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子肿" 的结果

找到 59 条相关结果

六神丸的传说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12 | 12 阅读

先前,上海有个雷云尚,是个孤儿,家里很穷,小时讨饭检破烂;长到十三四岁就到船上拉纤。后来雷云尚积攒了一小笔钱,买些日用杂货,挑起货郎担做小生意。雷云尚为人老诚厚道,处处谦恭和气,他卖的货物薄利多销,生意越做越兴隆,渐渐成了上海数得者的富户。 雷云尚发迹后,不忘自已经历过的苦难生涯,对那些无家无业的穷人和残废人总是慷慨接济。 这一年江南大旱,粮食歉收,饥民成群结队涌人上海。雷云尚眼见饥民卖儿卖女,...

阅读全文
加减胃苓汤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03 | 12 阅读

《片玉心书》卷五:加减胃苓汤 名称: 加减胃苓汤 处方: 猪苓、泽泻、赤茯苓、白术、官桂、五加皮、苍术、陈皮、厚朴、甘草、木通、大腹皮、防风、生姜皮。 功能主治: 疟后汗出受风,遍身浮肿者。 用法用量: 灯心、生姜为引,取顺流水煎服。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四:加减胃苓汤 名称: 加减胃苓汤 处方: 厚朴、陈皮、猪苓、泽泻、归尾、川连、白术、黄芩、白芍、肉豆蔻、地榆、...

阅读全文
子肿的问诊
中医问诊 | admin | 2025-05-31 | 11 阅读

妊娠中、晚期,出现肢体面目肿胀,称为子肿,也称“妊娠肿胀”,根据肿胀部位及程度不同,古人又有“子气”“子肿”“子满”“皱脚”“脆脚”等名称。《医宗金鉴》说:“头面遍身浮肿,小水短少者,属水气为病,故名曰子肿。自膝至足肿,小水长者,属湿气为病,故名曰子气。遍身俱肿,腹胀而喘,至六七个月时者,名曰子满。但两脚肿而肤厚者属湿,故口皱脚,皮薄者属水,名曰脆脚。”本病发生的病因病机为孕妇素体脾肾虚弱,因孕...

阅读全文
三个穴位中老年应该经常按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4 | 11 阅读

穴位按摩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祖国医学理论为指导,以经络腧穴学说为基础,以按摩为主要施治,用来防病治病的一种手段。穴位按摩具有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激发人的经络之气,以达到通经活络、调整人的机能、祛邪扶正的目的。中老年人由于身体各器官功能的减弱和衰退,所以更容易被疾病侵害。下面给老年朋友介绍三个最常用的长寿穴位的按摩方法,以起到防病健身的目的。 一、合谷穴 1、取穴 合谷穴的取穴是这样的:...

阅读全文
《汤头歌诀》经产之剂
汤头歌诀 | admin | 2025-05-23 | 11 阅读

1.妊娠六合汤 海藏妊娠六合汤  四物为君妙义长 伤寒表虚地骨桂  表实细辛兼麻黄 少阳柴胡黄芩入  阳明石膏知母藏 小便不利加苓泻  不眠黄芩栀子良 风湿防风与苍术  温毒发斑升翘长 胎动血漏名胶艾  虚痞朴实颇相当 脉沉寒厥亦桂附  便秘蓄血桃仁黄 安胎养血先为主  余因各症细参详 后人法此治经水  过多过少别温凉 温六合汤加芩术  色黑后期连附商 热六合汤栀连益  寒六合汤加附姜 气六合汤加...

阅读全文
芒种花
中草药(M-R) | admin | 2025-05-19 | 11 阅读

《全国中草药汇编》:芒种花 实际拼音: Mánɡ Zhònɡ Huā 别名: 剪耳花、山黄花、过路黄、栽秧花 来源: 金丝桃科金丝桃属植物金丝梅Hypericum patulum Thunb.,以全草、嫩枝叶及果实入药。夏季采嫩枝叶,秋季采果实,全株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性味: 微苦,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止痒。全草:上呼吸道感染,肝炎,痢疾,肾炎。果:...

阅读全文
黄连丸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06 | 11 阅读

《外台秘要》卷二十五引《近效方》:黄连丸 名称: 黄连丸 别名: 黄连阿胶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处方: 黄连30克 茯苓60克 阿胶30克(炙) 制法: 先捣黄连、茯苓为末,调阿胶为丸,晒干。 功能主治: 治肠胃气虚,冷热不调,下痢赤白,状如鱼脑,里急后重,脐腹疼痛,口燥烦渴,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30~40丸,空腹时用温开水送下。渐加至60丸。 《...

阅读全文
子痫的问诊
中医问诊 | admin | 2025-05-03 | 11 阅读

妊娠晚期或正值分娩之时,或新产后,突然发生眩晕倒仆,昏不知人,四肢抽擂,全身强宜,甚或昏迷不醒者,称为子痫,亦称“妊娠痛证”“子冒”“妊娠风痉”“儿风”“儿痉”等。本病发病机理主要由于孕妇素体肝肾阴虚,随着胎儿渐渐长大,更需阴血滋养,阴血益虚,致肝阳亢盛或痰火内盛,引动肝风而致子痫。《沈氏女科辑要》说:“妊妇病渊有三大纲:一曰阴亏,人身精血有限,聚以养胎,阴分必亏。二曰气滞,腹中增一障碍,则升降...

阅读全文
安胎(二十)
景岳全书 | admin | 2025-06-12 | 10 阅读

凡妊娠胎气不安者,证本非一,治亦不同。盖胎气不安,必有所因,或虚或实,或寒或热,皆能为胎气之病,去其所病,便是安胎之法。故安胎之方不可执,亦不可泥其月数,但当随证随经,因其病而药之,乃为至善。若谓白术、黄芩乃安胎之圣药,执而用之,鲜不误矣。胎气有寒而不安者,其证或吞酸吐酸,或呕恶胀满,或喜热畏凉,或下寒泄泻,或脉多沉细,或绝无火证,而胎有不安者,皆属阳虚寒证,但温其中而胎自安矣。宜用温胃饮、理阴煎...

阅读全文
芒种花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基础 | admin | 2025-05-19 | 10 阅读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尿,行瘀。治肝炎,感冒,痢疾,淋病,疝气,筋骨疼痛,喉蛾,牙痛,鼻衄,黄水疮,跌打损伤。 ①《滇南本草》:行肝气,利小便。治诸淋,利膀胱,止茎中痛,走经络,止筋骨疼痛。偏坠气疼,膀胱疝气。 ②《贵州民间方药集》:根,破血去瘀。治便血,劳伤;舒筋活血,治牙痛,催乳;利尿,治五淋。 ③《云南中草药》:清热解毒,舒筋活络,舒肝,止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3~1两。外用:捣...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