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卷五" 的结果

找到 2712 条相关结果

李学川与《针灸逢源》
名家名著 | admin | 2025-05-26 | 21 阅读

  【生平】   李学川,字三源,号邓尉山人,江苏吴县人,生卒年代不详,是清代针灸名医。   【著作与成就】   李学川擅长用针灸。但是清初至民国时期,针灸医学逐渐由兴盛逐渐走向衰退。李学川因而感慨当时轻视针灸的社会风气,认为“今医独视方药,视针灸为小技而忽诸”。所以意欲通方药、针灸两家之界限,提出针灸与方药可以左右逢源,才能使得医者在临证时能够更加全面诊治。所以,在清代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

阅读全文
圣金丸
中药方剂(S-Z) | admin | 2025-05-23 | 21 阅读

《世医得效方》卷七:圣金丸 名称: 圣金丸 别名: 胜金丸(《奇效良方》卷五十一)。 处方: 百药煎90克(30克生用,30克炒焦,30克烧存性) 制法: 上药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肠风下血,溺血。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腹时用米饮送下。 ...

阅读全文
乳香定痛丸
中药方剂(M-R) | admin | 2025-05-23 | 21 阅读

《万病回春》卷五:乳香定痛丸 名称: 乳香定痛丸 处方: 苍术(米泔浸)60克 川乌(炮,去皮)当归 川芎各30克 乳香 没药各9克 丁香1.5克 制法: 上药共为细末,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除湿化痰,活血止痛。治痛风。遍身骨节疼痛,或腿膝痛。 用法用量: 每服50~60丸,黄酒下。 ...

阅读全文
六味饮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23 | 21 阅读

《大生要旨》卷五:六味饮 名称: 六味饮 处方: 山楂1钱,紫草1钱,牛蒡子1钱,防风1钱2分,荆芥1钱2分,甘草5分。 功能主治: 稀痘。主 用法用量: 水煎服。痘将发之时服之。 ...

阅读全文
健脾丸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23 | 21 阅读

《中国药典》:健脾丸 名称: 健脾丸 处方: 党参200g 白术(炒)300g 陈皮200g 枳实(炒)200g 山楂(炒)150g 麦芽(炒)200g 性状: 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微甜、微苦。 炮制: 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30~16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 健脾开胃。用于脾胃虚弱,脘腹胀满,食少便溏。 用...

阅读全文
加味藿香正气散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23 | 21 阅读

《得效》卷五:加味藿香正气散 名称: 加味藿香正气散 处方: 藿香正气散加丁香半钱,缩砂半钱,良姜半钱,南木香半钱。 功能主治: 饮食中忧怒伤脾,腹内膨满,泄泻频并,或作晨泄。 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红枣2枚,水煎服。 《卫生鸿宝》卷四:加味藿香正气散 名称: 加味藿香正气散 处方: 苏叶1钱,陈皮1钱,茅术(炒)1钱,葛根(煨)1钱,蝉退1钱,藿香梗钱半,厚朴(炒)...

阅读全文
黑丸子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23 | 21 阅读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黑丸子 名称: 黑丸子 别名: 和血定痛丸(《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四)。 处方: 白蔹500克(焙)白及120克(焙)南星180克(焙)芍药300克(焙)土当归120克(焙)骨碎补240克(焙)川乌90克(焙)牛膝180克(焙)百草霜300克 赤小豆500克 制法: 上药同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和血定痛。治打扑伤损,骨断筋碎,百节疼痛...

阅读全文
沉香鹿茸丸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22 | 21 阅读

《普济方》卷二一九引《十便良方》:沉香鹿茸丸 名称: 沉香鹿茸丸 处方: 麝香1两,附子1两,沉香1两,茴香1两,巴戟1两,牛膝1两,当归1两,苁蓉1两,山茱萸1两,茯苓1两,龙骨1两。 制法: 上为末,以酒煮山药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补暖下元,帮助真气。主 用法用量: 每服40丸,空心、食前温酒或盐汤送下。 《传信适用方》卷二:沉香鹿茸丸 名称: 沉香鹿茸...

阅读全文
车前子草散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22 | 21 阅读

方出《圣惠》卷五十八,名见《普济方》卷二一五:车前子草散 名称: 车前子草散 处方: 车前草2两,榆白皮1两(锉),乱发(如鸡子大,烧灰)。 制法: 上锉细。 功能主治: 石淋,小便涩痛,频下沙石。 用法用量: 以水2大盏,煮取1盏半,去滓,入乱发灰,更煎2-3沸,食前分为3服。 ...

阅读全文
茯苓散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22 | 21 阅读

《太平圣惠方》卷十一:茯苓散 名称: 茯苓散 别名: 赤茯苓汤(《类证活人书》卷十八)。 处方: 赤茯苓30克 半夏15克(汤洗七遍去滑)陈橘皮30克(汤洗,去白、瓤,焙)芎藭15克 白术15克 人参30克(去芦头) 制法: 上药捣粗罗为散。 功能主治: 治伤寒后呕哕,心下痞满,胸膈间宿有停水,头眩心悸。 用法用量: 每服9克,以水300毫升,入生姜4克,煎至180毫升,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