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发寒热" 的结果

找到 297 条相关结果

葛根汤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4-27 | 16 阅读

《伤寒论》:葛根汤 名称: 葛根汤 处方: 葛根12克 麻黄9克(去节)桂枝6克(去皮)生姜9克(切)甘草6克(炙)芍药6克 大枣12枚(擘) 功能主治: 发汗解毒,升津舒筋。治外感风寒表实,恶寒发热,头痛,项背强几几,身痛无汗,腹微痛,或下利,或干呕,或微喘,舌淡苔白,脉浮紧者。现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痢疾以及关节痛等病证见上述症状者。 用法用量: 上七味,以水1升,先煮麻...

阅读全文
外科•鹤膝风 人面疮 肾脏风 臁疮 脚跟疮(附脚肚疮及 疮) 脚发 嵌甲疮 脚指丫疮 脚背 ...
医学入门 | admin | 2025-06-06 | 15 阅读

鹤膝风如鹤之膝,三阴亏损风邪入;足三阴亏损,风邪乘之,以致内热,减食肌瘦,肢体挛痛,久则膝愈大而腿愈细,有如鹤之膝然。初起宜用葱熨法,以内消之;寒热者,五积交加散,加乌药、僵蚕;已溃者,独活寄生汤、大防风汤。亦有虚火阴血枯,所以痢后多此疾。阳虚热来复去者,无根虚火也,十全大补汤、大防风汤;脐腹疼痛,溺频头晕吐痰者,八味丸;发热大渴,面赤脉大,血虚甚也,古归 汤。阴虚形瘦发热者,肾气丸;挟湿热者,苍...

阅读全文
瑶医的一般病因包括哪些?
瑶医 | admin | 2025-06-06 | 15 阅读

(一)气候与水土 人类生活在自然界,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因此,自然界气候或环境的变化,不同的地域,必然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人体。平在隋代《诸病源候论》中就有瘴症“生于岭南,带山瘴之气,其状发寒热,休作有时,皆由山溪源岭痒湿毒气故也”的记载,对瘴疟发病与地域关系的认识较明确。若气候发生了异常变化或环境卫生不良,而人又不知道趋利避害,就会发生疾病。风和日丽、气候凉爽、令人舒适的季节,...

阅读全文
杂病妇人小儿外科总方·气类|血类|痰类|郁类
医学入门 | admin | 2025-05-23 | 15 阅读

气类四君子汤扶胃降火,补虚固本,气虚有热,用之性缓不暴,不助虚阳,故称君子。治男子一切内伤外感及小儿脾胃不调等证,若女子气虚亦宜用之,惟血虚者不宜,单服耗血。一切大病后最宜服之,以调脾胃。人参一钱,补中益气。白术二钱扶胃健脾。茯苓二钱,养心利水,气弱肾无邪水者去之。甘草六分,和中降火。生姜三片,有汗去之。枣子一枚,水煎,不拘时温服。痰加陈皮、半夏、竹沥、姜汁;虚劳有热合四物汤;内伤停饮目眩去参,加...

阅读全文
当归丸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10 | 15 阅读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四:当归丸 名称: 当归丸 处方: 当归22.5克(锉,微炒)人参22.5克(去芦头)白芍药15克 芎藭22.5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锉)白术15克 制法: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主小儿冷热不调,大便青黄,心腹多痛,或腹中气满,或时呕逆,不欲乳食。 用法用量: 每服5丸,米汤送下,日三服;三岁以上酌加量服之。 《得效》卷十六:当...

阅读全文
清燥救肺汤
中药方剂(M-R) | admin | 2025-05-09 | 15 阅读

《症因脉治》卷二:清燥救肺汤 名称: 清燥救肺汤 处方: 桑叶 石膏 甘草 人参 桑白皮 阿胶 麦冬 杏仁 枇杷叶 知母 地骨皮 功能主治: 清燥润肺。治外感燥火伤肺。身发寒热,喘促气逆,咳嗽不止,咳痰带血,甚则引动胃气,呕吐痰涎,脉躁疾。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医门法律》卷四:清燥救肺汤 名称: 清燥救肺汤 别名: 清燥汤(《伤寒大白》卷四)。 处方: 桑叶(经...

阅读全文
加减补中益气汤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02 | 15 阅读

《温病条辨》卷二:加减补中益气汤 名称: 加减补中益气汤 处方: 人参6克 黄耆6克 广皮3克 炙甘草3克 归身6克 炒白芍9克 防风1.5克 升麻0.9克 功能主治: 补气升阳。治气虚下陷,门户不藏,下利不止。 用法用量: 用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温服。 《叶氏女科》:加减补中益气汤 名称: 加减补中益气汤 处方: 人参3钱,黄耆(蜜炙)1钱,白术(蜜炙...

阅读全文
阴阳杂说
黄帝内经太素 | admin | 2025-06-08 | 14 阅读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是谓得道”,见《素问》卷一第四《金匮真言论》。自“黄帝问于岐伯曰:人有四经”至“阴阳相过曰弹”,见《素问》卷二第七《阴阳别论》。自“凡痹”至“痹聚在脾”,见《素问》卷十二第四十三《痹论》。自“阴争于内”至末,见《素问·阴阳别论》。黄帝问于岐伯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八风发邪气,经风触五脏。八风,八正邪风也,正月朔日有此八风,发为邪气伤人者也。经风,八虚风也,谓五时八风,从虚乡...

阅读全文
外科
景岳全书 | admin | 2025-05-31 | 14 阅读

仙方活命饮:(一)治一切疮疡,不成脓者内消,已成脓者即溃,此止痛消毒之圣药也。穿山甲(蛤粉炒黄) 白芷 防风 天花粉 赤芍药 归尾 乳香 没药 贝母 皂刺甘草(各二钱) 金银花 陈皮(各三钱)酒一碗,煎数沸。温服。托里消毒散:(二)治疮疽元气虚弱,或行攻伐不能溃散,服之未成即消,已成即溃,腐肉即去,新肉即生。若腐肉既溃而新肉不能收敛,属气虚者,四君子汤为主;属血虚者,四物汤为主;气血俱虚者,十全大...

阅读全文
《济阴纲目》血崩门 论血崩因虚热
济阴纲目 | admin | 2025-05-30 | 14 阅读

东垣曰:阴虚阳搏谓之崩。妇人脾胃虚损,致命门脉沉细而数疾(阴虚阳搏是阴中有火也,故以尺脉为诊),或沉弦而洪大有力,寸关脉亦然,皆由脾胃有亏,下陷于肾,与相火相合,湿热下迫(此言脾气下陷为热,宜用升补泻火),经漏不止,其色紫黑,如夏月腐肉之臭。中有白带者,脉必弦细,寒作于中(东垣以白带为寒脉,以弦细为诊固是而后人率以为湿热须辩之)。有赤带者,其脉洪数,病热明矣。必腰痛,或脐下痛,临经欲行,而先发寒热...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