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干姜汤" 的结果

找到 197 条相关结果

甘草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基础 | admin | 2025-05-29 | 15 阅读

甘草的功效: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甘草的作用: 1. 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以及脾胃气虚,倦怠乏力等。前者,常与桂枝配伍,如桂枝甘草汤、炙甘草汤。后者,常与党参、白术等同用,如四君子汤、理中丸等。 2. 用于痈疽疮疡、咽喉肿痛等。可单用,内服或外敷,或配伍应用。痈...

阅读全文
神授高青丸
中药方剂(S-Z) | admin | 2025-05-23 | 15 阅读

《寿亲养老新书》卷一:神授高青丸 名称: 神授高青丸 处方: 高良姜 青木香各30克 制法: 上二味,研为细末,煮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老人脾脏泄泻,脾胃之气不和,精神倦怠,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每次15~20丸,干姜汤送下。 ...

阅读全文
胡桃仁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07 | 15 阅读

《中药大辞典》:胡桃仁 出处: 《纲目》 实际拼音: Hú Táo Rén 别名: 虾蟆(《酉阳杂俎》),胡桃肉(《海上集验方》),核桃仁(《纲目》)。 来源: 为胡桃科植物胡桃的种仁。于白露前后果实成熟时采收,将果实外皮沤烂,击开核壳,取其核仁,晒干。本品易返油、虫蛀,立夏前后,须藏于冷室内。 原形态: 胡桃(《千金·食治》),又名:羌桃(《名物志,),核桃(《纲目》),万岁...

阅读全文
燕京刘氏伤寒学派学术特色与传承发展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06 | 15 阅读

治伤寒,用经方,妙用药,精临证。经典是中医的灵魂,临床为中医的根本。 上溯岐黄之道,下逮诸家之说,力倡仲景之学,博采众长,具有鲜明的学术思想和医疗风格。 善用经方,不弃时方,古今接轨,经时结合,创制新方,临床擅于治疗肝胆病、脾胃病、肾病等。 致力于燕京医学的发掘整理与传承发扬,教学、科研、临床齐头并进。 注重中医药文化传承,自觉弘扬中华文化精髓。 “燕京刘氏伤寒学派”是以研究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阅读全文
伤寒•伤寒用药赋
医学入门 | admin | 2025-06-08 | 14 阅读

太阳无汗寒伤荣,腊月麻黄汤为最;太阳有汗风伤卫,腊月桂枝(汤)可先。易老冲和(汤即九味羌活汤)治风寒而发于三季,陶氏冲和(汤)分阴阳以救乎双传。此方以两感必死,但阳先受病多者,以此汤探之,中病即愈。如不愈者,看表里阴阳多少用药。是以用九味羌活汤去苍术加柴胡、干葛,石膏、黑豆,皆三阳经药也。阳明之本宜解肌,审葛根白虎于寒热;伤风有汗表虚者,桂枝汤。伤寒无汗表实者,葛根汤。不恶寒反恶热,二便不闭者,白...

阅读全文
沐浴法
自然疗法 | admin | 2025-05-24 | 14 阅读

沐浴法即是用药物煎汤沐浴,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类似现代水疗法中的药浴法。 早在《内经》中就已有“摩之浴之”、“其有形者渍形以为汗”等有关水疗的记载;张仲景则在《金匮要略》中明确记述了治马坠及一切筋骨损伤:“先锉蒲席半领,煎汤浴衣被盖覆,斯须通利数行,痛楚立瘥”,开沐浴法之先河。以后,本法一直沿用并不断发展,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清代吴尚先在《理瀹骈文》中就有沐浴方10余首,分别用于治疗内、外、儿、皮肤...

阅读全文
药方索引·笔画索引
四圣心源 | admin | 2025-05-22 | 14 阅读

二划 二白散,58 人参白虎汤,81 三划 下气汤,41 大黄牡丹汤,103 四划 丹皮柴胡犀角汤,55 丹皮黄芪汤,102 乌肝汤,36 乌苓丸,66 乌梅山萸汤,90 五味石膏汤,94 元滑苓甘散,77,80 化坚丸,64 化坚膏,65 天魂汤,35 贝母元参汤,95 贝母升麻鳖甲汤,98 五划 仙灵膏,103 仙掌丹,103 仙露汤,43 宁波汤,46 归地芍药汤,111 术甘苓泽汤,18 ...

阅读全文
不二圆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18 | 14 阅读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不二圆 名称: 不二圆 处方: 巴豆(去皮.心.膜.去油)、杏仁(浸.去皮.尖.研),各七十个;黄蜡一两三钱,砒霜(研.入磁罐子.以赤石脂固封缝.盐泥固济.烧通赤.候泠取出)一两六钱,白胶香(研细)四钱,黄丹(炒)二两半,乳香(研)六钱半,朱砂(研飞)半两,木鳖子(烧焦)十个。 炮制: 上合研匀,熔蜡和圆,如黄米大,每钱作一百二十圆。 功能主治: 治大人、...

阅读全文
伤寒•论伤寒杂证
医学入门 | admin | 2025-05-17 | 14 阅读

怫郁因汗失宜,便坚为实哕为虚∶面者,阳明所主。阴盛者,面赤而黯;阳盛者,面赤而光。表证汗出未彻,以致邪热怫抑郁结,故头面红赤,甚则蒸于肌肤,汗出未透身痒者,桂麻各半汤;恶寒热者,葛根汤;汗太过发黄者,茵陈汤;惊惕者,火邪汤;大便硬者,里已实也,大柴胡汤。下后哕[yuě] 者,胃虚也,桂枝参苓汤。戴阳浮火所冲,阴证(下痢厥逆)热微阳热甚。《百问》云∶病患身微热,面赤,脉反沉而迟者,阴证也。身微热者,...

阅读全文
伤寒•论瘥证、危证、死证及妇人伤寒
医学入门 | admin | 2025-05-16 | 14 阅读

战汗已占病可解,战者,邪正相争也。有战而汗解者,太阳也,脉必浮紧而芤,浮为在表,芤为正气虚,故与邪战而后解也。也有不战而汗解者,阳明也,脉必浮数不芤,浮为表,不芤为正气不虚,故不战而汗解也。有不战不汗而解者,少阳也,虽有寒热表邪,寸关尺大小、浮沉、迟数同等而无偏胜,不日阴阳和平而自解矣。又柴胡证,误以药下,而柴胡证仍在,不为逆,更与小柴胡服之,必蒸蒸汗出而解。日中得病者,夜半解;夜半得病者,日中解...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