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孟子" 的结果

找到 93 条相关结果

寿从笔端来 谈谈书法的养生功效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08 | 16 阅读

今天的“国学”概念不是中华古代文化原有的词语,而是近代以来为了应对西学的冲击而提出的“新词”,著名学者章太炎和邓实认为:国学就是中国固有的学术文化。若按照《汉书·艺文志》的分类,所谓“国学”可分六类: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中医);按《四库全书》可分四类:经学、子学、史学、文学;按照现代学科分类可分为哲学、史学、文学、语言文字学、中医学、古代科学等;按照学术流派分主要有儒学、道学...

阅读全文
国医大师陈民藩:闽派肛肠学科领路人
杏林诗话 | admin | 2025-06-03 | 15 阅读

陈民藩,1935年12月生,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人。从事中医肛肠专科医、教、研工作六十余年,系福建省中医肛肠学科创始人、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中医肛肠学科学术带头人。主持的“枯痔疗法”科研项目,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和福建省科技成果奖;构建了“湿热论治、以通为用、内外并治、存体寡损、形神兼顾”的闽派中医肛肠学术思想精髓。   66年前,他放弃进入省卫生厅工作的机会,带着从学校习得的西医知识...

阅读全文
本色人生话养生 切莫节制与放纵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6-03 | 15 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对房室养生的影响比比皆是,禁欲有害健康,过早性生活有损健康,提倡适龄婚育,认为规律而有节制的性生活有利于健康。强调用“八益”去“七损”,重视夫妇间性的和谐。 性生活既是生理的需要,也是心理需要,从大的方面来讲也是社会安定的需要。 孟子云:“食、色,性也。”饮食与性欲是人的自然本性、自然需要,也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延续的两个最重要的条件。吃是基本的生存条件,而性是最基本的种族延续条件。 中...

阅读全文
杜文端公的医学家风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6-02 | 15 阅读

在山东省鲁北地区,滨州杜家是一个很出名的家族。这个家族自明朝初年由河北枣强县迁徙到滨州城内,繁衍生息,俊杰辈出,甚至许多中国历史进程的事件中都有这个家族子孙的身影。明朝时反对宦官魏忠贤专权的“海内直臣”杜诗(曾任江西、湖广布政使,俗称“方伯”,所以滨州的杜家故居也被称作“方伯第”)即是这个家族的子孙,他这一支子孙中更是人才辈出,所谓“一门七进士,父子五翰林”,真是历史上少有的长盛不衰的家族之一。...

阅读全文
《神农本草经》的由来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6-01 | 15 阅读

《神农本草经》是中医药理论体系形成的四大标志之一,奠定了中药学基础,中药理论体系便由此发生、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 《神农本草经》历来又被简称为《本草经》,之所以将其冠以“神农”,是因为在西汉及其此前,“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讬之神农、黄帝而后始能入说”(《淮南子·修务训》)。显然,这是当时的学风使然、文化背景使然。对于该书而言,托名“神农”不仅仅是一种托辞,而且既有相当长的历...

阅读全文
气功的产生和发展简史
气功文化 | admin | 2025-05-18 | 15 阅读

  气功是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长期与各种病痛作斗争过程中,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特的自我身心锻炼的方法,至今已有四、五千年悠久历史,对 中华民族的养生保健事业作出了特殊贡献。因此,气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之魂宝,也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支奇芭,现就气功的产生和发展简史介绍于后,以求正于同道。  一.气功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 1.根据文献记载:相传在四千多年之前的唐尧时代,我国中原地区,曾经洪...

阅读全文
东晋医家范汪 撰方书泽被世人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11 | 15 阅读

对于文人书生而言,政治上的失意未必是一件坏事。出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名门——南阳顺阳(今河南淅川)范氏家族的范汪,年少博学,崇儒尚经,20岁时即出仕为官,一生多半陷于时局的纷争之中,曾任东阳太守(由此被人称为范东阳)、安北将军等职,后来因为得罪权贵而被贬为普通百姓。1600多年后的今天,范汪所经历的社会动荡早已杳如烟云,而其撰写的医术《范东阳方》(又名《范汪方》)却始终熨帖着病人。 东晋是门阀...

阅读全文
艾叶的前世今生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06 | 15 阅读

艾叶对很多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它是中国劳动人民认识和使用较早的一种中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常用艾叶治病、烹饪、辟邪等。 艾叶自古被应用 艾叶是我国劳动人民认识和使用较早的植物,《诗经·王风》载:“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其后,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长诗《离骚》中也提到艾:“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由此可见艾叶在当时的知名度已经很高了。与《离骚》同时期的儒家经典《孟子》一书...

阅读全文
齐鲁伤寒流派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6-02 | 14 阅读

中医学是一个历史悠久、渊源深厚的医学,因此学术的传承非常重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启动了中医学术流派研究,山东省只有两家,齐鲁伤寒流派是其中之一。 齐鲁伤寒流派学术传承 齐鲁大地人灵地杰,名医辈出。在中医学发展史上,在《伤寒论》研究方面有三位代表性人物。第一位是整理张仲景的著作——《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使其得以保存流传的晋代医家王叔和。王叔和还有一大贡献,就是撰写了中医学的第一部脉学著作——《脉...

阅读全文
艾草的故事传说
医药典故 | admin | 2025-05-31 | 14 阅读

艾又名冰台、艾蒿、医草、灸草、蕲艾、香艾等,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中医认为,艾味苦、性温,无毒,入肝、脾、肾三经,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祛风止痒之功效,适用于虚寒引起的月经过多、崩漏、痛经、妊娠下血、小腹冷痛等病症。 在我国采艾治病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孟子曾说:“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意思是患了七年的慢性病,用三年陈艾就可以治好。《本草纲目》载:“服之则走三阴,逐一切寒湿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