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产后虚" 的结果

找到 303 条相关结果

理中汤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13 | 17 阅读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理中汤 名称: 理中汤 处方: 人参、干姜(炮)、甘草(炙)、白术,各二钱。 功能主治: 治五脏中寒,口噤失音,四肢强直;兼治胃脘停痰,冷气刺痛。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痘疹一贯》卷二:理中汤 名称: 理中汤 处方: 人参、白术、升麻、干葛、甘草。 功能主治: 痘疹吐泄,手足厥冷,腹胀自利。 用法用量: 加...

阅读全文
黑米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基础 | admin | 2025-05-12 | 17 阅读

黑米的功效 米所含锰、锌、铜等无机盐大都比大米高1~3倍;更含有大米所缺乏的维生素C、叶绿素、花青素、胡萝卜素及强心甙等特殊成分,因而黑米比普通大米更具营养。 多食黑米具有开胃益中,健脾暖肝,明目活血,滑涩补精之功,对于少年白发、妇女产后虚弱,病后体虚以及贫血、肾虚均有很好的补养作用。 黑米的作用 黑米中含膳食纤维较多,淀粉消化速度比较慢,血糖指数仅有55(白米饭为87),因此,吃黑米不会像吃白...

阅读全文
当归散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11 | 17 阅读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当归散 名称: 当归散 处方: 红蓝花、鬼箭(去中心木)、当归(去苗.炒),各一两。 炮制: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治产后败血不散,儿枕块硬,疼痛发歇,及新产乘虚,风寒内搏,恶露不快,脐腹坚胀(一本作坚痛)。 用法用量: 每服三钱,酒一大盏,煎至七分,去滓,粥食前温服。 《圣惠》卷九十三:当归散 名称: 当归散 处方: 当归1两(锉,微炒...

阅读全文
扁鹊心书
扁鹊心书 | admin | 2025-06-11 | 16 阅读

《扁鹊心书》目录作者:窦材 朝代:宋 年份:公元1127年—1279年特别说明:原书小字部分在启疾光录入时转成带括号即“()”的部分。卷首      序                        奏玉帝青辞          进医书表卷上        当明经络              须识扶阳              住世之法             大病宜灸             三...

阅读全文
本草分类•食治门(兽)|猪肉 野猪肉 牛肉 羊肉 马肉 牛乳 狗肉 象肉 虎肉 ... ...
医学入门 | admin | 2025-06-10 | 16 阅读

猪肉猪肉寒中味甘咸,昏神闭血引风痰,四蹄五脏并肠胆,补虚治病还相兼,卵主五癃乳主痫,膏胰润肺补漏岩。猪,水畜也。其味甘美而咸,其气微寒。先入肾,其性暴悍,故食之多者昏神气,闭血脉,弱筋,引风痰动火,令人暴肥,少子。脏疾、心气、疟病、金疮人忌之。养生家不与牛肉、荞麦同食。四足甘寒,补中气,滑肌肤,去寒热,下乳汁,煮汁洗一切疮疽伤挞。悬蹄,即后小爪,性平。主五痔伏热在肠,肠痈内蚀。心,热。主惊邪忧恚血...

阅读全文
木部
雷公炮制药性解 | admin | 2025-06-06 | 16 阅读

 白茯苓 味淡微甘,性平无毒,入肺脾小肠三经。主补脾气,利小便,止烦渴,定惊悸,久服延年。去皮心研细,入水中搅之浮者,是其筋也,宜去之,误服损目。赤者专主利水。抱根而生者名茯神,主补心安神,除惊悸,治健忘。马兰为使,恶白蔹,畏牡蒙、地榆、雄黄、秦艽、龟甲,忌醋及酸物。按∶茯苓色白,是西方肺金之象也。味淡,是太阳渗利之品也。微甘,是中央脾土之味也,故均入之。夫脾最恶湿,而小便利则湿自除,所以补脾既能...

阅读全文
大雪时节话养生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5 | 16 阅读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这里十一月是指农历),这是古人对大雪的解释。大雪节气常在12月7日前后到来,此时我国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北方则呈现万里雪飘的迷人景观。有句农谚:“大雪冬至雪花飞,搞好副业多积肥”,人们盼着在大雪节气中看到“瑞雪兆丰年”的好兆头,可见大雪节气的到来,预示着来年的吉祥与否。 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看,大雪时节已到了进补的好时节。说到进补,很多...

阅读全文
妇科疾病药茶治疗方
中医药茶 | admin | 2025-05-25 | 16 阅读

痛经 1.玫瑰花茶:玫瑰花15克,沸水冲泡代茶。功能:理气解郁,活血散瘀,适用于经期腹痛、以胀痛为主者。                            2.姜枣茶:生姜3片,大枣5枚(打碎),以沸水冲泡代茶饮用。功效:散寒止痛,适用于痛经下腹冷痛者。 3.当归茶:当归6克,川芎2克,沸水冲泡代茶。功效:补血活血,适用于经期腹痛、疼痛绵绵、体质虚弱者。 闭经 1.当归益母茶:当归8克,益母...

阅读全文
蛏肉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5-07 | 16 阅读

《中药大辞典》:蛏肉 出处: 《食疗本草》 实际拼音: Chēnɡ Ròu 别名: 蛏肠(《纲目》) 来源: 为竹蛏科动物缢蛏的肉。全年可以捕捉;捕得后,剥去外壳,洗净,鲜用或晒制为蛏干。 原形态: 贝壳2片,薄而脆,长方形。壳长约4~8厘米,高度约为长度的1/3,宽度约为长度的1/5~1/4。壳顶位于背缘略靠前端,约贝壳全长的1/3处。背腹缘近于平行,前缘稍圆,后缘略呈...

阅读全文
土部
本草纲目 | admin | 2025-06-12 | 15 阅读

 白垩 「释名」亦名白善土、白土粉、画粉。白垩,到处都有,入药须用白色者。先研捣极细,然后放到盐汤里,浮在水而上的,「气味」苦、湿、无毒。「主治」1、流鼻血。白恶二钱,井水调服。二付断根。2、水泄。煅白恶、炮干姜各一两,楮叶二两,共研为末,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米汤送下。3、反胃。白垩煅红,放在一升米醋中浸过,再煅再渍,直到醋干为止。取这样处理过的白垩一两,加炮干姜两钱半,共研成末,每服...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