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调养" 的结果

找到 1145 条相关结果

秋季润肺祛燥小妙招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09 | 25 阅读

小妙招一、秋补宜滋阴润燥 中国民间自古就有“贴秋膘”的习俗,每至立秋,家家户户就开始“食肉进补”。对此,在饮食调养方面,要按照《内经》提出的“秋冬养阴”的原则,也就是说,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饮食,以防秋燥伤阴。 可食用银耳、甘蔗、燕窝、阿胶、梨、芝麻、藕、菠菜、乌骨鸡、猪肺、鸭蛋、豆浆、蜂蜜等。若是脾胃功能低下,时常脘腹胀满、大便泄泻,最好不要吃上述食品和药膳,因为它们性偏凉,应先调理脾胃功能,在...

阅读全文
秋三月 秋气之应 养收之道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9 | 24 阅读

秋季的三个月,谓之“容平”。 此时天气转凉,秋风肃杀劲急,地气清肃,万物凋落明净而成熟平定。在秋季,人们应该早睡早起,如同鸡的活动规律那样,天黑就回家睡觉,天亮睡醒就起床,使心志安定平静,以减缓秋天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让此前向外宣泄的神气收敛,以适应秋气并达到相互平衡,不使神思外驰,以保持肺气的清肃。这是适应秋季时令,保养人体“收敛”之气的养生方法。 秋季容平,养收之道 “秋三月”指秋季,即农...

阅读全文
浅谈国医与儒学的同源性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16 | 24 阅读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传统中医学被称为“国医”,明其与“国学”精神相通,华夏国学的主干就是儒学。古代“儒”的起源与“巫”有很大关系,“巫”在民间也扮演医者的角色,《公羊传·隐公四年》何休注“巫者,事鬼神祷解以治病请福者也”,最初儒士的服务范围也包括求雨、相礼、祭祀、治病、文书等。《国语·晋语·医和视平公疾》曰“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西汉贾谊曰:“吾闻古之圣人,不居朝廷,必在卜医之中”(《史...

阅读全文
服用六味地黄丸人群 四适宜三慎用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5 | 24 阅读

俗话说“冬季进补,来年打虎”。漫漫冬季,很多人喜欢服用家喻户晓的六味地黄丸来补肾。六味地黄丸其方剂原型为《伤寒杂病论》中所载的崔氏八味丸,后世称之金匮肾气丸,又叫桂附地黄丸;经儿科专家钱乙化裁,形成了地黄、山药、山萸肉、茯苓、泽泻、牡丹皮六味药组成的经典方。前三味药是补药,均可滋阴,其中地黄补肾,山药补肺,山萸肉补肝,是谓“三补”。三味药相配,可共同发挥补益肝、脾、肾作用,效力全面,且以补肾...

阅读全文
夏秋交接属长夏 健脾除湿有8法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2 | 24 阅读

夏去秋至,在夏秋交接的农历六月还有一个长夏季节,为阴阳交接的时段。长夏天气炎热,雨水较多,万物华实,合于土生万物之象。天人相应,人体脾脏主长夏。长夏主时之邪为湿邪,脾胃功能失调常出现内湿,所以,长夏养生重在健脾益胃、除湿化湿,以利脾胃受纳饮食水谷、运化精微营养功能的发挥,可有效夯实后天之本,维护生命健康。 长夏脾虚是病因 中医养生强调审因养生和综合调养,除了要选择适宜的诸种养生方法,还需明...

阅读全文
秋季老人起居注意
老年保健 | admin | 2025-05-11 | 24 阅读

入秋之后,天气逐渐转凉,早晚温差较大。此时,公众在起居和衣着上应该有所讲究,起居宜“早卧早起”,穿衣要“春捂秋冻”。 秋季起居 秋季在起居上之所以要做到早卧早起。是因为“早卧”可调养人体中的阳气,“早起”则可使肺气得以舒展,防止收敛太多。秋季适当早起,还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对于预防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病有一定意义。一般来说,秋季以晚9点至10点入睡,早晨5点至6点起床比较合适。 秋季防秋冻 “秋...

阅读全文
养生佳品话茶饮 四季饮茶需变通
中医药茶 | admin | 2025-05-09 | 24 阅读

常言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茶叶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居于重要地位,无论文人墨客,还是普通百姓,大家都喜欢饮茶。茶叶是饮品,同时又是养生佳品,饮茶因此亦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方法。 中医养生讲究天人合一,即《黄帝内经》所谓“法于阴阳”,是说人们要效法天地自然阴阳变化规律,因时养生保健。根据春夏秋冬四季自然界与人体各自的阴阳之气盛衰变化,以及不同茶叶品类的性能,从因...

阅读全文
冬季进补:膏方饮食运动一个都不能少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06 | 24 阅读

冬季是养生进补的最佳时节。一些“虚”体质的人群,可以服用膏方滋补。但要注意适当锻炼和平时饮食调理相结合,才能达到最好的保健效果。 冬季是服用膏方最佳季节 膏方又叫膏剂,属于中医丸、散、膏、丹、酒、露、汤、锭八种剂型之一,有内服、外用之别。冬天为封藏的季节,滋补为主的膏方易被机体吸收,所以冬季是服用滋补膏方的最佳季节,尤其是冬至前后是最关键的调补时机。 近年来,随着膏方“北上南下”,越来越多的地区...

阅读全文
秋季要防6种病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6-03 | 23 阅读

感冒秋季气候忽热忽凉,是伤风感冒的多发季节。因此,要遵循“耐寒锻炼从初秋开始”的规律,注意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运动锻炼对增强体质、减少感冒也很有帮助。 胃病复发 每到秋季,人体受到冷空气的刺激,血液中的组胺酸增多,胃酸分泌增加,胃肠易发生痉挛性收缩,这是由于自身的抵抗力和对气候适应性下降所致。此外,由于气候转凉,人们的食欲随之旺盛,使胃肠功能的负担加重,导致胃病的复发。此类病人除了注意保暖之外...

阅读全文
夏季调摄重在“心”,三个穴位可“祛湿”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6-01 | 23 阅读

天地万物都遵循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规律,人想健康长寿,就要应天顺时。一年四季,寒来暑往,炎炎夏季,是自然界阳气最盛的季节,人体则新陈代谢旺盛,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活跃于机体表面。夏季养生,重在精神调摄,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切忌大悲大喜。 孟夏防病 仲夏防雨 季夏防暑 夏季分三个阶段,即:孟夏、仲夏、季夏。如果按公历,孟夏大概是5月,仲夏是6月,季夏是7月。 孟夏时节,...

阅读全文