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大豆" 的结果

找到 1285 条相关结果

昆明鸡血藤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18 | 20 阅读

《中药大辞典》:昆明鸡血藤 出处: 《植物名实图考》 实际拼音: Kūn Mínɡ Jī Xuè Ténɡ 别名: 网络鸡血藤(《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黄藤、蓝藤(《湖南野生植物》),硬壳藤、石柱藤、大肠藤(《广西中兽医药植》),芦藤、老鼠豆(《除害灭病爱国卫生运动手册》),土鸡血(《杭州药植志》),青皮活血、血防藤、血灌皮(《湖南药物志》),光叶朱藤、血藤、白血藤、红藤、黄昭藤...

阅读全文
淡黄色豆腐最健康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1 | 20 阅读

大豆中许多有重要作用的保健物质和营养素,都呈淡淡的黄色。首先,淡黄色豆腐中很大一部分黄色来自胡萝卜素,它对保护视力、提高免疫力、防止皮肤干燥粗糙等都有好处。其次,淡黄色豆腐中的核黄素也略呈黄色,它能帮助消除口腔内、唇、舌的炎症,减轻眼睛疲劳。许多人出现烂嘴角、口舌炎的情况,就是核黄素不足导致的。最后,淡黄色的豆腐还说明含有黄酮类物质多,这些有抗氧化作用的物质,能够防衰老,提高身体免疫力。还有大名...

阅读全文
落花生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10 | 20 阅读

《中药大辞典》:落花生 出处: 《滇南本草图说》 实际拼音: Luò Huā Shēnɡ 别名: 花生(《酉阳杂俎》),落花参(《滇南本草》),番豆、土露子(《物理小识》),长生果(《本经逢原》),落地松、地豆(《滇海虞衡志》),落地生(《刘启堂经验秘方》),土豆(《纲目拾遗》),及地果(《南城县志》),南京豆(《植物学大辞典》),番果(《现代实用中药》)。 来源: 为豆科植物落花...

阅读全文
强直性脊柱炎的饮食与功能锻炼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06 | 20 阅读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中轴关节慢性炎症性疾病,根据其发病特点,中医将其归属“大偻”的范畴。在汉朝之前中医就已经对强直性脊柱炎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黄帝内经》载:“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大致说明了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病机。 《黄帝内经》中首次对痹证进行了描述,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在病因上强调了风、寒、湿三邪合至而为痹,即说明多种外邪的共同作用是痹证发...

阅读全文
川乌头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5-02 | 20 阅读

《中药大辞典》:川乌头 出处: 侯宁极《药谱》 实际拼音: Chuān Wū Tóu 别名: 川乌(《金匮要略》) 来源: 为毛茛科植物乌头(栽培品)的块根。夏至至小暑间挖出全株,除去地上部茎叶,然后将子根摘下,与母根分开,抖净泥土,晒干。 原形态: 乌头(《本经》) 多年生草本,高60~120厘米。块根通常2个连生,纺锤形至倒卵形,外皮黑褐色;栽培品的侧根(子根)甚肥大,直径...

阅读全文
“三高”男人的饮食营养指导
男性保健 | admin | 2025-06-05 | 19 阅读

中年男人既是社会的中坚又是家庭的支柱,可中年男人也处在“病机四伏”的年龄段,各种生理机能开始减退,大体上每增长一岁,减退1%,免疫功能和内分泌功能逐渐下降,心、肺、肾等内脏器官功能也在不知不觉地减弱,再加上工作繁忙、压力大、活动少等多种因素,使现代中年男人多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这“ 三高症 ”的困扰。 高血压:注意饮食禁忌 高血压的发生是很多因素共同决定的,不是单一原因引起的。大量调查结果表明...

阅读全文
十一长假 推荐几款解酒护肝下酒菜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6-04 | 19 阅读

节假日,亲人聚会或朋友来家聚餐,免不了要喝酒,喝酒少不得下酒菜。如何才能让大家吃得舒服又不伤身体,推荐以下几点: 做下酒菜放点蜂蜜:研究发现,蜂蜜成分中含有一种大多数水果中没有的果糖,它可以促进酒精的分解排泄,保护肝脏。酒后喝些蜂蜜水,可解除大量饮酒后头痛之感。做下酒菜时不妨用蜂蜜代替糖类,如糖醋鱼、糖藕片、糖炒花生米等。 做几款豆腐美食:豆腐的大豆蛋白中,含有较丰富的半胱氨酸及维生素B1、B2。...

阅读全文
中年女性防衰老四个地方要护好
女性保健 | admin | 2025-05-31 | 19 阅读

女性的衰老绝不是从脸开始,而是从内脏开始。中年女性预防衰老的关键是要保护好大脏器。 肠道 肠道是身体中最先衰老的器官。肠道是重要的消化吸收系统,营养从这里吸收,废物从这里排出。肠道衰老,蠕动减慢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便秘。大量的宿便堵塞在肠道里,会被肠道当做“营养”重新吸收,出现肤色晦暗、长斑等问题。预防衰老,首先要护好肠道。每周可食用高纤维食物2到3次。 胸部 完美坚挺的胸部是女人性感的标志。好景不...

阅读全文
温管灸
中医艾灸 | admin | 2025-05-29 | 19 阅读

【概述】 温管灸,是用苇管(或竹管)作为灸器向耳内施灸的一种方法。因用苇管作为灸具,所以也称苇管灸。首载于孙思邈所撰之《备急千金要方》:“以苇筒长五寸,以一头剌耳孔中。四畔以面密塞之,勿令气泄。一头内大豆一颗,并艾烧之令燃,灸七壮。”古代医家主要用于中风口口呙的治疗。现代不仅在灸具的制作上有较大改进,治疗病证亦有所扩展。另外,近年还出现一种肛管灸法,亦属温管灸法。 【操作方法】 灸具制作 1、...

阅读全文
大豆酒一(背强口噤)
百病药酒 | admin | 2025-05-21 | 19 阅读

【来源】《肘后备急方》 【配方】大豆(熬令黄黑)五升。 【制法】以酒五升渍取汁。 【主治】口噤不开。 【用法】以物强发口而灌之毕取汗。 说明:本方原无方名,见《肘后备急方·卷三·治中风诸急方第十九》,其云:“若口噤不开者,取在豆五升熬令黄黑,以酒五升渍取汁以物强发口而灌之毕取汗”。...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