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温病" 的结果

找到 1046 条相关结果

浙派中医的由来、构成与特色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23 | 21 阅读

按照浙江中医药学术流派统一称谓的命名原则,“浙派中医”之名既包容了浙江全域的学术流派,又在发音上朗朗上口,同时与浙江省内其他学科的流派相吻合。“浙派中医”有着丰富的学术内涵与鲜明特色,此称谓的发布,为浙派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重要契机。 浙派中医的由来 浙江中医药历史悠久、流派众多,仅以人名、地域而言,就有丹溪学派、永嘉学派、绍派伤寒、钱塘医派等,若以学科划分则数量更众。如果能提炼一个既代表浙江中医...

阅读全文
鹿茸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19 | 21 阅读

《中国药典》:鹿茸 实际拼音: Lù Rónɡ 英文名: CORNU CERVI PANTOTRICHUM 来源: 本品为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或马鹿Cervus elaphus Linnaeus 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前者习称“花鹿茸”,后者习称“马鹿茸”。夏、秋二季锯取鹿茸,经加工后,阴干或烘干。 性状: 花鹿茸:呈圆柱状分枝,具...

阅读全文
人参与贾瑞之死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19 | 21 阅读

《红楼梦》第十一回“庆寿辰宁府排家宴,见熙凤贾瑞起淫心”和第十二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天祥正照风月鉴”,详细描写了贾瑞见王熙凤淫心辄起,行欲不成,反被王熙凤捉弄的整个过程。事后贾瑞依然欲火难耐,“他二十来岁人,尚未娶亲,迩来想着凤姐,未免有那指头告了消乏等事;更兼两回冻恼奔波,因此三五下里夹攻,不觉就得了一病。心内发膨胀,口中无滋味,脚下如绵,眼中似醋,黑夜作烧,白昼常倦,下溺连精,嗽痰带...

阅读全文
癌肿患者特殊的饮食宜忌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8 | 21 阅读

饮食不当致疾病复发加重有一胃癌和胰癌的男性患者,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饮酒后致病情加重而不治而亡;一位小细胞肺癌患者和一位胃癌患者,经中西医治疗病情已缓解,但未加饮食控制,大量吃羊肉后而病重不治。这种在治疗期间,患者原已病情稳定,但因饮食失节而致复发加重者中医称之为“食复”。 不仅癌肿患者如此,临床上其他疾病的例子也屡见不鲜。他举例说:“一羊毛疔患者(属中医湿温病,除有皮疹外,还有身热不扬,汗出热不...

阅读全文
龙砂医学流派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13 | 21 阅读

龙砂医学流派具有历史渊源久远、文化底蕴深厚、流派风格独特、学术特点突显、重视传承教育等特点。 近年来,在该流派学术思想和诊疗技艺指导下获得了良好临床疗效,传承推广应用工作成绩亦卓著,引起了学界较大关注。 龙砂医学流派概述 江阴襟带三吴,历史文化底蕴悠久,钟灵毓秀,人才荟萃。 宋末元初的江阴大学者陆文圭集两宋学术之大成,被学界推崇为“东南宗师”。 陆氏通经史百家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数等学,...

阅读全文
脉阴阳俱浮
诊断 | admin | 2025-05-12 | 21 阅读

【脉阴阳俱浮】语出《伤寒论》。指寸部和尺部俱现浮象。寸脉属阳,尺脉属阴,两部脉俱浮,即浮洪脉。见于风温病外热已盛,而误用辛温发汗,津液受伤,致使热邪内外充斥。...

阅读全文
辨证伤寒派倡六经定法的舒驰远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12 | 21 阅读

舒驰远,名诏,号慎斋学人,江西进贤人,活动于清代雍正乾隆年间。少好医方,但苦于难通其理,后获交喻嘉言的弟子罗子尚,得《尚论篇》,读后大有开悟,自此专以《伤寒论》为宗。主要著作有《伤寒集注》,另有《六经定法》《痢门挈纲》《女科要诀》《痘疹真诠》及短论若干,均附于《伤寒集注》之下。 舒氏竭力提倡六经辨证,强调《伤寒论》在各科临床上的普遍指导意义。他认为六经是学医的门经,不知六经不足以言医。他说:“《...

阅读全文
厚朴草果汤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12 | 21 阅读

温病条辨》卷二:厚朴草果汤 名称: 厚朴草果汤 处方: 厚朴4.5克 杏仁4.5克 草果3克 半夏6克 茯苓块9克 广皮3克 功能主治: 治湿疟,热少湿多,舌苔白腻,胸脘痞闷,寒起四肢,渴喜热饮。 用法用量: 用水1升,煮取400毫升,分二次温服。 方出《临症指南医案》卷六,名见《温病条辨》卷二:厚朴草果汤 名称: 厚朴草果汤 处方: 厚朴1钱半,杏仁1钱半,草果仁1...

阅读全文
温病条辨》自序
温病条辨 | admin | 2025-06-09 | 20 阅读

夫立德、立功、立言,圣贤事也。瑭何人斯,敢以自任?缘瑭十九岁时,父病年余,至于不起,瑭愧恨难名,哀痛欲绝,以为父病不知医,尚复何颜立天地间?遂购方书,伏读于苫块之余。至张长沙“外逐荣势,内忘身命”之论,因慨然弃举子业,专事方术。越四载,犹子巧官病温,初起喉痹,外科吹以冰硼散,喉遂闭。又遍延诸时医治之,大抵不越双解散、人参败毒散之外,其于温病治法,茫乎未之闻也。后至发黄而死。瑭以初学,未敢妄赞一词,...

阅读全文
探寻五运六气理论的历史渊源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6-01 | 20 阅读

五运六气是在天人合一、周期学、气一元论等理念下,以观象制历为基础,运用天干地支等符号和一定的推演格局,推求值年及各运季时段的气候物候,以及对生命健康的影响,进而提出预测疾病、预测灾害及防治措施的术数体系。五运六气本属于术数,其诞生系多种学术聚集而成。 五运六气的来源可归结为以下三点:一是天人合一的生命理念和包括生活经验、实践及以此为基础的天文学、气象学、灾害学等方面的知识;二是气和阴阳五行等理论...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