:“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

阅读全文
“候鸟”北归 要学会倒“温差”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05 | 16 阅读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春天悄然而至,不少南下避寒的候鸟一族,纷纷回到故里。“候鸟”原本是人们对严冬南飞、春暖北归的一类飞禽的称呼。候鸟不惧往来奔波之苦,随着季节变化而不断转换自己的生活地点,为的是追求最佳生存环境而迁徙,经过千百年的演进,逐渐成为一种大自然靓丽的奇观。 现如今,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候鸟”一词也代表了那些为了追寻舒适宜人的环境,在寒凉的冬季结伴迁移至南方的人群。...

阅读全文
肺生皮毛
身形脏腑 | admin | 2025-06-05 | 15 阅读

【肺生皮毛】《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肺生皮毛。」亦即皮毛由肺的精气所生养。肺与体表皮毛相合(所谓“肺合皮毛”),这是一种脏器与组织相关的联系。肺主呼吸,皮毛、汗孔也有调节呼吸的作用(《素问.生气通天论》称汗孔为“气门”,认为有散气的作用。唐容川《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也指出皮毛有“宣肺气”的作用)。肺有敷布阳气、外卫肌表的功能,所以又说“肺主皮毛”、“肺主一身之表”。如肺气虚,肌表不固,多有自汗;卫...

阅读全文
《黄帝内经》中饮食养生法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31 | 15 阅读

《黄帝内经》中有大量饮食养生的原理和方法,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有关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节五味,避免五味偏嗜 酸、苦、甘、辛、咸是饮食水谷的五种滋味,《内经》称之为五味,对人体脏腑具有补益作用,是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素问·六节藏象论》云:“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这里指出,五味可...

阅读全文
不良生活习惯引起的疾病 《黄帝内经》教您“防”与“调”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8 | 15 阅读

生活习惯病就是以不良生活习惯为主要原因引起的疾病,包括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肝疾病、部分恶性肿瘤等,其发病与患者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密切相关。 一、病因 通过分析生活习惯病特点和发生发展规律,其病因主要包括饮食失宜、劳逸失度、情志失调三个方面。 1、饮食失宜 《内经》中有最早的关于消渴病的记载,《素问·奇病论》曰:“此人心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

阅读全文
从“讳疾忌医”说“腠理”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3 | 15 阅读

在中学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了“腠理”一词,在《韩非子·喻老》扁鹊见蔡桓公一段中,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后来扁鹊又说:“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教科书解释说,“腠理”是皮肤纹理,让人感觉“腠”就是表皮的意思。后来上大学学习《黄帝内经》,接触了更多的相关词汇,发现之前的解释不太确切,需要深入研究一下。 “腠”“理”的字义 “腠”发音同“凑”,含义也相近,有时也通假互用。“凑”的本...

阅读全文
癫狂痴呆
景岳全书 | admin | 2025-06-04 | 14 阅读

经义《宣明五气篇》曰∶邪入于阳则狂,邪入于阴则痹。搏阳则癫疾,搏阴则为喑。《生气通天论》曰∶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调经论》曰∶血并于阴,气并于阳,故为惊狂。《通天篇》曰∶太阳之人,多阳而少阴,必谨调之。无脱其阴,而泻其阳。阳重脱者易狂,阴阳皆脱者,暴死不知人也。《本神篇》曰∶肝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则狂忘不精。肺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狂者意不存人。《...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