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中医诊断学" 的结果

找到 25 条相关结果

舌诊时脉诊的冲击(二)
诊断基础 | admin | 2025-05-11 | 9 阅读

在分类学方面,张诞先《伤寒舌鉴》将舌质舌苔共分为八类,他的分类方法不分舌质与舌苔,纲目不甚明显,后傅松元著《舌胎统志》改以舌色分类法,他以舌色为纲,分为枯白舌、淡白舌、淡红舌、正红舌、绛色舌、紫色舌、青色舌、黑色舌等八纲,每一种舌色插入各种舌苔,条理分明,纲举目张,颇能符合临床实用,后世多采用这种分类法。舌诊与临床结合最好,影响最大的是温病大师叶天士,叶氏创卫、气、营、血的辨证方法,突出了舌诊在...

阅读全文
藏象辨证体系提供新认知
中医辩证 | admin | 2025-05-08 | 9 阅读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色与精华,从《伤寒杂病论》到历代医家的探索,再到当代中医诊断学大家朱文锋创立证素辨证学,其发展得到不断进步和完善。南京中医药大学吴承玉潜心研究40余年,在参阅大量中医理论文献并调查古今医案及临床21206份病案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抽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创建中医藏象辨证体系,并出版了《中医藏象辨证学》,实现了辨证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藏象辨证体系是在中医藏象理论指导下...

阅读全文
《脉经》说明
脉经 | admin | 2025-05-17 | 8 阅读

《脉经》是中医脉学著作。西晋王叔和著。撰年不详。《隋书·经籍志》最早著录。刊行之后,自晋至唐历三百余年流传不绝。宋代校正医书局曾对此书进行校勘。 现存主要版本有:元天历三年(1330)广勤书堂刻本、明成化间据元泰定本翻刻本、明赵府居敬堂刻本、明万历三年(1577)福建刻本、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刊《守山阁丛书》本、清光绪十七年(1891)《周氏医学丛书》本、清光绪十九年(1893)杨守敬校勘本...

阅读全文
纪班的师徒训练方式
中医之钥 | admin | 2025-06-20 | 2 阅读

我国历代的名医,没有一位不是经过师徒制与自修来的,过去历代根本没有所谓的医学院,都是一对一的教授,由实力坚强的师父在临床上直接指导学生看病,让学生可以从一开始就接触病患,一直到治好为止,整个过程都让学生亲身经历过,如此才能教出优质医师,这是众所周知的方式。我非常想如此做,但是时间与地点无法配合,因此上课教授理论时我选在台湾,但是我会把美国实际临床案例带回台湾让学生能够如亲身经历般的学习,务必使理论...

阅读全文
二、中医学理——阴阳五行
中医之钥 | admin | 2025-06-04 | 2 阅读

中国医学是以人类实际生活经验与整个宇宙的变化为实验室,即疾病由日常生活中罹患,而疾病的痊愈,亦可由日常生活中寻求自然的解决,是由先贤智能的推理与经验累积,对大自然,环境的各种冲击与适应,不论在任何变因之下,中医皆以“阴阳五行生克”不变应万变,也确能为人类健康医疗,实际应用之实用医学。故有“为医不明十二经络,开口动手便错”。以及“熟读王叔和,不如临症多”之明训,经验较任何空洞理论,与书本上的记载可靠...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