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口干咽燥" 的结果

找到 137 条相关结果

膏方的组成
膏药常识 | admin | 2025-04-30 | 16 阅读

膏方一般有中药饮片、细料药、胶类、糖类、及辅料五部分内容组成。 中药饮片 中药饮片是膏方的主体部分,是医生通过望、闻、问、切的详细辨证分析后,根据患者体质的不同与病情的需要,所给出处方的药物部分。 体质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以及五脏六腑的虚损,医生按照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合理选用配伍所需的中药炮制品组成方剂,以此有针对性地体现膏方调补身体,防治疾病的效力所在。如脉弱无力、神疲倦怠、动则气喘、饮食...

阅读全文
按摩九穴防秋燥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6-05 | 15 阅读

初秋暑气未消,秋阳余炎,气温仍然较高,但秋季昼热夜凉,天气干燥,“燥邪”就成了秋天的主要致病因素,燥邪引起的疾病被称为“秋燥”。秋燥的表现主要有三种,即干、热、咳。干:“燥胜则干”,燥邪容易伤人津液,出现组织器官缺水,表现为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口唇干裂、口干咽燥、声音嘶哑、毛发干燥,甚至脱落、口渴便秘等等。热:初秋夏季余热未尽,如果久晴无雨,最容易出现燥与热混合致病,表现为咽喉肿痛、皮肤疖肿、牙龈...

阅读全文
子烦的问诊
中医问诊 | admin | 2025-05-25 | 15 阅读

妊娠期间,出现心惊胆怯,烦闷不安,郁闷不乐或烦躁易怒者,称为子烦,又称“妊娠心烦”。《干金要方》说:“妊娠常苦烦闷,此是子烦。”本病的发病机理为阴血不足或素有痰饮,孕后血聚养胎,阴血益虚,内热扰心,或痰热相搏,火热乘心;或因肝郁气滞,孕后阴血养胎,气郁化火,扰及心神,发为子烦,如《济阴纲目》引《产宝》说“妊娠而子烦者,是肺脏虚而热乘于心,则令心烦也。停痰积饮在心胸之间,或冲于心亦令烦也。”本病治...

阅读全文
单纯疤疹病毒性角膜炎眼针疗法
眼针 | admin | 2025-05-20 | 15 阅读

单纯疤疹性角膜炎是最常见的病毒性角膜炎,据国内外的研究统计,其发病率居各种角膜病之首,是当今世界危害最严重的感染性眼病之一。临床可见患眼磨痛、异物感、畏光流泪及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在角膜病致盲病因中已居首位,由于该病类型多、易复发,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且发病机制与免疫有关,重症病例迁延不愈、对药物治疗抵抗等特点,致使本病成为世界性限科难题之一。 本病多在感冒后发生,常单眼为患,亦可双眼同时或先后...

阅读全文
小雪入冬寒未甚 防寒保暖防心病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08 | 15 阅读

11月22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节气小雪。此时,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成雪,但“地寒未甚”故雪量还不大,所以称为小雪。 我国古代将小雪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由于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中的阴气下降,导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所以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 早卧晚起 防寒保暖 随着冬季的脚步走近,自然界阳气趋于潜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

阅读全文
热水不能治百病 养生保健需辩证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6-04 | 14 阅读

相比外国人惯喝凉水的现象,中国老百姓大多喜欢喝热水。“饭要趁热吃,汤要趁热喝”,许多人似乎打心底里认为热的就是好的,就是健康的。 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有人身体不舒服,不少人都喜欢叮嘱一句“多喝热水”。不管是感冒发烧,还是拉肚子,或是女性经期痛经,仿佛“多喝热水”无所不能。那么,“喝热水”养生真的有这么神奇吗? 人们常说“女人是水做的”,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每个成年人体内的水分含量大约占到体重...

阅读全文
补阵
景岳全书 | admin | 2025-05-29 | 14 阅读

四君子汤:治脾胃虚弱,饮食少思,或大便不实,体瘦面黄,或胸膈虚痞,吞酸痰嗽,或脾胃虚弱,善患疟痢等证。人参 白术 茯苓(各二钱) 炙甘草(一钱)加姜、枣,水煎服。或加粳米百粒。加味四君汤:治痔漏下血,面色痿黄,怔忡耳鸣,脚软气弱,及一切脾胃气虚,口淡,食不知味,又治气虚不能摄血,以致下血不禁。人参 白术(炒) 茯苓 炙甘草 黄 (炙) 白扁豆(炒)上水煎服。或为末,每服三钱,滚汤调服。生附四君汤:...

阅读全文
女子阴痿的问诊
中医问诊 | admin | 2025-05-25 | 14 阅读

女子阴痿是指女性阴道干枯,萎缩,分泌物少,干涩不舒,性功能减退的一种证候。本病多见于更年期妇女,亦可见于青年妇女,严重时可伴有乳房萎缩、防经等症状。本病发生可因肾阳虚,冲任失去温煦生养,阳虚宫寒,或肾阴虚,冲任亏损,胞宫、阴道失养而致;或因失血过多,或化源不足以致气血亏损,不能温养、润泽阴道、胞宫而发为阴痿;或因肝郁不舒,以致肝经上行胸协、乳房、少腹、阴户所过之处,不能正常疏泄生发而致本病。 西...

阅读全文
肺痈根原
四圣心源 | admin | 2025-05-23 | 14 阅读

肺痈者,湿热之郁蒸也。阳衰土湿,肺胃不降,气滞痰生,胸膈瘀塞,湿郁为热,淫泆熏蒸,浊瘀臭败,腐而为脓。始萌尚可救药,脓成肺败则死。此缘湿旺肺郁,风闭皮毛,卫气收敛,营郁为热,热邪内闭,蒸其痰涎而化痈脓故也。 盖风中于表,则腠理疏泄而汗出;热蒸于里,则经阳遏闭而恶寒。卫阳外敛,呼气有出而不入;营阴内遏,吸气有入而不出。营卫不交,风热兼作,风邪外伤其皮毛。皮毛者,肺之合也。湿土郁满,肺气不降,而风袭皮...

阅读全文
秋季对人身体健康的影响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1 | 14 阅读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 秋季,指我国农历7、8、9月,从立秋至立冬前,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秋季气候由热转寒,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转变为阴盛的关键时期,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人体阴阳的代谢也开始阳消阴长过渡。因此,秋季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 秋季气温开始降低,雨量减少,空气湿度相对降低,...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