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君臣佐使" 的结果

找到 76 条相关结果

“简验便廉”永嘉医派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13 | 14 阅读

南宋“永嘉医派”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学派,以陈无择为首,其弟子王硕、孙志宁、施发、卢祖常、王暐为骨干,以《三因方》为理论基石,围绕编著、增修、校正、评述、批评《易简方》,开展热烈的学术研究和论争。 陈言,字无择,号鹤溪,南宋青田人,长期生活在温州,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创立三因说,主张由博返约、提纲挈要,走出一条方剂学的由博返约路径。弟子王硕,著《易简方》,仅载录30味药物、30首汤方以及10种成...

阅读全文
君臣佐使
方药 | admin | 2025-06-04 | 13 阅读

君臣佐使】方剂的组成,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则,就是“君、臣、佐、使”的配合。它的含义应加说明,才能了解古人处方的用意。“君”药是方剂中治疗主证,起主要作用的药物,按照需要,可用一味或几味。“臣”药是协助主药起治疗作用的药物。“佐”药是协助主药治疗兼证或抑制主药的毒性和峻烈的性味,或是反佐的药物。“使”药是引导各药直达疾病所在或有调和各药的作用。例如:麻黄汤治疗恶寒、发热、头痛、骨节疼痛、脉浮紧、无汗...

阅读全文
一勺膏方十碗药
膏药常识 | admin | 2025-05-25 | 13 阅读

中药有丸、散、膏、丹等不同剂型,膏方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将药材反复煎煮,去渣取汁,经蒸发浓缩后,加阿胶、龟板胶、鳖甲胶等胶性药物来收膏,再加糖或蜂蜜制成的半流体稠状剂型。《说文解字》解释说:“膏,肥也。”意指浓稠的糊状物,特性凝而不固,常借指物之精华,故蕴含有滋润、缓和、润泽的意思。 俗话说:冬令进补,春来打虎。根据中医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理论,秋冬季是一年四季中进补的最佳时期,而进...

阅读全文
王氏脊椎疗法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06 | 13 阅读

颈椎病属中医学痹证的范畴,是现代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日常生活中,颈部暴露在外,活动频繁,易感风寒湿邪,也容易劳损,这些均可引起周围肌肉、韧带发僵变硬、增厚钙化,从而导致颈椎间盘异常、神经根受压、血管痉挛等。中医对颈椎病的治疗方法很丰富,除了内治法,还有许多外治法在临床中也有较好疗效。竹罐疗法就是其中一种。 早在南北朝时期,便有用牲畜犄角制成管筒来治疗疾病的记载,称为角法。由于南朝位居江南一代,是...

阅读全文
又到膏方进补时 五类人群最适宜
膏药常识 | admin | 2025-05-05 | 13 阅读

膏方是指经过特殊工艺加工后形成的一种膏状的方剂,也被称为膏滋和煎膏,属于一种年代久远的方剂,这种方剂不能随意开配,医生要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病症,以君臣佐使为首要原则,配伍单味或者多味药物,然后开出针对性的处方,意思就是每位患者所得到的处方不同。根据开具的处方抓药,将所有药物进行多次煎熬,虑出汤汁,将药汁加热后进行浓缩处理,最后将辅料加入其中,最终制成的一种半固体或者半流质制剂,这种制剂属于锭、...

阅读全文
古今膏方组方特点
膏药文化 | admin | 2025-05-03 | 13 阅读

到了明清时代,有相似功效的药物精选并归为一类,如补血组、补心气组、滋肾阴组、活血化瘀组、健脾利湿组,再将这些组群进行整合,综合发挥这几组药物的作用。由这些不同组的药物分别承担其在总方中的君臣佐使的作用,形成方中的君剂、臣剂、佐剂、使剂。 治外科疾病 《圣济总录》“一醉膏”,以没药、瓜萎、甘草,酒煎成膏,治“发背、脑疽及一切恶疮”。《洞天奥旨》“文武膏”,用桑堪、夏枯草两味熬膏,每服二匙,白汤化下,...

阅读全文
贾序
景岳全书 | admin | 2025-06-11 | 12 阅读

人情莫不欲寿,恒讳疾而忌医,孰知延寿之方,匪药石不为功;得病之由,多半服食不审,致庸医之误人,曰药之不如其勿药,是由因噎废食也。原夫天地生物,以好生为心,草木、金石、飞潜、溲渤之类,皆可已病,听其人之自取。古之圣人,又以天地之心为己心,着为《素问》《难经》,定为君臣佐使方旨,待其人善用之。用之善,出为良医,药石方旨,惟吾所使,寿夭荣谢之数,自我操之,如执左券,皆稽古之力也。庸医反是,执古方,泥古法...

阅读全文
医人
杏林诗话 | admin | 2025-05-24 | 12 阅读

医人唐·苏拯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今人医在手,手滥药不神。我愿天地炉,多衔扁鹊身。遍行君臣药,先从冻馁均。自然六合内,少闻贫病人。    【译文】   古人医治时出自于心法,内心没有私欲杂念,药效自然就真切。现在的人医疗时看重手法,手上技法花里胡哨地滥用却治疗效果不显著。我祝愿这天地自然的造化大炼炉里,多一些扁鹊这样的心怀苍生而医术高明的医生。广泛地推行讲究“君臣佐使”良好配方法则,共奏强大效能...

阅读全文
附痹证诸方(二之二)
医门法律 | admin | 2025-05-22 | 12 阅读

痹在胸,用栝蒌薤白半夏汤 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 栝蒌实(一枚捣) 薤白(三两) 半夏(三两)白酒(四升) 上四味同煮,取一升五合。分三服,温服半升,一日服之。 按∶胸痹之症,人所通患。仲景于《金匮》出十方以治之,然不明言也。盖胸如中太空,其阳气所过,如离照当空,旷然无外。设地气一上,则窒塞有加。故知胸痹者,阳不主事,阴气在上之候也。仲景微则用薤白白酒,以通其阳;甚则用附子干姜,以消其阴,以胸痹...

阅读全文
从《神农本草经》到《证类本草》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2 | 12 阅读

《神农本草经》是后世公认的现存最早药物学专著,是汉代以前人类与疾病作斗争过程中有关药物学知识的总结。是书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概括地记述了君臣佐使、七情和合、四气(性)五味等药物理论,以及药物的采收、炮制、贮藏和用药方法等。 各论部分介绍了每种药物的具体内容,全书收载药物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并按药物的功效和主治,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药120种,多属补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